左子影
左子影

中间的一些日子。

【策划】成长日志 vol.1

日期:2020/5/6

1、某种工作的心法——项目的owner意识,需要自己主动去推进自己的项目。媒体行业的变化,无论是传播环境、读者、客户需求都在变化,而且能够非常快执行出来,反应的显现周期也越来越短,是这个行业的有趣之处。对人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是这个领域的好玩,如果你没有这份好奇,需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

过去的工作需求对自己的要求较低,更多是具体的执行者,像在一个地图里有人带着说去山头去下一个城市,而自己不是规划这个地图的人,不明白走哪条路,重要的不是到那个山头,那只是我们途径的路而已。

!!!目前急需提高的两个能力:1,自我突破——思维与方式上的突破;2,判断力。


2、策划只是其中第一步,非常小的一步,不能完全陷入内容,而应该跳脱出来想得更全面。策划可能起源于某种感受,是可以的,这说明能打动自己,但仅仅有感受是不够的,打动你的感受 和 到达你想要传递给用户的感受,中间是靠着无数具体的环节来把控的。

在策划的时候,强迫自己必须提供至少2个方向选择(一方面是验证不同方向的执行度,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项目做积累),还是竖的执行阶段步骤。策划需要与时俱进,贴合“当下的需求”,现在的读者在看什么,在“策划者”与“读者”两种身份中切换来看待自己的内容,避免陷入自high。

项目的延伸性:项目的复刻/进阶版、合作者的再利用,形式的探索等。


3、需要带着问题询问专业的人,才能拿回你想要的答案,或者某种程度上打开自己的思维局限。看似自由的背后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询问别人的意见是可以打开思路但避免被牵着走,应该选择一些放弃一些,应该吸收一些反对一些,才能划出自己的领地,什么人/什么素材/什么能放进我这个篮子里,什么不能放进来。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

《二十》的方案应该复盘在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的提问,自己提出初版方案、内容部与销售、合作平台、合作方——每一个关卡不同的提问不同的难度是反应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否有其共通性,之后的方案当中是否可提前预料不同对象的提问与需求,甚至比别人的提问想得更多,才能避免被“问倒”的局面。甚至还没有到客户阶段,可提前思考。


4、创作者的门槛降低,意味着永远有比自己专业很多的创作者,单一而专业的技能并非自己的长处,而应当训练自己的是“组局”的能力——举例《十三邀》。像一个内容买手,在看到好的内容创作者的时候要有“为我所用”的意识,且考虑自己能提供给对方的好处,积累自己的关系和资源——好的资源是合作出来的。

策划某种程度上是玩转“人(kol)-信息(读者/内容)-商业(客户)”的组局者,能拉拢更多的人进入你的游戏才是你的能力,如果一个项目去掉“牛逼的人”“牛逼的客户”,你作为策划的能动性在哪里,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这种能力某种程度上比单一功能化的角色更为复杂与有趣。

创作者的资源积累: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你关注到的各种信息(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我们做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如Shizhan团队-学术,马老师-美食,衣食住行等领域的“联合创作者”。

自己喜欢的创作者一定要想办法合作上!!!也一定可以合作上(心法)。


5、策划方案减少“自我表达”,而应当给出更直接的方案吸引力,要挖掘更深更直接的吸引力。

审美是个人的,但应该从理性角度看待,并非我们审美不一致,而是可能别人已经走了前5步发现你这个方案行不通,而你只陷入第一步而固执坚持。放下“我们只是审美不一样”这种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她的方案的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才能对照出我自己的项目独特和执行可能性在哪里。


6、策划一定是来自生活的,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丰富多彩,才可能抓住那种生活中真是的,而不是屏幕上的感受与反应。


7、需要给自己一些要求: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你一定要做的新事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