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網路觀察

察|網路觀察

Sunline

察|網路觀察

察|網路觀察

28 篇文章
更新

不要讓網路減弱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思考邏輯!

這篇文章的標題想了甚久,內容也想了好幾天。的確是在說網路上火熱的白飯話題,但是不從「世代差異」的對立去思考,而是從網路文化所帶來人與人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網路現象,習於用網路溝通的我們,應該也要在疫情中出走,像出國旅行一樣,回到現實上與人實際的交流!

Threads是新東西嗎?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你不知道你的所有社群裡,只要你追蹤的人數不夠多,或是他們都習慣不發文,你看到的「就是這樣,是大數據塞給你的資訊」;即使你追蹤的夠多,訊息量夠大了,這些大數據還是會演算那些「為你推薦」而你不感到陌生的訊息給你,讓你「誤以為」那些都是你自己手動加的!

網路關係卡卡的?「網友」「朋友」傻傻分不清?

這是從matters的互動觀察到的現象,也解開了我多年在社群網站的困惑,以及我長期在這些網路人際關係卡卡的解答。雖然matters被許多使用者認為是一個「太社交」的場域,但嚴格來說在matters上的互動關係,更接近「一開始有網路」的時期(90年代末),人們上網與人交流的方式,是…

當Facebook提高長篇文字的觸擊率,可以將它用作文字發表平台嗎?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寫給容易在網路社交受傷者的生存指南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這年頭,好多作者的名字都叫筆者!

其實文章裡的文字就代表你個人了,不用一直強調「自己」~

讓我們重回電子報年代,把內容直接送到讀者手中!

在這個什麼都要「回到自己」的「自媒體」時代,許多「微小」的個人,究竟要不要使用這個「能夠把消息直達讀者、消費者、支持者」的電子發報機制呢?我想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在訊息爆炸的時代中,可以考慮執行的選項之一,「可能會被看見」的選項之一!

加入liker social回到2008年的twitter,上網是為了交友嗎?

文章很長,沒有耐心的不用點開了。而且很老調重彈。

方言、城鄉、世界,Clubhouse只能讓KOL握有話語權嗎?

因為過年提早回家過夜,想著要早起收拾一下平日亂七八糟說要收拾都沒動的那些雜物,沒想一開Clubhouse就看見幾個matters的朋友正在一個房裡,就悄悄地進了房裡聽房裡在聊啥?結果一聊起來又過了午夜。半夜又被蚊子叮得滿頭包,睡不好又打開Clubhouse,跑進一個在英國的台灣人開的房,他們正在練習著說台語!

渴望交流的Facebook逃離潮,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首先要先說:Android 用戶在這波clubhouse的風潮裡可以保有原來的生活狀態,請好好珍惜如此的心靈平靜。(狂笑) Clubhouse幾乎是引爆了Facebook用大數據、演算法建立起的同溫層(至少在台灣是),並且讓原來只在同溫層發聲的聲音被聽見、被說出,使得多數的人可…

玩了兩天的clubhouse之後……

大概是前幾天看到朋友在Facebook回應了一則公開貼文的留言說要+1,我稍微看了一下是什麼東西就跟著在朋友的留言下說:「你有邀請要給我。」於是我就順利上了clubhouse的車了。(有什麼新玩意都要先註冊再說啊!) 玩了兩天後的一些小心得: 網路太不穩定這點就不用講了。

擺脫Facebook演算法,從LINE社群重新經營個人專頁!

常有人會問我:你為什麼「一定」要被看見?你為什麼那麼在乎「不被看見」?每次我都被問得百口莫辯,好像我多麼希望「被注視」。實則不然。我應該是很早就在Facebook買廣告的個人使用者,多早呢?早到我跟身邊的人說:「我用Facebook的廣告,賣掉幾萬塊的紅包袋。

文字平台能夠被稱之為「部落格」嗎?

當人們對「社群網站」的厭倦開始形成大量出走到一個「安心」的平台「發聲」,我們真的會「重回」部落格年代嗎?當「文字平台」開始重新取代「社群網站」成為人們選擇溝通對話的方式,我們得先回來看一下「部落格」這玩意的要素有哪些,再來想想文字平台真的能夠被稱之為「部落格」嗎?

搭上時光機,從2000年前後看台灣網路社交活動:BBS、電子報、部落格、社群網站

這篇文章是應探路客的網友提出的問題,我想做一個我自己使用網路的記憶爬梳,也差不多重疊台灣進入網路世界的概況。首先幾件事要先說明,因為我剛碰到「電腦」這件事時,「網路」應該是外星名詞吧!而「電腦」並不是家庭必須,就別說「手機上網」這件事,那時候連「行動電話」都沒有。

部落格再起?我們要搭時光機回到過去了嗎?平台要選哪個好?

昨天在Facebook看到探路客的廣告,就不小心點了新增了帳號。我還記得我在matters上最開始的簡介只有一行:「有新東西都要試一下!」(像我這年紀還喜歡到處玩新服務的人應該不多了。)我稍微瀏覽一下探路客上頭的文章,發現讀的、互動的人還真不算少,連同我匯進去的文章不久就有人拍手...

連「主動挑選文章」的能力都沒有,就不用談「做自己」了!

Matters談論多時的「文章排序」和「演算」這事,每次都會讓我想著要寫「主動挑選」這件事!當然,這件事不單單只發生在Matters,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生活,多半都是「被餵養」的。被Facebook的廣告餵養、被新聞媒體餵養、被流行文化餵養、被傳播媒界中的所有訊息餵養,甚至是因...

從「東京走著瞧」看頻道經營!

也忘記什麼時候開始看包柏和偉恩的頻道,大概是2014~2017這幾年每年都去日本自由行,所以不小心就被Facebook餵了「東京走著瞧」這個頻道吧!又因為我的Facebook每幾年都會換一個新的,到了新帳號後就很少按粉絲專頁的讚,一直到前幾天朋友在一支影片下的留言,我才又點開看這個頻道。

你的心不自由,你的財務再自由,你都不會感覺自由!

許是我被焦慮和憂鬱困住太久,以致於遺忘抬起頭看看外面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關於「錢」啊!大概是這個世代活著人特別容易感到困惑且困窘的事。做什麼事「都要」考慮財務要怎麼支配!、找什麼工作得要找收入看起來頗不賴的事做(現在還由不得你挑呢!)總是被教育著:你要有一定程度的財富才能做想做的事!

嘿!收入沒有「被動」這回事!Stand up,你想要什麼都要主動!

走出Facebook看世界,才發現世界如此奇妙,總是處處讓我驚喜,尤其是這個時代,許多人對「收入」和「賺錢」有著莫大的天馬行空,這不是一種嘲笑,而是真的感到自己窩在Facebook或者某一種與書有關、藝文圈子有關的同溫層太久,都不知道世界變成什麼樣!

「疫情下的心靈加油站」,談你成為「媒體」的一點傳播責任!

中午貼的覺得不好,改了標題和換了照片。加了一點句子。前幾天在讚賞公民Facebook的社團裡,有人問起使用twitter和plurk的情況。我說我很早就不使用這兩個服務,其中一件事是twitter的小團體太嚴重。(目前我都只有轉medium的文章到twitter)其中一個事件是這...

你想「經營自媒體」,但你真的理解「經營」和「媒體」嗎?

在讚賞公民Facebook的社團裡貼了四月的收入(沒有貼在matters是我不想要討讚。)倒是在Facebook的討論和有人傳訊息說想經營自媒體所以加了我好友。在寫這篇文章前,我想先說一件事,以及我還想寫跟這些系列有關的文章。我沒有經歷過前medium收入很好的時期,也沒有很認真...

談個人或小單位、小組織脫離社群網站及建立獨立網站之必要!(並結合Likecoin)

我到底有多痛恨社群網站?其實不然,我從撥接上網就逛bbs、聊天室、討論區的,必然喜歡與人做一些想法上的交流。早期我架過知名作家的網站時,就構想過應該使其任何作品(改編成影視之類的)都數位化放在網路上,有多少就放多少,作為一個歷程的記錄,也作為日後的資料查詢參考(好比個人維基了!

那些教你寫字賺錢的文章,好像忘記告訴你閱讀和思考的重要性!

一直到開始使用medium和matters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年頭,還有那麼多人想要靠「寫字」賺錢,或者經營所謂的自媒體來獲取收入,讓我這個接案十多年、寫字寫好玩寫了二十多年的人有點驚訝!不是驚訝那麼多人「相信寫字能賺錢」,而是那麼多人讀別人寫的「經營自媒體XXXXXXX」的方法,難道都沒有質疑過這件事?

你的朋友不是你的讀者,從社群網站的社交活動說起!

我有一個習慣,非常不好的習慣:我喜歡刪Facebook的「朋友」,從twitter、plurk到Facebook時代,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習慣。原因無它,在我腦中的定義「朋友」不應該只是像「通訊錄」一樣,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在Facebook上不互動、不往來,或是對方寫的東西不有...

離開Facebook(社群網路)一下,寫字是個讓心安靜下來的方法!

就用這篇跟三月道別了。整個三月在matters上寫了超過三十篇。就是一種習慣了吧!從去年年底開始嗎?不太記得了。刻意將Facebook的朋友刪到只剩50上下,又把社交活動縮減到更小:不熟的、不往來的、偶爾聯絡的、不需要太常聯絡的、同業的、認識很久的……全部都刪了,也不管得罪誰或誰...

我們在Facebook上噤聲,我們在Facebook對自我言論的審查!

抱歉舊文重貼,因為明天想寫篇文關聯,必要寫的這裡都寫過了,只好再重貼一次。要拍手的還是歡迎。呵呵。但請原諒我!*Facebook可以替代成任一種社群網站(即使是即時通訊也算) 在matters看到一篇文章〈我在這裏寫作,依然惴惴不安〉,作者寫道:從事出版行業很久,我們都學會了自...

你怎麼能夠輕易相信做個影片、搞個podcast、寫篇文章就能賺錢?但你可以不斷的嘗試!

先從一個大男孩來找我聊合作youtube頻道談起好了。2008年認識P,是因為我在書店,他在拍片,我找了他來談他的片子(還是播放他的片子?)我是那種很勇於嘗試的人,當時企圖想把在台北書店工作的經驗複製到高雄的書店,所以認識了P。(當然我沒有成功,我在不斷嘗試中累積經驗和認識自己的「可能」。

離開Facebook寫作,用wordpress好嗎?你成立自媒體的目的是什麼?

說也有趣,十多年來台灣收掉許多部落格平台,我本以為「文字創作」會越來越脫離新世代的生活。近來開始想從「寫字」賺錢,才慢慢發現:「透過文字創作來展現自己」這件事,從沒有因為現今的影像、影片、圖片創造出網紅的狀態而消失!而原先以「部落格」發表的「文字創作」到了這個世代,都成為新的名詞...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