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倫不類
不倫不類

林以正,現為自由教練;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齊行國際顧問公司資深顧問,企業教練。目前專注思考「心理彈性」相關議題。 要更瞭解我的狀況,請參閱: https://bit.ly/aboutyichenglin

熾盛的光,極致的黑:專業的陷阱

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

很多年輕朋友在考慮大學「應該」選什麼科系時,都常常會問自己適合什麼科系,對什麼有興趣,未來的出路是如何等等。這些問題總是讓我聽得驚心膽跳,彷彿一個十八歲的孩子選擇一個科系就像戰士出征似的,接下來的一輩子都要如過河卒子,勇往直前了!雖然,現實上似乎也有一點這個味道啦!畢竟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加上可能至少四年職涯,人生也就跨過了三十好幾,到時候再後悔,恐怕會有點來不及的焦慮。特別是,當自己都已經投入了十幾年的光陰去提升專業後,沉入成本這麼高,對這個職涯的心理承諾也隨之升級,更會覺得被綁在一個不得不持續向前的軌道上奔馳,直到撞牆。我自己,就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一些慘痛的教訓,以下提出來做一些討論,探索如何在職涯中,既有專業,又有彈性的可能。

「專業」的榮光?

我從十八歲進入台大心理系就讀,往後的三十八年就沒有再離開過大學的學院生活。學士、碩士、博士、老師,也都在大學校園度過。更誇張的是,從學生時代的住宿到教員宿舍,連生活都在這個泡泡裡。如果推得更遠一些,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畢業的學習,相當程度也是為了讓自己進入這個泡泡在準備著。這個肥皂泡泡在陽光下經常映射出彩虹般的光暈,讓外面的人羨慕,裡面的人陶醉。

55歲時我申請退休,離開校園,想要測試自己能夠發展第二曲線的能耐。雖然看似決心迎向一個很大的挑戰,周圍的人也自然多有讚賞與祝福,而我私自也是自信樂觀的,畢竟我在這個專業中也是有一定的位置,而且頂著令人尊崇的桂冠,還怕不受歡迎嗎?之前不是很多演講的邀約,還得不斷的婉拒;不是有很多合作研究邀請,根本分身乏術;不是有很多訪談,根本懶得參加呢!但是,很快的,我就發現所謂的桂冠,其實是一頂編織不完全的草帽!而那些所謂的榮耀,絕大部分是機構的效應,但卻被我誤以為是自己的能耐了。

專業是一道玻璃牆?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朋友很熱忱的想要介紹我一個顧問的職務,於是跟我要一份履歷。我的學經歷就那麼簡單啊。可能自己這輩子最重要的成就應該就是所發表的論文了吧!於是,我洋洋灑灑的把自己的著作列表附上,還有著暗暗的驕傲哩!朋友收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論文沒有人要看啦,你有沒有什麼「真實的履歷」?真實的履歷??!!沒有耶!

其實,當我們說「專業」的時候,有一個狀況是「專」這個字所代表的意涵。要成為一個特定領域的專家,就代表要針對一個非常特殊的題目越鑽越深,對一個特別的遊戲規則越來越純熟,對一個特定的身分越來越認同才行。而在此同時,也就很可能與其他的範疇的壁壘也就越來越深了!這時,要轉換專業、規則、與身分,也就越顯困難。所以,作為一個專家,很可能也代表要在職涯中犧牲相當的轉換彈性。

每個人都可能被時代淘汰

我在七零年代末期進入心理系,當時台大心理系還是行為學派為主,心理系的學習還是以動物行為研究為主,這與我先前所閱讀的心理分析完全背道而馳;等到我讀完博士的九零年代,認知心理學已然興盛,在我任職中期以大腦研究為主的認知科學蔚為風潮,而等我要退休之際,大數據與AI研究才是時尚了。在這四十年間,即便是單純一個主流心理學專業,就已然歷經了四個主要的轉折,更不用說其中還有不同的小傳統對於主流研究的挑戰了。

這麼說的意思是,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恐怕包含學院中的研究者,也是所有人都要做的功課。

第二曲線

對於這個問題,閱讀韓第(Charles Handy)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wave)給了我很大的感動與啟示。感動的是,韓第先是作為一個組織的企業人,隨後與英國商界菁英創辦了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並擔任教授。期間他提出很多對組織與個人,以及未來的工作型態的觀念對學術與實務都有重要的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49歲的時後離開組織,親身實踐他的理念,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他稱之為跳蚤),這本書他八十幾歲的時候,總和自己的觀察與智慧所提出的分析與建言。

韓第主張任何的組織(甚至個人)都勢必會經歷一個「S曲線」的譬喻,也就是從一開始的投資階段,這時候付出一般都會大於產出,但如果順利進展,那麼逐漸的成果逐漸展現,收穫不斷爬升。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曲線無可避免的會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滑,無論下滑的曲線多緩慢,終究會抵達灰滅的終點。

要如何避免這個不可避免的命運呢?關鍵的點就在於要在何時開展「第二曲線」。由於成功往往變成一個陷阱,當人們處在成功的上升曲線時,很容易覺得這樣的成功是會持續下去的,也容易覺得延續當下成功的策略要比冒險的啟動改變要容易得多。但是,一旦過了高峰開始滑落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太晚了。甚至還可能因為投入成本已經很高,而且受到先前承諾的再升級而使得更抗拒改變,一心只想抓住光輝的尾巴,最後連改變的契機也喪失了!

按照韓第的說法,第二曲線的最佳時機點,應該就在第一曲線處於收益大於成功的加速點的這個時候就開始。但是,這對於人性是非常大的考驗。因為當正沉浸於成功的滋味剛開始,所有的力氣都被吸引到可以快速獲利的當下,要有危機意識是一件幾乎完全違反人性的要求啊~(為何要居安思危的討論,也請見另文 https://bit.ly/3xnt5JP

陰陽相濟,專輔相成

其實,我覺得上述韓第所說第二曲線的時間點恐怕都太晚了,尤其是在初嚐成功滋味的時候,正吸引人全力投入,恐怕更難考慮其他選項。所以,這個培養第二曲線的時間點恐怕得是越早越好,別等待什麼所謂的最佳時機點了。沒有所謂最好的時機,任何時刻踏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起點。

目前很多主張斜槓的人也有類似的主張。可是,我略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是不太可能同一個時間專精太多不同的角色,又都扮演得很好。所以,還是要有專精與輔助的差異。所謂專精的部分,是著眼於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將之充分的發揮。但是,輔助的部分,則是不斷的醞釀第二曲線的可能,這個部分我建議挑選自己比較容易感到焦慮或退縮的部分去冒險。例如,對於過去近三十年來習慣高高坐在廟堂之上的教授的角色的我,很可能報名一個初階的「小丑訓練班」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下一篇,我還會針對培養面對第二曲線的心理彈性再做其他的分析,敬請耐心等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