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李永峰

記者

《四季书评》春节读书访问

1.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书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甚至惊艳)?为什么?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这本书其实十多年前我就拿起来翻过。但是真正读进去,是去年。也是在最近的阅读中才有了惊艳的感觉。任东来是历史学家,所选择的25个大案,很多都是从历史视野中才能看到其重要性,特别是早期的大案。今天中国也面临着一个宪政建设的过程。最近中国也讲“合宪性审查”,但中国的“宪法”却总是改来改去。这让中国的宪政历程变得大为曲折,走一步,又退两步。这本书看下来,发现美国的宪政历程同样不易。如果没有马歇尔大法官,也许美国的宪政司法审查同样也看不到踪影。如果没有塔夫脱,美国的最高法院可能还在国会大楼内的某一处办公。没有沃伦,平权法案也必定要大为推迟。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的,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中国有谁会站出来发挥类似马歇尔、沃伦的作用呢?

2.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书是让你觉得失望或糟糕的?为什么?

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最寒冷的冬天》,资深记者用非虚构写作的形式写朝鲜战争史。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不是任何题材都适合非虚构写作,我表示怀疑。本书中,作者采访了大量参加韩战的老兵,尝试还原他们在朝鲜半岛所经历的细节。对于一场令人意外的灾难来说,因为样本有限,这样通过对亲历者采访而进行的真相还原或许意义重大,但对于一场改变世界风云的战争来说,这样的还原是不是已经顾此失彼了?我其实有这类疑问的。直接有几百万士兵卷入,间接影响几亿人,更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单纯对某个师团士兵经历的还原,能接近多少历史真相?作者采访的偶然性、士兵乃至将军在决策中的边缘性、以及过于纠缠个人感受的问题等等,有可能会影响在宏观层面对真相的把握。这本书里,作者对国民党在美国的游说力量和麦克阿瑟个人充满了无尽的愤怒,将朝鲜战争中美国一方的一切失误都归结为这两者,让其史学价值大大失色。让人失望。

3. 你现在手头在读什么书?阅读的原因?

我正在读《编码宝典》(Cryptonomicon),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上中下三册,一千多页,拖了很久也没有读完。这本书出版于1999年。对于想了解比特币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有重要意义。发明一种数字货币,是密码学界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九十年代开始,有一个叫做“密码朋克”的邮件组,聚集了大约一千多名密码学家,数字货币是邮件组内热衷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有不少人尝试动手,但并不成功。这本《编码宝典》,设想了一个“教皇”加密系统。据说出版之后,“密码朋克”的人对其评价甚高。现在查“密码朋克”邮件组的记录,还可以看到Satoshi Nakamoto在2018年10月份的那封著名邮件”I’ve been working on a new electronic cash system that’s fully peer-to-peer, with no trusted third party.”(http://www.metzdowd.com/pipermail/cryptography/2008-October/014810.html)。于是就有了当下最热门的议题“比特币”。比特币的发明与《编码宝典》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说不清楚,但想了解比特币的历史,所以也去看了《编码宝典》。过去一年,比特币制造了巨大的财富神话,以至于论说纷纭。对于未来,比特币能否持续成功,更重要的考验在于社会层面,已经不在技术层面了。

4. 在春节里,你会看什么书呢?为什么会读这些书?

春节期间,基本上没法读书。中国的春节,讲究团圆,是很多人聚在一起过节。所有的精力都被用来与家人亲戚相处。这种相处,也会蕴含在诸如喝酒与麻将之类活动中。真正读书的时间,只是路途上那些等待的时刻,比如飞机起飞前。这期间我确实在看一本书。就是赖瑞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身为客家人的赖瑞和,在马来西亚出生,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拿了博士学位。是唐史专家。他的《唐代高层文官》(2016)、《唐代中层文官》(2008)、《唐代基层文官》(2004),已成为研究唐代职官制度的重要著作。本书是他九次游历中国大陆的记录。书名取自杜甫《塞芦子》诗中的“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中“五城”,这五座城,并非指长安、洛阳之类大城市,而是指唐代在河套地区的五座军城: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中受降城和东受降城。但作者所游历之处,绝不限于这五城,而是遍及大江南北。作者根据他的唐史知识指引,几乎是把中国大地所有的唐代遗迹搜罗了一遍。其中有些地方,在八九十年代尚属人迹罕至,作者当时已经拿着外汇券,坐着各地有限的交通工具一一去探索了。作为一本游记,这本书中几乎很少有怀古伤今的议论,更多的就是实录式地记录路途中的经历。比如作者在山西看完应县木塔后,西行去陕西,结果班车坏在了旷野,然后一行人“等待戈多”。后来在旁人指点下,上了另一辆长途汽车,去了一个名叫“三岔”的镇。本书用了几乎两页的篇幅,写他在三岔镇讨价还价、住宿、洗漱、吃饭、看月亮的经过。由于作者的海外视角,也由于八九十年代与现在的距离感,这些文字,现在看来并不琐碎,反而还有一种“距离的美感”。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作者提供了大量当时的照片,作为游记,这本书把人带进了双重的历史,一个是唐朝的历史,一个是八九十年代的历史。在今天游历中国大陆,遭际已与赖瑞和不同。■

http://www.4sbooks.com/archives/3188.htm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