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
一语成谶

文章自留地

單向度的人

(编辑过)
正是因为那些没有希望的事,我们才得到希望

“Nur um der Hoffnungslosen willen ist uns die Hoffnung gegeben”

“正是因为那些没有希望的事,我们才得到希望。”

——Walter Benjamin

      我曾行走在许多城市街头,无论文化、经济、繁华程度如何,无一例外的却是林立且醒目的每个招牌。随着走过的城市越来越多,见过的招牌愈发丰富,渐渐,在我眼中,每个招牌逐渐变成了一张张请柬——邀请每个过路人进行一场欲望的宣泄和和自我的满足——来挑动每个过路之人的内心的欲望,进而堂而皇之地来提供给每个人——通过金钱与消费——快乐。

      不可否认,我,乃至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消费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甚至幸福感。但当这种效果和方式方法不断地被重复和激发——一次又一次——我们之中某些最敏锐的批评家和智慧家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反思和重新意识到:这样的快乐真的是良善的快乐吗?

      我,再次不可避免、无法逃离地走过又一个街头,我抬头、望向街边的每一个招牌和标语。眼光逐渐迷离,我开始不再看到一张张请柬,邀请我来满足、来快乐、和表达自我,我开始看到一个个喉舌,来煽动、勾起,以及来尽最大努力挖掘本正常不太会浮出水面的每个人心中的欲望,而更可怕的是,人,总是欲壑难填。

“Could happiness really be purchased?”

“快乐是可以被购买的吗?”

——Herbert Marcuse

      我毫不羞耻地讲,我曾购买过快乐。我也羞耻地说,我曾把快乐建立在消费和商品之上。而至于快乐本身是什么或者说应该是什么的哲学本源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过至少我能够理解到的是,快乐不可以是一种近乎极致且疯狂的物质。因为如若这样,快乐则变成了某种指标,而非人性的一部分。

      这个消费主义至上的社会里面所有不间断、无孔不入的所有行动:极致的广告宣传、无尽的需求捏造、愈发精致的品牌包装和市场定位策略都无不例外地已然渗透且改变了自古至今人性的特定部分。消费的情结不断地暗示着每个人“快乐”是可以购买的,而同时消费的越多,你就可以变得越“快乐”。于是我们开始见到不择手段的犯罪、那些为了事业而被撕裂的家庭、每个人被忽略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健康、再也不见的童真、高度物质化定义的人际关系、以及最终的逐渐失去人性色彩的一个陌生人之间架构出的社会——一个用货币和消费而不再是情感和话语来进行沟通的社会。

      

“I felt deeply annoyed over the fact that money and consumption have already bluntly inserted into my reward-punishment pathway.”

“每当一想到金钱和消费已然强插入了我对于快乐的感知和获取过程,我便感到一阵阵的不适。”

——John Zhang

      我曾经是以及直至现在一直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于是我曾每每登高望远或者静坐湖边,我都会抬头远望,就如同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的至圣先贤曾经做过的一样:望向天上无限的星和想象人类无尽的可能性。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消费主义的社会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形态,与之比肩的我相信还会有许多其他无尽的可能性,可以是共产的,可以是自由的,乃至可以是原始的。同时我又想到,在消费主义的生活状态之中最危险的则是随着每一次无孔不入的渗透,这些观察与警惕也许终有一日——如同其他许多曾经存在的快乐一样——会被消解直至消亡,那时便是对于除了消费主义的生活形态之外的任何其他一种人类生活形态的哪怕仅是想象的消亡,而这——这种乃至想象力消亡的最终结局——才真正让我不寒而栗。

      

      于是一个极端的浪漫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教众,一方面他对人性抱有最虔诚的信念乃至信心,另一方面他不可躲避地要看着一个更大的力量一步步从人性上驶过。

于是他担心着,叨念着,这场戏剧的最终结局,因为他也不知道究竟未来如何,是重生、是融合、还是破败,他真诚的不知道。于是在绝望和徘徊中,他再次想起华特·班雅明的那句名言:“正是因为那些没有希望的事,我们才得到希望”。此时,他再次抬起头仰望星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