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Ming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Spray Street 的越南餐廳

胡晴舫的《無名者》有此一段,「人生不是充滿變動,而是一直出現斷裂,畢業或就業,戀愛或分手,離職或退休,不是逗點,而是句點。我們必須背對過去,才能獲得新生。」

《111 Places In Greenwich That You Shouldn’t Miss》 一書中,2位作者深入解構Greenwich此地方。Greenwich 又名格林尼治區,位於英國倫敦的東南面,泰晤士河南岸。 

兒時的我認識Greenwich(格林尼治)是從新聞的報時訊號,得知格林尼治時間,我一直以為格林尼治是一個人,後來才知道是倫敦的一個地方。

格林尼治天文台從前每隔一小時就向全世界發放調時信息,但由於地球每天的自轉都是不規則,而且正在緩慢減速,因此現時全球的報時訊號已經被原子鐘報時系統取代。 雖然如此,如作者說格林尼治依然是a place where time begins。


 除了時間外,格林尼治有其豐富的歴史。15世紀起,此地方是皇宮所在地,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也是在格林尼治的皇宮出生,後來英國內戰,這些皇宮才被荒廢,然後改建為皇家海軍海員醫院, 1873年又被改為皇家海軍學院,直到1998年學院正式關閉。

歷史建築物往往如是,角色改變,人以為是它變,其實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人心在動。 人往往令不同事物在改變。 

111個格林尼治值得一去的地方,作者提及到一個屬於格林尼治內的地方名伍爾維奇(Woolwich ), 此地方位於倫敦東南部,地處泰晤士河南岸,由於此段是泰晤士河最寛闊的河道,因此16世紀時成了一個軍事港口,是皇家海軍造船廠的基地。

1805年,此地區由造船基地,擴建成軍備生產及槍彈製造的地方,皇家軍械庫佔地約1286英畝,僱傭工人約8萬人,8萬工人及其家眷都在此地生活及工作,衆軍聚合就名為皇家阿森納軍工廠。時移世易,軍械也不在此地方建造,規模逐漸縮小。沿河的地方一直由軍方擁有,直至1988年軍情6處才把此地方開放賣出予發展商,人們才可窺探很多戰前及公元43年古羅馬在古英國留下的歷史建築物。


現今的伍爾維奇新舊交織,沿河是新派摩登住宅,屋苑內有3間超市,一街之隔就是舊城民生區,high street 又有4 間超市, 小店如照相鋪,地毯店,傢俬店全部可謂一應俱全,貨品質量好不好就沒有考究,只知它們存在。 

朋友說她初來英國時住Canary Wharf (金絲雀碼頭) 的新派公寓, 有回香港朋友帶她來伍爾維奇, 看見紅磚外牆的小公寓,夾在歷史建築物之中,既古且今,遠看景物一致,環境優美又方便。二話不說就買下一個小公寓,那時伊利沙伯線還未開通,她單靠DLR火車已可直達舊金融城。 

她說很多人不喜歡此區域,因為另一邊舊城區太舊,而她則是一見鍾情。她住在新樓,又喜愛舊城的本土文化,不同種族的集會正是倫敦的多元文化。 

她帶我逛大街穿小巷,我們去到Spray Street。此條內街兩旁是舊式磚屋,外型不差,但屋與屋之間泊著垃圾車,有的滿瀉在地。 如果不是她帶路,我必定不懂也不敢前來。她邊行邊說「所有位於在大街正面的餐廳也是騙人的,不正宗也不好吃, 只有位於窄巷小路那些才是hidden gem」 


此間越南餐廳名Mommy Pho, 門口有個地主公公,趟開大門,迎來一位舉止溫文的亞裔女士,先是地道的標準英語,打聲招呼,然後得悉我們會說廣東話後,她即時說廣東話, 原來她是海南人,移英十幾年,小店共5 人,全是廣西,廣東人。  

有一半越南籍的她謙說餐廳的食物偏廣東風味,越南菜還在學習。 住在伍爾維奇的她,夏天喜愛步行10分鐘到河邊吹海風, 又喜歡坐一班車到Charlton 買些中超產品。 她說由海南來英,初時四海為家,現在居英10年,早已視倫敦為自己的地方,一道招牌叉燒炒飯予以她生活的本錢,是家鄉給她的禮物。 

我們一行四人點了大蝦炒麵,招牌炒飯,餃子,數碟清菜等。餐牌有越南粉包,廣東美食,北京餃子,星洲炒米等。 我想起陳冠中筆下曾說香港是一間「金都茶餐廳」,有燒味系列、粥粉面系列、碟頭飯系列、煲仔飯系列、煲湯系列、炒菜系列等,泰式系列,什麼也應有盡有,是一份全球化的生存技能,他說香港是金都茶餐廳,因為「金都」的廣東話諧音,歪一點來說就是就是英文Can Do,而Can Do正是香港精神。


此間越南餐館,令我想起香港,老闆娘雖是海南人,但其精神很Can Do, 可能這正是海外華人的美麗,人在外地才能領略彼此的共通點。

小店環境簡約整潔,雖處小巷,但其洗手間也是十分衞生。 內裡格局,筷子套有龍有鳳令我想起在美國4年,好些唐人街的中餐館就是如此。 一張餐枱,竹筷子筒內有刀,有叉,有筷子。殷勤好客的老闆娘說:「喜歡的話多來喔。」 她一直送客送到門口,總覺海外華人都有一份溫情,心境慈祥。

倫敦細雨,四時入黑,望著沿河的點點繁光,紅點是大廈頂部的航空警示燈,點點的紅光加上民居的黃光,是另一種城市夜景美態。 香港的萬家燈火跟倫敦真是很不同,香港是高處密集,倫敦是向橫散開,不知為何明明是2個地方,總覺是舊日香港。

河的對岸是London City Airport, 飛機低飛的情景令我想起昔日九龍城,此地方我第一次來,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反而香港則是既熟悉又陌生。

胡晴舫的《無名者》有此一段,「人生不是充滿變動,而是一直出現斷裂,畢業或就業,戀愛或分手,離職或退休,不是逗點,而是句點。我們必須背對過去,才能獲得新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