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树
木头树

思想基督之爱

神透过内战对祂子民施以惩罚(士20)

主耶稣所爱的弟兄姊妹:

周五晚上,如果你打开朋友圈,可能满屏都是对唐山打人事件的声讨,画面惨不忍睹。公众场合无怨无仇大打出手,得施过多少次暴且不用被惩罚才能如此肆无忌惮?这事在网上发酵后,警方加班加点地抓了九个人。上一章,我们讲基比亚歹徒的暴行,那也是一个深夜,面对歹徒的逼迫威胁,怯懦的利未人为了自保,残忍地把他的爱妾推了出去,让她替自己承受极大的侮辱和伤害,直至凄惨地死去。接下来,利未人的举动叫人恶心又惊悚。他为了给爱妾报仇,把她的遗体切成了十二块,分送给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借此发出咒诅——如果你们对此恶行无动于衷或置之不理,将统统被神除灭,就如递在你眼前的这残缺的肢体。这方式非常奏效,极大地刺激了以色列各支派。本章一开始,他们就集结起来,要找便雅悯支派讨个说法,坚决把那些歹徒除以死刑。本章就是从这个情节讲起。主题是:神借内战对祂的子民施行惩罚。分为三个段落:一、利未人控告引发内战(1-17)  ,二、以色列联军被神惩罚(18-25),三、便雅悯支派被神惩罚(26-48)。

一、利未人控告引发内战。(1-17)  

1、2节,从但到别是巴,代表以色列全境,但,是最北端的城市,别是巴,是最南端的城市。基列地在约旦河东,米斯巴位于便雅悯境内,在基比亚西北约5公里,约柜可能从示罗(书18:1)临时运到了米斯巴,所以来了很多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他们组成了以色列联军,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人。各支派领袖出席大会,商议对策。

3-7节,在会上,众领袖听利未人讲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他刻意把自己和爱妾描绘成完美受害人,所以既没有提当时的数次耽延,也没有提他“抓住自己的妾,拉出外边去交给他们”,更没有提自己的妾之前偷情却没有遭到惩罚;他没有效仿亚伯拉罕,为热情接待他们的老房主求情——如果你们要攻打基比亚,能否饶他不死?

8-11节,利未人的这番讲述叫所有在场的以色列人怒不可遏,于是签署讨伐协议,并部署了后勤保障,相约不胜不归。11节,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联合,如同一人,聚集起来攻击那城。这是继第一节之后第二次出现“如同一人”的字样,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极羞耻的恶事,羞耻这个词也出现了二次。

这里可对比约书亚记22章,亚伦的孙子非尼哈(本章28节也提到了他)的一段经历——他曾协助平息河东与河西支派间因筑纪念坛而起的纷争,就是我们刚才读过的阅读经文。非尼哈代表以色列质问筑坛的那几个支派:“你们今日竟转离不跟从耶和华吗?今日你们既然背叛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体会众发怒了。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不是在当毁灭的物上犯了不忠的罪,以致神的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体会众吗?因他的罪孽而死的,还不只他一人呢!”(书22:18、20)

这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你们的过犯会牵连到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他并举了亚干的例子,说当年就是因为亚干犯罪,导致第一次攻打艾城时损失了三十六个战士。

那么,这次前来讨伐便雅悯的以色列联军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首先,这件羞耻的恶事,如果不予以制止,势必继续蔓延,那么,等待以色列全体百姓的,必然是神的震怒。基比亚的恶行为何会嚣张到如此地步?是因为恶人从没有遭受当受的惩罚,基比亚已成罪恶之城。利未人在此遭受侵犯的过程与当年天使在所多玛的遭遇极其相似,这令以色列人十分惧怕神的震怒也同样临到,他们唯恐受到牵连,所以绝不能坐视不管。

面对如此恶行,以色列人一面以重兵压境保持威慑,一面召开会议,坐实证据。便雅悯人呢?作为十二个支派之一,他们肯定也收到了利未人的“惊悚信息”,这次开会,他们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诚恳认罪,或者请老房主出庭作证,至少讲讲当时这个女人是怎样被她老公推出门外的。但他们没有出席。是不是因为心里不爽:你们来这么多军队几个意思?恃强凌弱吗?是不是早就看我们分到迦南最肥沃的地业不顺眼,想趁机瓜分吗?真想谈判,退了兵再来!

12、13节,以色列见他们不来,就派出讲师团,挨家劝他们交出凶手。

如果用本章比较约书亚记22章里谈判双方的处理方式,后者堪称典范。当时全体以色列人也是齐聚示罗,每个支派都派出代表“去到基列地,流本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个支派的人那里”发出劝诫。而被劝方的回应相当诚恳——“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愿以色列也知道;如果我们存心背叛,或是对耶和华不忠,今日就不要放过我们。我们若是为自己筑坛,转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把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追究我们。(书22:22-23),就这样,这场一触即发的内战就此化解。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那场化解行动的主持者非尼哈虽然还活着,但这次大会却对他没有任何提及,也许年事已高,没受到邀请?总之结果是劝诫无效无功而返,约书亚22章里的皆大欢喜,终究没能重演。毕竟以色列人所景仰的领袖约书亚已经不在了,无数珍贵的属灵经验和记忆也随之褪色和死去。

这是一个渐渐偏离神教导的过程。士师记最后四章发生的这些事件,展现了圣约子民走向败坏这一过程。为什么会如此?从两段经文可以一窥原因——书24:31约书亚在世的日子,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事的长老还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都事奉耶和华。

但接下来呢?在约书亚死后,士2:10指出:那一代的人都归到他们的列祖那里以后,有另一代的人兴起来了;他们不认识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不认识神,不感恩神在过往历史中对先祖的带领,任意而行就成为必然。随着以色列人人口越来越多,随着他们面临的迦南各国局势越来越复杂,仇敌越来越狡诈,他们实在需要一个敬虔的王的带领。

14-17节,便雅悯人拒不认罪而且自不量力,组织了二万六千拿刀的战士齐聚基比亚,誓要打一场基比亚保卫战。而且,基比亚有一支七百人的特种部队,善用左手,个个都能用机弦抛石,毫发不差。这让人想起士3章里那位便雅悯支派的士师以笏,也是左撇子。他刺杀了摩押王伊矶伦。同样是神赐的能力,可以用来顺服神,也可以用来抵挡神。

截至目前,以色列人嫉恶如仇又有礼有节,圣灵透过士师记的作者,对他们的做法表示了肯定——2节称他们为神的子民。13节下:只是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的兄弟以色列人的话——用了兄弟这个词,表明以色列一方此举完全是出于公义和怜悯的目的。

而便雅悯人却在纵容犯罪,包庇恶人,他们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以色列联军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他们即将经历的,却没有他们所想的那样一帆风顺。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把我们带到第二点。

二、以色列联军被神惩罚(18-25)。

18节,首先,以色列人去伯特利求问神谁先上去进攻,战争即将打响,所以约柜转运到了离基比亚更远一点也更安全的伯特利。

神说犹大支派第一个上去。士师记1章也曾上演相似一幕,区别在于,那次是攻打迦南人,以及神那次应许了“我已经把那地交在他手中。”(士1:2)

19-21节,于是他们列阵在基比亚城门前,便雅悯人出来跟他们交战,“那一天使二万二千以色列人倒地身亡。”

22-25节,犹大人损失惨重,却激励了其他支派奋勇杀敌,第二天他们再次在基比亚城门前列阵,但这次又折损一万八千人。

其实第二次出征前他们曾连夜去伯特利哀哭祈求,问神——23节下,“我们再去与我们的兄弟便雅悯人交战,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你们可以上去攻打他们。”

从第二次的求问看,以色列必战和必胜的信心似乎有所动摇。第一次没问打不打,只问谁带头。受挫后,开始怀疑是否师出有名,所以求问神时就对便雅悯人叫起了弟兄,貌似希望顺坡下驴,只等神吩咐一句别打了就赶紧撤军。但神的回答却非常笃定。

现在二次战斗下来,就已阵亡四万人,占全部兵力的十分之一。神想告诉以色列人什么?

马太亨利总结了四点,说得特别好,这里照录如下:

1.神的审判与惩罚深不可测,是人所不可测量;他的道路高远。在他的公义审判的四围,常有密云围绕;但是他的公义和审判必永远不离他权能的宝座。即使当我们看不清环境和情况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确知,神的作为必是公义。

2.神也以此向他们显明,也借此向我们显明:争战不在乎迅速;战斗不在乎势力和人数;以色列人此时或许过于自信、倚靠自己的人多势众。我们永远不可倚靠自己属血气的膀臂和势力;因为只有经年的磐石才能持久。

3.神也在此教训、更正以色列人的罪。他们的确满有热情来征讨基比亚的罪恶;但是他们不也是在神的面前犯罪吗?那些惩治别人罪恶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身上的罪。另外,当但人陷入米迦的偶像之罪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起来争战;尽管(申13:12-16)清楚地告诉他们要征讨那偶像之罪。

4.神以此教导我们,当我们看见良善、正义的事业屡屡、暂时遭遇不顺和挫折的时候,不要以为奇怪;也不要按着事情一时一刻的成功与否来评判事情的对错价值。人心常常被羁绊、跌倒,这世上属神的信仰常常面临挫折,但是正义和胜利必来到。我们虽会在战斗中被一时打败,但是在全部的争战中一定不会失败;正义的事会曲折,但是必将兴旺。

虽说是如此,但是在连番的失败面前,以色列联军简直难以支撑下去,第三次,神终于为他们开了道路。这一回,轮到——

三、便雅悯支派被神惩罚(26-48)

26-28节,在失去四万战士之后,以色列人第三次来到伯特利,哀哭,并且禁食,然后在神的约柜面前献上燔祭和平安祭,并且找到亚伦的孙子非尼哈,透过他来求问神。总之把他们能想到的宗教礼仪都恭恭敬敬地用了一回。虽然按照规矩,应首先献上赎罪祭,但由于年日久远记不清楚或心烦意乱,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的求问,充满沮丧和疑惑,显得无心恋战:“我们应再出去与我们的兄弟便雅悯人交战呢?还是休战呢?”但耶和华神施恩怜悯他们,终于回应说:“你们应上去,因为明天我必把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这里对献祭的强调,刘道顺牧师指出:不可以认为仅仅是一个祭祀仪式而已。因为神制定的祭祀制度,就是被杀的牲畜,是作为主将要一次献上的救赎的预表而被设立的,所以,他们的献祭表示他们重新回到了,他们曾经淡忘的神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弥赛亚之约中。如今他们是靠着“燔祭和平安祭”,也就是弥赛亚之约重新得力,才能打胜仗。

所以接下来,战事就没有什么悬念了,29-46节,经文用概括和详述的方式,把这场埋伏战讲了二遍。共消灭便雅悯军队两万六千人,只剩六百战士逃往山洞躲藏,几乎全军覆没。

便雅悯人违背律法,丧失公义原则,他们宁愿同情和保护身边的恶人,而不是遭到暴行的同胞。根据海恩法则:一次严重事故之前必有300起未遂先兆。基比亚歹徒的暴行,得花多少年多少起暴行又不被惩罚才能形成这样的暴力习惯?又得有多少男人实施同性性行为且不被石头砸死才能形成这样一个群体,让大家纷纷效仿,四处推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罪恶被揭露出来,便雅悯人不但不划清界限,反而全力以赴包庇恶人,简直在宣告捍卫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性取向,以及施暴权,真是罪大恶极。之前他们虽然接连获胜,其实不过是神手中的棍,终必遭到神的审判。后来的事实表明,基比亚城被近乎灭绝,遭到类似神对所多玛式的审判。所多玛被神降天火,是不是像极了这里?“当烟柱信号从城中上升的时候,便雅悯人就转身观看,只见全城烟火冲天。”(士20:40)

如今也是如此,如果教会纵容他们中间的肢体犯罪,对此不闻不问,任凭这样的过犯蔓延,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比例,整个教会终必被神拆毁。

经文对这场战役的描述,酷似当年的艾城之战,那是约书亚领导的战役,这似乎在宣示:圣约子民只要谦卑顺服神,并除掉他们中间的罪恶,神必把仇敌交在他们手中。

但是以色列联军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显然把自己的弟兄便雅悯人当作艾城的迦南人一样看待——48以色列人又回到便雅悯人那里,把全城的人和牲畜,以及一切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把他们碰见的一切城市放火烧毁了。

至此,对手无寸铁的同胞赶尽杀绝让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大打折扣。以色列联军对同胞如此残暴的行为跟向女子施暴的基比亚歹徒全无二致,他们这么快就成了他们所反对的人。这也预示着接下来作为胜利一方的以色列人还将继续作恶,用罪的破布去修补罪的破洞。神之前让他们折损的那四万军兵,恰似预支的惩罚。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内战,暴露了双方诸般的罪和不配,但神依然是最大赢家,祂的计划依然透着深深的忍耐和怜悯。

此话怎讲?对照创世记19章神除灭罪恶之城所多玛和俄摩拉的叙述,我们可以把上一章的情节视为神为了拯救全体以色列人,也包括基比亚的便雅悯人,不让罪恶继续发酵和蔓延,也不让以色列人对罪恶置若罔闻而展开的一场洁净行动。利未人作为神使用的工具之一,充分发挥了深入虎穴,调查和揭露基比亚罪恶的作用——就像那二个天使一样,奉命亲历了所多玛匪徒们的凶恶,但利未人对此并不知晓。

试想,如果利未人没有让自己的爱妾替自己受辱致死,而是自己出去跟歹徒们抗争,因此被害,可能也就这样默默地死了,就像多少次曾经发生过的那样。那也不会有这次以色列众支派的集结和讨伐。基比亚恶行还会持续下去。

基比亚暴行是系统性的更大范围内的罪恶所导致的,是整个以色列众支派越来越走向悖逆的信号。从上二章和本章,我们看到各支派普遍存在的私设家庙拜金像和通奸却不受惩罚的现象,那么长老们对这一切是否长期纵容?以致于他们麻木的灵魂只有在目睹利未人送来无比恶心的“礼物”时,才会深感震惊继而有所行动。

神不是没有能力实施定点清除,比如降火烧灭这些基比亚歹徒,就像祂对拿答、亚比户所做的那样。祂甚至可以直接制止基比亚恶徒的暴行,就像祂在所多玛当罗得遇到危难时所做的那样。

如果神不任凭便雅悯人二次大败以色列联军,以色列联军可能不会愤然以屠城来报复,便雅悯人当中的恶也就可能清除不干净。但神更有能力哪怕只给便雅悯留下六百人,哪怕接下来保存血脉的方式不无邪恶(见士21章),也一定可以恢复到原有规模,因为这是神的计划,也都在神的掌管之中。

神就是如此使用祂满身污秽的子民来达成祂的计划和目的,没有完美受害者,也没有完美正义者,为的是让所有以色列人都来看到自己罪的可怕,从而更加盼望那位能够拯救和保护他们的王的到来。

而这位王,就是撒母耳记里出场的大卫王,但他早晚也会死去。所以,一代代圣约子民,都是经由对一个个族长、士师、君王的盼望,而盼望那位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只有祂的献己为祭才真的有拯救之果效。如今祂已坐在天父的右边,继续为祂的子民代求,祂是以色列真正的救主,也是我们真正的救主。阿门!

 

讨论:

1、这场内战给当时的读者和现今的你分别有何启示?

2、假设一间教会正逐渐走向沉沦,就其内在而言可能有哪些原因,可根据今天的证道内容引用经文来说明。

3、为何说以色列一方发起内战是出于公义和怜悯的目的,为何后来他们会那样屠杀手无寸铁的便雅悯人?

4、这场内战各有胜负,怎样看待以色列人那战死的四万人和基比亚城里那些被屠杀的妇孺,他们的死能否说明他们不得救?为什么?

5、神为什么让以色列人品尝败绩?马太.亨利的第三点总结中提到申13:12-18,说明神命令要征讨那偶像之罪,当今教会该怎样运用神的这个命令?

6、如果你是六百名便雅悯战士中的一员,就本章的内容,你会怎样感恩神?

7、恃强凌弱、丛林法则迄今依然大行其道,本章哪处内容对此也有揭示?恃强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恃强或示弱总是比较之下的决定,如果无法回避比较,怎样的比较让你更感恩神?怎样的比较会让你自怜或嫉妒或骄傲或放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