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的旅程-療癒、阿卡西、觀點
尼莫的旅程-療癒、阿卡西、觀點

曾在人生旅途中跌跌撞撞,在靈性世界中迷茫探索,現在的我想了解真實。 無論你想尋求哪條道路、哪種方式,前進、迷路、繞遠路、跌倒、停在原地療傷、在十字路口停留抉擇或走回頭路,都很好,我們都既在旅途中,也在回家的路上。

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舒服的緣故1

我們本能想逃避的自我瓦解其實是真正的禮物凡是能瓦解的必非真實之物

現行時興的靈性思潮提倡

我們投生為地球人的目的之一是「體驗」

耳聽鳥語、鼻聞花香、口嚐五味

體驗清風拂過面頰的觸感與溫度

感覺高空彈跳的刺激與覺受

快樂、痛苦、嫉妒、…各種情緒

也品味身為「我」這個獨一無二覺受體的各種經驗


目前為止仍未發現能夠完全推翻「體驗說」的論據

如果人生的目的是為了體驗

為何我們想要一再重複某些體驗

卻抵死抗拒另一些體驗?

我們的身體感官本能地逃避臭惡/疲餓/傷病/過冷過熱

以求肉身生命的延續

然而我們的心智系統也以類似的方式

尋求「我」的存活


為什麼失戀的感覺會那麼痛苦?

除了失去連結之外

我們”自認”的自我評價一落千丈,而我們拒絕接受這一點

為什麼別人說了什麼話、令我們”感到”當眾顏面掃地

我們會憤怒到想自殺、想殺了對方

甚至發生在古早時代,足以安排一場決鬥?

我們的生命並沒有受到威脅啊?

軀體和財產也依舊完好無缺


因為在我們腦海中建構出來的那個「我」

生存受到威脅、瀕臨死亡

原來那個由各色特質個性、按不同權重調配混合出來

代表「我」的人格特質(借用新時代的流行用詞:能量頻率)

並不受到特定某人/某一群人重視、喜愛、讚賞、認可

「我」更自覺失去生存的價值


這時候,我們更傾向做的,是千方百計維護「我」的存在與意義

無論是磨刀霍霍,想和前任來個同歸於盡或跪求復合

=>代表自我價值認可的需求和對方綁定

或貌似灑脫地說「下一個XX會更好」、「我要活得比Ta更好」

=>內核依然是與對方較勁的心理

或沉溺於酒精、飲食、藥物、手遊、追劇、工作、靈性成長、無縫接軌…等

=>美其名「轉移注意力」、「時間會治療一切」來逃避痛苦的感覺

或在各式網路平台上控訴自己的愛與付出被辜負

=>更多的時候只是不願面對「愛的交易」是蝕本投資、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

我們真的那麼愛對方嗎?感覺「顏面無光」真的損失了什麼嗎?

所有鞏固舊有自我、證明自己「好」、「是」、「對」的手段都不是為了別人

只是試圖回歸平衡、維持自己的舒服感受罷了


我們本能想逃避的自我瓦解其實是真正的禮物

凡是能瓦解的必非真實之物

凡是經歷過而能歸來的人都能體會

蛹是保護,但也是限制

能在日常生活的磨練中

一次次瓦解「我」的執著及記憶銘印

每次破蛹而出都是一次小小的靈魂重生

我們更能如實體驗一切生命經驗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