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KM

上班族。普通人,不自量力的想探索各種角色。喜歡閱讀和議論。喜歡狗,但頭像都會放貓。部分文章會搬到方格子。沒有其他平台。 Liker ID: vsmile20

儒家·儒枷活動推廣文:道德需要情境

道德個別主義強調道德實踐不依賴道德原則。《論語》討論的一個個實踐難題,就如儒家·儒枷活動也設定場景是必要條件。

一,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是《論語》裡其中一個困擾儒學者的問題。以簡單白話翻譯,隱為蔽,父子為彼此的錯隱匿。孔子怎麼能違背公義呢?於是有人談起孔子,甚至儒家對孝悌親情,有不一樣的正義觀。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解隱有隱惜之意。正義的,不是相互舉發舉報,而是會對親人之錯感到痛惜的心理。隱,是惻隱之心的隱。人要能對保持對錯的痛惜之心,比之急著舉報彰顯正義更為重要。

二,

小學時,華語課老師不知從何受到啟示,第一門課之前,要先背誦<大學>。「長大後就會知道意思」,被如此告知。老師不解釋,又有許多不會唸的字,總是唸至「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就止步不前。不知為何原因,大概半年後,就沒再要求背誦。雖然唸起來節奏不差,但小學生留下的印象,只覺得莫名其妙。

中學時,每週幾節的華語課是唯一用華語教授的課程。課本裡有一項是「名句精華」,大概會記憶一些名言名句,再以選擇題的方式,勾選正確答案。在大部分都能望文生義的情況下,並不是考試裡特別難的項目,但總會懷疑其現實意義,例如說,到底要識時務,還是要堅持吾往矣呢?

三,

出生在多種族和文化的國家,時刻會主動或被迫的比較價值異同。當發現「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也並不是那麼的相同,就會對所謂的「文化差異」所區別的我與他者文化,感到疑惑。種族之間的衝突,真的是因為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嗎?這真的是文明價值的衝突嗎?

回到文化內部。長期以來都有人在討論在地中華文化是否只虛有其表?維持著清明掃墓、過節時的表演,而不知其文化內涵?年少時對於表演性的東西感到厭惡,崇尚精神至高,而精神溯源,就要回到典籍。但形式,也是一種內在價值。

四,

實際碰到的「中華文化」是在台灣,也見識到,想要建制的力量有多大,想要破壞的力量就有多強烈。

大概是我開啟的方式錯誤。我認識許多跟原生家庭關係很差(違反孝道),可捨棄國家(「有國才有家」,what?)的朋友,而他們的反抗對象,又常以儒家/傳統文化為基礎做要挾。對典籍熟悉的朋友,可以舉出反例,或是提出不同的詮釋觀點。但絕大部分時候,情緒勒索的基礎,都不是典籍怎麼說,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關係。

五,

道德個別主義(moral particuralism)主張道德原則不存在,道德實踐並不依賴道德原則,而是依據不同脈絡所產生。透過思想實驗討論道德難題,都是無意義的。我無法熱情擁抱這個觀點,但價值背後的脈絡是不可忽略的。

六,

回到第一點。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到底該作何解釋?由於是個不可回溯的情境,不見得是個訓詁歷史問題,而是關係到大家覺得孔子/論語/儒家,應該是什麼模樣。《論語》裡的孔子,有許多說辭都是以道德實踐為例。孔子是很忙的。他沒辦法設想每一種道德實踐辦法,而是由旁人做抽象概念解讀,找出其概念,將其普遍化。

(話鋒一轉)所以我覺得@IrisChen 以需要設想情境為主題的儒家∙儒枷是很有趣的。雖然被Tag,但我實在缺乏想象力無法參與。以此文協助工商推廣社區活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