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
Vinchent

Blog : vinchent.xyz 有拍不回,自娱自乐。

论语16 - 公治长 - 三人行(上)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我觉得这一章信息不够多。孔子评价他,虽然蹲过号子,但是却不是因为他的罪过。不但不排斥他,而且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见此人不一般。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人因为种种“非其罪也”的原因深陷缧绁之中,虽然我们可能没必要以身相许(尤其是不应该以自己儿女身相许……),但是仍然需要对他们有一个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当然要了解一个人非常困难,但是不应该首先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他人,这也是我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反复想到的内容。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也太……他兄弟的女儿也可以随便听他一句话就嫁了?按照杨逢彬老师的解释:孔子之兄叫孟皮,見《史記·孔子世家》司馬貞《索隱》引《孔子家語》。此時孟皮可能已死,所以孔子替他女兒主婚。

不管怎样吧,这里有孔子的评价是:国家有道,被任用;国家没道,能够免于刑罚。我推测这背后的意思是这哥们是一个“君子”,因为君子不朋不党,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有道的时候可以被任用,无道的时候不会陷入政治算计的泥潭。

不过,可能也恰恰相反,可能这哥们很聪明灵巧,有机会就能上,苗头不对就能退,能进能退。总之,想从这里解读出自己想要解读的东西是非常容易的。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认为子贱是君子那样的人,而以此反证鲁国是有君子的,其中缺失隐含逻辑是:一个地方必须要有君子才能有更多的君子,君子不可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至于这条论证是否成立,就看这条隐含的前提能否被认可了。它的最终问题永远是,第一个君子是从哪来的。不过我觉得在儒家的体系里也很好解释,上古尧舜禹可能就是最早的君子,是他们把君子一代代传递了下来(所以要克己复礼)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杨逢彬老师的解释如下瑚璉:即簠簋(fǔ guǐ),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器皿,方形的叫簠,圓形的叫簋,相當尊貴,它的寓意,不去过度解读的话,就在这一个“器”字上了,孔子说:“君子不器”,可见子贡不是君子(我瞎说什么玩意呢???)

需要了解孔子的评价可能还需要更多了解子贡的生平,理解孔子是基于怎样的事实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不管怎样吧,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意味着子宫是一个值得我们(以及他其他弟子)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个地方有趣,子贡是自己问自己,这种态度本身就很值得鼓励了。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光是口才好,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但是其思想的内核却没有“仁”,这样的人是孔子说不喜欢的。放在现在,这种人就是杠精。

现在我们的观念似乎变了,口才变得很重要,口才背后的“仁”变得却越来越不重要了。孔子时代的口才是用在政治上,现在的口才是用在商业上。政治上的“仁政”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一种场景,人的“仁德”也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可是商业里有「仁」吗?

商业的世界或许是我们不曾仔细思考过的暴政。

5.6 子使漆彫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

这我要批评孔子了,待人要真诚,这是真诚吗?如果你知道他会拒绝,并且也认为他不够格,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单纯只是为了考验他吗?

这种桥段倒是在电视剧里常见,属于上级对下级的考验,扔一个诱饵,看你能不能接好。这种文化莫不是就是从孔子这传下来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