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han
Vithan

經營著一個小小百貨商店 會隨手記錄些有趣的客人 喜歡哲學 心理等 各種社會科學 擁有很多天真的信念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自在」

聽說讀文組會餓死是真的嗎



上一次結尾說到社會組的現況,我覺得還想就這件事多說兩句,先來說說我的求學經歷好了,我自己從小就不是一個很喜歡數學的人,但與其說不喜歡吧,精確點來說我在數學這個領域一直沒有得到成就感,這可能就要從我國小的時候說起,我國小的時候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小時候家裡比較不會要求功課,所以都在玩,那個時候成績就一直吊車尾,然後數學這個科目就比較需要花時間去理解啊複習,所以相比其他科,成績就又更低一點,而且那個時候我媽還有帶我去補心算,因為我媽聽說去補心算可以讓小孩比較可以專心學習,比較可以靜得下心來念書,就逼我們家每個小孩都要去補,我真的覺得不要太常讓媽媽們聚在一起,他們都會互相傳授自己獨門的媽媽經,最後小孩都有補不完的習,當然學心算可以讓小孩靜得下心這個理論不適用在我身上,因為我就算去補習了,還是一個很躁動的小朋友,當然上課也不專心,作業也都用抄的,我媽看到我學習態度這樣,最後也無奈放生,補一下下就不補了,但卻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認為自己數學不好,這個自我暗示一直持續到我整個求學階段,國高中的時候數學永遠都是成績最差的,想當然高中在選組的時候就填了社會組


就當我覺得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碰到數學的時候呢,我大學上了經濟系,人稱半個數學系,從大一的微積分,到大二經濟數學、統計,還有各種後面加上經濟兩個字的課程,像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之類的,幾乎都需要用到數學,怎麼都跟我想的不一樣?我以為的經濟學是公民課上的那種供給需求,就是在一個X軸跟Y軸上畫上兩根筷子,然後求中間的均衡價格跟數量這樣,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沒錯啦,但是要求出那個均衡需要大量的數學運算,那個時候填經濟系也純粹是想唸商學院,因為我媽是唸商的嘛,所以他是建議我也唸商這樣出來比較好找工作,想不到經濟竟然不是商學院,不知道我是我比較無知還是沒常識,其實經濟系是屬於社會科學院的,跟政治社會社工系擺在一起的,我就這樣誤打誤撞的念完四年,這四年我遭受到滿多的挫折,也學到滿多東西的,但跟系上課程比較的話,在其他的活動中學習到的經驗,我覺得更能受用一輩子,詭異的是,我在畢業過後才慢慢的喜歡上經濟,把經濟裡的數學抽離之後,我發現這正是我喜歡研究的東西,之後也會自發性的閱讀很多經濟相關的書籍


從我剛剛提到我大學選系的過程,你可以發現說,那個時候我是在一個很迷茫的狀態去選填我的志願的,對很多科系都是一知半解,那時候學校有提供性向測驗給我們參考,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看看比較適合朝哪個領域發展這樣,即便是這樣對於我來說選系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身邊有很大部分的人跟我是很像的,畢竟,要一個剛滿18的小孩去做未來二三十年的職涯規劃是滿困難的一件事,當然也還是有從很小就定立志向的人啦,但畢竟是少數,把招生簡章打開洋洋灑灑列了幾十個學校,幾百個科系,看得眼花撩亂,到底該怎麼選?你說可以從興趣出發,選一個自己覺得有興趣的,但如果我今天喜歡的是人類呢?歷史呢?還是哲學呢?這樣的選擇能通過我家人那一關嗎?會不會被一句你以後會找不到工作而被打回票?還有怎麼去面對父母的期待?而且這樣的阻礙可能不僅是來自家人,自己也會置疑興趣可以當飯吃嗎?默默的也就填下了所謂的熱門科系


台灣的熱門科系有哪些呢?我這邊就只說社會組吧,我查了一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商學院,包括資管、企管、會計、財金等,另外一類則是法律相關的,而商學院又以會計、財金兩個為主也比法律更有人氣一點,我自己覺得可能的原因是,即便在高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至少應該也會知道自己討厭什麼,像我高中的時候就知道我討厭法律的條條文文,而且我自己是很不喜歡那種一條法律各自表述的現象,有機會我也想來聊聊這個,反正就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完全不考慮法律系,有熱門當然也有冷門的嘛,我也上網查了網友普遍公認的地雷系有哪些,參考網站有一些網路新聞跟各大論壇網站,我看到出現頻率最高的有語文類的啦,包括中文英文跟其他比較冷門的語系像西班牙或俄文,當然還有普遍大家公認的念出來會餓死的系,哲學生死學考古之類的,但我看到一個我比較驚訝的地雷系是自然組的生科,生命科學聽起來應該是現在要滿熱門的,網友給的理由是薪資太低,學的東西不比醫學院的簡單,但薪水卻是人家的一半不到,還有人指出生科系之所以在台灣比較不吃香的原因是台灣缺乏醫藥大廠,簡單來說台灣不具備有研發的能力,而現在已經累積了太多半吊子的人才,總的來看,大家提到的地雷系基本上篩選的依據都是在台灣的薪資跟就業需求,而社會組大家就比較建議去考公職,收入比較穩定也比較高


講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講什麼?其實就是我在覺得可惜,為什麼現在大家對人文的關注度消失了?還有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出大思想家了,現在大家崇拜的都是大企業家,像賈伯斯或是比爾蓋茲、巴菲特,或是像台灣有王永慶或是郭台銘,他們的故事或是成功的秘訣變成是出版社的搖錢樹,因為大家都像他們一樣的成功,說白一點就是想像他們一樣有錢,當然我也不例外,當我把這件事說給我老公分享的時候,他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因為這是一個和平的世代,我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的是這樣,像是我們從小讀到大的孔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孔子生於春秋,中國有名的亂世,還有包括伏爾泰生在法蘭西王國的後期,那個時期也是法國動亂的很嚴重的時候,他死後沒多久在1789年法國就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同時期的還有盧梭、孟德斯鳩、康德,也就是啟蒙運動的這一批人,這些人的思想或是著作依然都還被世人反覆閱讀,留下的名言佳句也還是常常被引用,像伏爾泰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就是他提倡的言論自由的精髓,現在我們大家也還常常把言論自由這幾個字掛在嘴邊,還有盧梭在他<<社會契約論>>這本書中提出的「天賦人權」跟「主權在民」的思想,都是現代民主國家奉行的基本原則之一,還有人權的基本價值「自由、平等、博愛」也都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但這都是三百多年前的東西了,當然不是說它過時了,我只是在想有沒有可能再將這些大觀念優化,或是把制度做的更完善點,畢竟三百多年過去了,不能說整個社會還是一模一樣吧


再來說說孔子,孔子後人尊稱至聖先師,作為中國第一位民間教師,那他教什麼?我也是在要寫這篇稿的時候才突然納悶了起來,從小到大背了這麼多的論語,我怎麼從來沒有想過孔子到底是教哪科的啊?在論語,述而篇其中有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句話的翻譯就是,孔子以四項內容來教導學生,文呢就是歷代文獻,其教材又以儒家經典<<詩>><<書>><<禮>><<樂>>為主,行,就是實踐,將所學的東西落實到日常生活,忠,就是對人忠誠,信,就是講求信用,很難將孔子教的東西,歸類在現代任何一門學科之中,如果真的要說的話,孔子教最多的是怎麼做人吧,人與人之間該怎麼相處,還有做什麼事才是合乎道德的,道德的標準在哪裡,這些東西現在大部份都被歸類在哲學的範疇,所以你說哲學不重要嗎?當然,用現代的眼光看論語,有些會有點不合時宜,就像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句話的簡單翻譯就是君子處理事情會自己想辦法,小人則到處求人,但是在這個分工很細的社會,很難真的遇到事情自己一肩扛下,我自己是覺得互相幫忙在現代會比較吃香啦,所以說一代大思想家的想法都可能會過時了,那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原則是不是也要update 一下呢?


我當然不是要說社會科學相較於自然科學來得重要,相反的,就因為科學革命的興起才會帶動啟蒙運動,只是覺得應該要平衡一點,然後不要再說讀人文類的學系會餓死了,每個月領22K都不會餓死了,只要肯好好的工作,在台灣要餓死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勒,其實就像我之前說的我覺得讀大學收穫最多的不是本科系的東西,比較多的是進職場可以用到的軟實力,像是批判性思維啦,或是組織合作的能力,課本教的東西久而久之可能就忘了,一出社會實務技能有可能還需要從頭學起,但那種思維模式是可以受用一生的,總的來說吧,我覺得想學什麼就去學吧,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讀的書,只要真的喜歡,就一定有他的用處,至於旁人的閒言閒語就參考就好吧


還有最後題外話,我發現現在中國吹起了一股「學歷無用」風,我也覺得很有意思,他們說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領的薪水都比不上一個高中畢業經商的人,所以就叫人不用去讀大學啊,讀大學浪費錢啊,確實是有這個可能性啦,我自己一直以來就覺得學歷並不能非常好的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但你看即便在成功的商人,哪一個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大學的,早早地將孩子帶進公司培養不是更好嗎?主要還是希望能開拓自己孩子的眼界吧,就是多走走多看看,也許今天的匆匆一瞥,變成明天的靈光乍現,雖然學歷無用論有部分是在諷刺中國官僚主義盛行,就算念了名牌大學也比不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只是這個想法我也有在台灣聽過,當時聽到的時候也是懷疑自己讀大學幹嘛,想了很久,最後才得到這個結論,希望能給後悔自己花了大筆錢去念大學的人一點安慰


以上是我在podcast 的談話內容

歡迎有興趣的人,上去聽聽,將在以下平台播放: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spotify

感謝支持~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胡蘇亂想/id1526447830?i=100048851643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