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
洪七

自由撰稿 / 獨立書店推廣 / 身心靈、宗教研究 / 日本小說、日劇、日影愛好者 / 業餘文字創作者 個人網站:https://7hung.com/

擁抱黑暗或脫離陰影?《住在黑白洞穴裡的鼴鼠》中的犧牲與成熟

人的成長,其實就代表我們會失去某些東西:我們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父母的保護、失去了被人捧在手心的環境,但相應的我們得到了獨立自主。

原文連結洪七與源太太的書房

本來沒有閱讀繪本習慣的我,有一天在心靈工坊的臉書粉絲頁看到蔡怡佳老師推薦這本《住在黑白洞穴裡的鼴鼠》,於是就找了這本書來看。

粉絲專頁裡,有一位網路講座的學員寫信問了怡佳老師,他說在榮格的著述裡不斷強調接受內在陰影的重要。但是這其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因為人在黑暗中會掙扎、會痛苦。

所以到頭來,還是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擁抱、接受黑暗,還是該從黑暗中走出來?

對於這個問題,怡佳老師這麼說:「榮格在黑暗中一直努力尋求動態的平衡,既順隨、又抵抗、也努力以理性消化。」並說人在黑暗中一定會掙扎,雖然明知掙扎也沒用。

然後怡佳老師就介紹了這本書,《住在黑白洞穴裡的鼴鼠》。

這個繪本故事其實很簡單,我書翻了五分鐘就讀完了。

故事描述一個住在地底的鼴鼠,他從來沒有出去外面的世界。他的洞穴裡,只有一個吊燈是他的好朋友,會跟他聊天講話。

而這個吊燈,其實是一株蘿蔔,蘿蔔埋在地底裡,而蘿蔔葉則在土地上。每天,蘿蔔會跟鼴鼠說外面世界的故事,說天上有太陽,有月亮,有星星,還有各種花鳥動物。

蘿蔔吊燈一直勸鼴鼠應該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他太害怕了,始終不敢出去。

結果有一天,鼴鼠睡覺時被太陽光亮醒。他張開眼睛,發現他的吊燈朋友不見了。原來蘿蔔被拔走了。太陽光順著蘿蔔空缺的洞照了進來。

失去朋友的鼴鼠覺得很寂寞,一直哭一直哭,他覺得那一刻世界變得很黑暗。

但他想起朋友的話,要他走出地底,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鼴鼠鼓起勇氣走了出去,這才見識到原來外面的世界是那麼豐富美麗。

繪本作者Tereza Sediva似乎很熟習這樣帶有拼貼和印刷風的繪圖風格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非常簡單,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主要的重點是一開始鼴鼠是如何不斷合理化自己的怯懦,為自己的膽小找藉口,以及後來他面對外在世界時的點點滴滴。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怡佳老師說他很喜歡蘿蔔/吊燈的意象,做為吊燈他照亮了鼴鼠,而做為蘿蔔他其實也是鼴鼠光明與黑暗的中介。而蘿蔔被拔走後,鼴鼠才走到光明世界,怡佳老師認為這有著成熟犧牲的意涵。

老師沒有對成熟與犧牲做進一步的說明。不過就我閱讀榮格的經驗來說,犧牲其實意味著一種轉化。例如師從榮格的神話學家坎伯在談聖餐禮時,他說吃餅、喝紅酒,象徵著吃耶穌的血肉;而這其實就是一種犧牲,一種轉化。這裡犧牲了的是耶穌的生命,轉化指的是,當我們將餅和酒吞下肚腹時,就彷彿耶穌的精神在我們的內裡,而這將讓我們心理產生轉化。

在這意涵下,犧牲和成熟其實是一件事。人的成長,其實就代表我們會失去某些東西:我們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父母的保護、失去了被人捧在手心的環境,但相應的我們得到了獨立自主。這其實就是一種轉化,一種變成熟的過程。

那麼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我們是要擁抱黑暗,還是要脫離黑暗?這題你會怎麼看呢?



個人網站:洪七與源太太的書房
Liker Social:洪七
Podcast: SpotifyGoogle PodcastAnchor
YouTube頻道 / 臉書粉絲專頁 / 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