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如西
黎如西

谢绝跨省抓捕。

7.26致友人Q君信

信件

Q君:

     来信收到,现作回复。

     对的,格式不需要过于拘谨。不过,我最近总感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字承载的东西很有限。而且,我的想法变化太快,写下来以后可能又不那么想了。我想,别人看我的议论文,也许会和我读你的德语心得感受相当:因为是汉字,能够猜到一些意思,但不完全。

     我让朋友读我写的其他回忆性质的东西,她们觉得很有意思。

     有位朋友说:“ 我觉得这种记录很有意义,奈何我已经写不出什么东西了。请继续写下去吧,加油加油,不过到时候,我可能共鸣会更少一些(重叠的轨迹很少)。”她说得挺对,总是渐行渐远。

     我很赞同你对朋友圈的分析。我前天瞎写了下爱情。我不懂爱情,我也很软弱妥协。现在,我会批评自己昨天文章的部分观点,这里简单写下。

    致命的一点是:文章批判的是外壳形式,但实质内容没有新的见解。这也是左翼批判理论的核心问题。我们尽可以去玩弄漂亮的术语,批评消费主义、形式主义、廉价爱情……但我们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批评者以为自己是汪洋大海,但其实,他只是那个徒劳搏斗的老人,是面对风车的堂吉诃德。

    同理,我只是不喜欢当下爱情和朋友圈使用的那套符号体系,仅此而已。一言蔽之,如果是有内容的形式,我恐怕只能赞同。核心不在符号,在于真诚的内容。我曾说过,任何思潮必然有激进和保守的一面,但无论怎样,都是那个思潮。所以,不能否认苏联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我能说他们的爱情和朋友圈反映的是虚假吗?如果在我的世界里,我觉得有些人,简直不像个人。——但我没那么不自量力,世界很少按我们的意愿发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个人发出一条朋友圈,TA多半是反映真情实感的。我凭什么不喜欢那个形式,就否定那个内容呢?

    何况,传播学意义上,这暗合传播学基本规律。简单的东西,表面上才好理解。我写一千字讨论爱情,还很不够,这还不如发张色图通俗易懂——讲道理,色图也承载了很多信息,至少透露了白幼瘦或黑长直的喜好。

     曲高和寡,但用自然语言刻画,又要牺牲准确性。我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每一件事,即便思考了一件事,也只能和可以交流的人讨论。总的来说,我很少感到无聊。完美地进行交流的人,假使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也找不到的。但退一步,能交流一点是一点,尽量说谈话人能理解的东西,我想也总不至于太尴尬——所谓傲慢就是这样,非要说对方听不懂的话。

     然而我需要确定对方是否明白。有读者告诉我,她读不太明白我写的东西。原因当然很多,可能是她的阅读问题,更可能是我的写作问题……不过总的来说,我丢到了不加分组的朋友圈,所以就没有考虑受众,这很傲慢,很蠢,我以后尽量不这样。

     又:因为我耐受咖啡因的缘故,没有特别关注,看淘宝也还真有,但我没有试过。近来国内流行冷萃咖啡冷泡茶,但这也是日本台湾先有之的,以此方法,咖啡和茶会没有那么苦涩。

     学安。

                                                     耶加

                                                 7.26.202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