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醒
角醒

<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不一樣的「垃圾站」—— 綠在大角咀

「整到咁靚,要來收垃圾!」一位路過的街坊如是說。「哈哈,也曾有街坊問我們是不是健身公司呢。」浩揚笑說。「街坊未必能接受回收也可以很乾淨,這正正是我們想針對的觀念。你可以說我們是『垃圾佬』,我會說我們是有『魔法』的垃圾佬,透過社區一同參與,將『垃圾』變成有用的東西、甚至是藝術品。」

全新包裝吸引街坊參與

落地大玻璃、配上簡潔而具風格的設計,招牌掛著一個搶眼的「6」字燈牌,這就是近幾個月開遍18區的「回收便利點」。為強化社區回收網絡,環保署自2020年起將「回收環保站」(前稱「綠在區區」)及由環保基金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統一整合,委聘非牟利機構營運「回收便利點」,更找來設計公司為品牌重新包裝。於2021年1月開幕、位於塘尾道的「綠在大角咀」,就是全港22個「回收便利點」其中之一,林浩揚(浩揚)是「綠在大角咀」的經理,亦是營運機構薈萃服務網絡協會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綠在大角咀」現時接收九類回收物(詳見附表),街坊可將清洗好的物品放到店內所屬的回收箱,市民亦可開設「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藉提交回收物賺取積分兌換禮品。「綠在大角咀」內的標示精簡,整個自助回收過程乾淨快捷,就是希望一改公眾印象。

收集到回收物後,職員會在工場將物料作初步分類及分揀,再送往下游回收商。浩揚謂揀選下游回收商的首要條件,就是回收商需承諾物料不會送去堆填區,而是可以真正循環再造。以玻璃為例,除了政府的承辦商,他們亦另找了一家回收商,他們會將物料送往東南亞製成玻璃工藝品。

綠在大角咀 地址:大角咀塘尾道27-41號百勝大廈1-3號地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9am - 7pm,夜間設自助回收服務 Facebook:綠在大角咀 Tai Kok Tsui Recycling Store
「綠在大角咀」室內設計簡約乾淨,回收箱上的說明精簡,方便市民理解。
「綠在大角咀」室內設計簡約乾淨,回收箱上的說明精簡,方便市民理解。

從「綠觀點」到「綠在大角咀」

挑選下游回收商、營運回收中心的經驗,原來都是從「綠在大角咀」的前身——「綠觀點」累積下來。「綠觀點」為環保基金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位於大角咀福澤街,由2014年營運至「綠在大角咀」開幕,累積了7年回收經驗。「由2014年至今我們都經歷很多,例如2017年內地轉變回收物入口政策,香港『廢紙圍城』,不少回收商未等到資助已結業。當時回收物就積存在只有300尺的回收中心,廢紙、膠樽塞到同事也沒地方坐,幸好最後找到兩間回收商。」自從內地回收政策改變後,不少回收工廠遷往東南亞,現在回收商會直接將物料送往東南亞處理。

由細鋪搬到過千呎的大鋪,「綠在大角咀」的服務範圍不止大角咀,更是整個油尖旺區。現在既有從前的街坊到訪,亦多了年輕夫婦帶同小朋友來參與回收。「選址於此一來是因為大街大巷較當眼,可吸引市民;二來這裡位處旺角與大角咀之間,較近民居,希望便利兩區居民到來。疫情之下租金下跌,我們幸運地租到大鋪,店面與工場連在一起,前鋪收集、後場可即時處理回收物,便於管理及分類。」至於較遠的地區,團隊設有回收流動站,星期一至五在指定地點開站,服務地點包括旺角、油麻地、佐敦及尖沙咀。

從回收平台到社區教育

浩揚以塑膠回收鏈(下圖)為例:「我們的角色是『收集』與『分揀打扎』,如沒有市民一同參與收集,或沒有做好清洗及分類,都無法順利組成回收鏈。」公民社會往往都要大眾一同參與,才能成事。

「我們希望『綠在大角咀』一方面方便市民回收,另一方面做到社區教育,讓他們知道『垃圾』都可以有個好結局,令他們有動力持續回收。」浩揚展示一系列回收物料,希望在活動中向市民介紹。偌大的活動空間,原意是用以舉辦社區活動推廣環保,如每月一次的環保酵素工作坊、定期的二手物交換活動、環保物料工藝班、環保主題放映會等等⋯⋯ 種種活動都因疫情而暫緩。雖然辦不了工作坊,環保酵素現在繼續在工場內發酵,供有需要市民取用。

左邊是由回收玻璃製作而成的工藝品,右邊則是發泡膠製成的物料及塑膠製品,浩揚希望讓公眾看到回收物是可以被循環再造。
寬敞的活動室,為環保教育活動帶來許多可能性。
街坊送來的二手物,期望疫症過後可在中心內舉辦交換活動。

「我都好鍾意大角咀」

社區回收工作與其他地區工作一樣,參與者需熟識地區特色。「我自己也很喜歡大角咀這個社區,這裡很有人情味,既自成一角,出入亦方便,十多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在大角咀四圍走。」說到對大角咀的印象,浩揚才徐徐道出自己與大角咀的淵緣:他並不是大角咀居民,但這裏是他社區工作的起點。浩揚大學時主修社工,學生年代已關心環保,畢業後2001年在大角咀開展社區工作,當過櫻桃選區區議員,後來機緣巧合下成功向環保基金申請營辦「綠觀點」,投入社區回收工作至今。

「綠在大角咀」的負責人林浩揚。

今天的浩揚專注環保工作,談起過去也讓他想起那些年:「還記得當年參選區議員的第一份政綱,其中一條是我自己寫的:想促進香港的環保工業、創造就業機會,沒想到今天用這個方式實踐了。」在合適的崗位繼續做正確的事,也許正是今天我們最需要做的事。

採訪後記:回收之先、產廢之前

全新包裝的「綠在區區」期望一改市民舊有觀念,便利市民參與回收,但坊間亦有聲音認為22個「回收便利點」的營運成本所費不菲,效益未必理想。其實革新後的「綠在區區」除了是回收設施,更肩負社區環保教育的責任,成效較難單以回收數量及價值作計算,然而在社區努力推廣回收與環保教育的同時,政府更該早日落實源頭減廢的政策,回收與減廢並行方為上策。

回收小貼示

「綠在大角咀」接收以下回收物,市民需先清潔好物品,帶到中心放入適當的回收箱:

  • 紙張
  • 塑膠
  • 玻璃樽
  • 紙包盒
  • 金屬
  • 慳電膽及光管
  • 充電池
  • 小型電器
  • 「四電一腦」*

*  即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影印機、掃描器和顯示器,但由於場地有限,電腦及相關配件可帶到回收便點,大件電器則宜致電2676 8888,預約歐綠保免費上門回收。

「綠綠賞」智能積分卡

首次開卡,市民需提交不少於2公斤的回收物及作簡單登記,即可領取一張「綠綠賞」積分卡。

此後每次提交回收物,只需向職員出示積分卡或展示積分卡背後的二維碼,職員會為回收物磅重及將積分存入帳戶。

憑「綠綠賞」積分可兌換日用品如廁紙、即食麵、食用油等等。最新的兌換表可到「綠在大角咀」Facebook或參閱店內告示。

記者:Bell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