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iam
Miriam

喜歡電影、喜歡美食、喜歡音樂、喜歡畫圖、喜歡閱讀、喜歡旅遊、喜歡宅、喜歡狗更愛貓,思緒總在正反之間遊走的怪宅。

書蟲-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科技的發達,人之間冷漠了,但也不再有祕密。

從「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連結過來,同樣都是騷擾,結局大不同。

不同於被殺了三次的女孩由第三者的記者書寫,這本是由當事人撰寫,雖少了另一方的敘述,少了一點綜觀,但更能描述出被騷擾者的那份恐懼與無助。

內澤旬子是名作家,嚮往著小豆島的閒逸生活,便從繁華的東京搬了過去,在當地找了間能看到海的舒適住宅也養了山羊,甚至考取了獵槍執照,也打算經營一間肉品處理場,一切都很美好,直到在雅虎交友上認識了A。

與A交往了8個月後,因種種不合和狀況想分手,但A卻不肯放手,各種大量的求和、懇求、藉口的訊息瘋狂轟炸,在內澤受不了時脫口一句「要找生活課警察諮詢」後,A的滔天怒火再也停不下來,事態從糟糕變成很糟糕。

A從內澤的社交平台上搜尋蛛絲馬跡,擅自認定某男性友人是劈腿對象,並查找對方居所還親自上門,還好的是對方僅是同名同姓的陌生人,A繼續放話要去爆料、要去跟警方說內澤不該持槍,種種舉動加劇了內澤的恐懼及對友人的內疚,最終前往尋找生活課警察的協助,但用A住址卻查出不同的名字,原來A一直以來使用假名與內澤來往且在警方資料庫中有檔案照,但細節因個資無可奉告,事情又從很糟糕變成極度糟糕。

不安累積的同時,警方建議預先登記110系統及申請被害者通報裝置,在先前的對話A自承自己曾經傷害動物進過觀護所,但實際狀況仍未明,當時的社群通訊軟體還不在騷擾規範中,所以警方想用脅迫罪將其升級至案件層級,在確認細節中彷彿二次傷害般的令人不悅,直到正式提出報案單後便得到本名,透過友人查詢原來A曾因詐騙被捕過,大量的資訊湧入,究竟何謂真何謂假只能靠著曾經的隻字片語交叉確認,期間也曾考慮過撤回報案單,但在警方的勸慰下仍是維持原案。

最終還是在陰錯陽差下,A仍遭到逮捕,A的怒火便再也停不下來, 安全成了首要事項,也代表曾擁有的一切必須捨棄,至少在確保安全之前,但又要怎麼確認真的安全呢?

搬家、換車、換手機、寄養山羊、轉換收件地址…等,大量的瑣事填滿了日常,接著檢察廳聯繫了內澤,接下來便是律師上場發揮的時候,但律師們(不論是A的律師或是內澤聘請的律師)似乎無法同理內澤的恐懼心情,A的律師很快提出慰問金的方式想減低A的罪責,畢竟再被起訴就必須坐牢,內澤也向自己的律師提出和解條件,但最後內澤的律師被對方逼的節節敗退,違約保證金也找不到人願意替A背書,種種的跡象看不出A的反省。或許是談判使兩位律師失去耐性,本來具有優勢的內澤被迫(主要是精神瀕臨崩潰,沒有檢視文本)簽下不合理條約,縱使不滿,至少在此階段事情暫告一段落。

接著試著將生活導向正軌,再次找了可以長期居住的住所,恢復工作所需的活動,但A又試圖透過律師聯繫內澤,而理應成為屏障的律師大喇喇的傳遞A的請求,原本平靜的生活又起漣漪,透過律師聯繫無果的A主動透過Line聯繫內澤,訊息充滿憤怒、嘲諷、威脅,甚至表明自己正在領取生活保障補助,告也拿不到違約金,接著網路論壇上開始出現關於內澤的討論串,內容偏頗不實,但好在尚未引起網民的關注及熱議,想再次透過律師警告或制止A卻辦不到,加害者輕易的破壞和解,被害者只能孤獨無措的面對。

內澤朋友建議好好地寫封信給A,試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也試圖請網路論壇將文章下架,但此請求無疑將事件暴露在陽光下,接著尋找擅長網路紛爭的事務所確認發文IP,以此讓警方採取行動,也開始尋找可以擋在自己與A中間的代理人,代理人-小早川本身也曾是騷擾的被害人,現轉為諮商面談跟騷犯的專家,在A再次被逮捕後,內澤堅持提起告訴並提出希望A接受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的請求,但檢察官以沒有預算及人力且治療期間無法開庭等理由婉拒,在等候判決時,小早川以代理人身分與A會談,內澤也得到在庭上闡述心路歷程的機會,最後判決懲役十個月不得緩刑。

但即將被釋放的A卻說出自己是酒精成癮而不是跟蹤狂,所以拒絕小早川的接觸,最後A以不得以各種形式接觸內澤、不得飲酒、必須求職、遵守精神科醫師的指示四點遵守事項被釋放出來。

小早川在內澤將此事寫出時,擔任了內澤與A之間的緩衝,在A看到相關文章大動肝火時巧妙的將星火熄滅,制止事態的惡化。









書中闡述的方式不同以往文章的方式,整本閱讀起來很像是親耳聽著作者在耳邊喋喋不休地闡述一連串事件的心路歷程,中間的心情轉換、枝微末節相當詳細,可以感受到內心的恐懼及崩潰,其中也看到警方及檢察官的積極協助,當然不同區域的人員對於事件會有不同的應對態度,但能看出在「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之後法條修正及人員的訓練等等,雖然一開始遇到非常糟糕的律師,但總歸事情還是有了好的發展。

其實每個人都很容易成為騷擾者,或許是分手後為釋放怒火及不甘心的連珠炮,或是交往中不合常理的連環摳,但多半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或在收到警告後便會收手,而像如此執著、長時間且無法反省的狀況,便是某種成癮症。

而不管哪種成癮症都該被治療。

科技的發展,大量訊息被登錄在網上,人與人之間雖然冷漠了,但也藏不住秘密,且科技讓跟騷範圍不在局限於現實之中。曾經遇過對方在各社交平台上搜尋,更甚直接傳遞簡訊,至今最慶幸的是從未讓對方知道住址,在一連串各式錯誤抉擇的人生中,這真是最好最正確最聰明的決定。雖當初因各平台權限的設定,對方無法直接搜尋到我,但看到對方出現在交友推薦、請求和簡訊時,那如墜冰窖的心情仍恍若昨日,其實真正令人發顫的不是對方的出現,而是向身邊人訴說卻無人明白的恐懼,這件事也大幅度的影響網路的使用態度。

前陣子跟騷法的成立,社群中部份人起鬨說以後追求都有可能讓自己吃上官司,雖不排除有人利用法條訛詐,但正常的追求及令人恐懼的追求還是不同的,那份恐懼或許沒有親身經歷很難理解吧。

也曾在工作上,外包工作夥伴的不當觸碰及翻找私人物品,氣得直接找上對方老闆也告知自家老闆,但卻在陳述時聽到後方女性同事幽幽的一句「說不定對方覺得你想太多了…」,若說騷擾讓人不悅,那此話就如針刺一般,同為女性尚難理解,何況男性?騷擾不是個人魅力的獎牌,是帶來如同繩索緊箍喉嚨的窒息。

其實不只女性才會遇上跟蹤騷擾,之前曾在PTT看到一位男性律師遇到女學生(男律師會在補習班授課)的窮追緊咬,跟騷最大的問題不單單是生活上的麻煩,最可怕的是會摧毀內心的安全感,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條界線好自我保護,而跟騷的行為則會完全破壞那個屏障,從此草木皆兵,彷彿天大地大卻再也遍尋不著一個安全之處,這種不安全感就算花上幾年的時間都未必可以填補,若身邊的人也無法同理或給予支持,說恐懼天羅地網也不為過。

若那天身邊的人遇上此事,試著給予安慰吧,當然,在確保人身安全前提之下。



跟蹤騷擾防制法

跟蹤騷擾防治法(比較白話版)

遇上跟騷怎麼辦?








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作者/內澤旬子

出版社/凌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