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米
苔米

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心理学博士生。找个地方记录日子。

苔米日记 (7.1.2022-8.1.2022)

也许我什么也做不了。但至少,可以让“简中”,“繁中”,以及“英文”的世界在我自己身上得到调和。

原来坚持记日记真的是这么难的一件事情啊。可不能小瞧任何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都难得很。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开始在家办公。于是我干脆搬回了我妈家,打算每天起早床工作,然后等到他们回家的时候一起吃午饭,下午再一起去户外逛逛。但目前为止只有一天做到了六点前起床。哎,又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

但往往有些事情,并不如我想象中需要那么多精力和坚持。2021年的末尾我从台湾买了一些书寄过来(邮费比书还要贵,心疼)。买书的原因是因为看到香港此时的处境,我担心台湾有一天也会变得一样,那样很多没来得及买的书就再也买不到了。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买了不少书,甚至有的时候专选被禁掉的书……(也是有趣得很,谁能想到禁书列表能成为我的选书列表呢。)

说起台湾,我是非常喜欢的。我喜欢充满烟火气又不乏思考的台剧,像是《俗女养成记》、《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花甲男孩转大人》。我喜欢在台北地铁站多管闲事的老伯,不许我吃煎饼,一口也不行。我喜欢在街头哪怕随手买的小吃,也能让我忍不住称赞一句“好吃”。我喜欢充满文艺气息的文创园区,喜欢每个区都有的风格各异的夜市……

但其实,台湾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我无知吧,从武汉去台湾的时候没有只办理了台湾通行证,却没有办理台湾方出具的入台证。在香港机场转机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看着同行的持别国护照的小伙伴只需要一天就可以申请到入台证,而我却要等好几周才可以等下来。等到那时,我的酒店机票早就作废了。

我在电话里和家人倾诉:“不是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吗?为什么我去个台湾比外国人去还要难呢?”家人说:“去不了你就别去了吧,去深圳玩玩也挺好的。”我偏不,我偏要去。但最后的解决方法也是有够讽刺,在淘宝上花3000人民币就可以加急办理入台证了。最终只耽搁了两天的行程。原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远比我想象中要远,但不论再远,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调和的。

当然,现在已经无法调和了。连自由行也早就取消了。

扯远了,直入主题吧——那件并不如我想象中需要那么多精力的事情就是读繁体书。最初我以为自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件事情,甚至因此对买繁体书和竖版书有些犹豫。可最终我是这样说服自己的,如果我连适应繁体和竖版都做不到的话,要如何去了解一个不太一样的文化呢?更何况,就是因为有繁简的区别,简体出版物和繁体出版物面对的受众可能完全不同。

令我意外的是,某天我在手机上看《端》,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字体是繁体啊。也就是说,我把这篇长文都看了一半却一直不觉得别扭。而那个时候我不过是看了几十页的繁体书。虽然我现在时常还是会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或者偶尔简繁体的差异会让我忍不住深思:比如,在繁体中“群”有时这样写的“羣“——这两者的差异会不会是管理“羊”群的人(“君”)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呢?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是所谓的“和人民站在一起”或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任何依据。

不只是猜测的是我相信,更加复杂的繁体背后也许是另一种对待生活、历史、身份、政治的理念。而简繁体的分化,也许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这样的差异。但不管怎么样,我愿意去了解分化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抱着客观的想法去追溯“中华文化”的过去,抱着好奇心去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身边人是如何改变的。可若是想要做到客观去了解,就得先从“简中”的环境中跳脱出来,跳入“繁中”的世界;然后甚至需要再一次从“繁中”的环境中跳脱出来,用英文来阅读来理解这两个曾经同源、此刻却差异巨大的不同主权。

也许我什么也做不了。但至少,可以让“简中”,“繁中”,以及“英文”的世界在我自己身上得到调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