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靈
曜靈

筆名「曜靈」,來自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角宿二星,曾被認為係天門,太陽昇起必經天門而出,屈原於是問太陽夜晚匿埋咗喺邊?太陽匿埋咗,唯有磨劍到天明。

「俑」的疑惑(續)

〈「俑」的疑惑〉寫於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十八到三十日。早大概一個星期,已有親北京人士認為香港政府無法清零,鼓吹封城及北京派人馳援香港,令香港人心惶惶;而Omicron 剛好喺二十八日開始爆發。本文唔評論抗疫安排,卻竟對「始作俑者」玩訓鈷遊戲,多少反映筆者於當時因太了解疫情而產生的無奈。

(於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日修訂)

儒喪

《荀子・禮論》:

故喪禮者,無他焉,明死生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

當中「明死生之義」係儒家提倡改革喪禮嘅根本原則,即所謂死生有別。但荀子亦認為,人應如善始般善終,所以喪禮要「大象其生以送其死」。要喪禮「象其生」,儒家認為應該用「明器」

《小戴禮記・檀弓》喺呢個基礎上,解釋咩係明器。首先,明器必須無實用性,同埋一眼就見到係喪禮用,例如《禮記》班作者話孔子講過:

「為明器者,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
「⋯⋯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然後《禮記》班作者話,明器包括「塗車、芻靈」等,呢個做法,「自古有之」:

仲憲言於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

「自古以來」呢個講法,同荀子吻合,不過荀子嘅講法踏實好多,唔會鳩吹乜乜「夏后氏」:

「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

同「明器」相對嘅,係所謂「祭器」。「祭器」字面睇,無人知係乜,《禮記・檀弓上》就話曾子解釋過,「祭器」即係「人器」

仲憲言於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

商人用人牲,考古學已證明係真,仲憲講野都仲有幾分真。荀子亦同樣鬧用人牲鬧到反艇:「殺生而送死謂之賊」。

再考「始作俑者」

睇哂所有文獻,事實上孔子真係無講過「俑」字,儒家嘅討論,一直集中喺「明器」同「祭器」。嚴格來講,「俑」應屬「明器」,無論造得幾精緻,都無可能唔知係假,亦無可能唔知係擺設,斷無可能講到「俑」同「祭器」差唔多。荀子有一句說話,似乎已為「俑」係乜器下定論:

「師旅,飾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

只要知秦皇陵兵馬俑,應無人唔明「師旅」係乜意思。

另外,《說文解字》解「俑」為痛,證明東漢之前「俑」並唔係解「人俑」,與及《康熙字典》指出到宋《集韻》、元《韻會》,「俑」先有「從葬木偶」嘅意思。筆者搜查文獻,所得大致同《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相同,例如中华書局版《全唐詩》,就唔見有「俑」字。唯一例外係《論衡・薄葬》:

孔子又謂為明器不成,示意有明。俑則偶人,象類生人,故魯用偶人葬,孔子嘆

到底「俑」係宋之後先解「從葬木偶」,定東漢之前發生大範圍毁俑滅跡,又或其他原因,如假借、方言之類,筆者暫無能力斷定。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中,以一般用法計,仲尼應係孔子自稱,孟子無乜理由會叫孔子做仲尼,呢一點亦係呢句說話嘅怪異之處。不過魏國有祭(黃)河伯嘅習俗,孟子用另一方式講過類似意思嘅說話,亦唔係無可能。

結論

其實依然無乜結論,只係從種種跡象睇,「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係後人(尤其係西漢時嘅六國遺民)杜撰嘅機會極高,而當時嘅真正意思,好大可能已被曲解。筆者只會繼續心裏心裏有個謎。

要鳴謝一齊討論過嘅朋友,唔加tag了,明就明。下面係朋友們搵到嘅蛛絲螞跡:

成玄英(唐)疏莊子時, 成玄英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他 為何不直接用俑、人俑表達?
若論衡係孤例,亦有可能今存論衡既版本有問題,修編時經已改動。但鄭玄註禮記:俑,偶人也。鄭玄呢個註都有用呢個「俑」字,除非係後來唐孔穎達疏時,改動過,否則俑字可能東漢已有用黎咁解作人偶,只不過屬於唔常用字…

另外,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李宗焜先生喺《從商周人牲人殉論「始作俑者」的義涵》一文中,對呢個疑惑有極精彩討論,可作參考。佢根據考古發現,認為春秋齊魯地區仍然盛行人殉,俑只係附加喺人殉嘅新花款。但到現時為止,春秋戰國俑葬亦只發現三例,難言風氣

最後要提一提,上古東亞存在極多部落、邦國,文獻留低有關商周秦漢嘅紀錄,只反映當時真實情況嘅一二,例如《墨子・節喪下》中提到,除咗儀渠戎嘅火葬儀式,墨子亦列舉過其他葬禮,殘忍程度同人牲人殉不惶多讓:

今執厚葬久喪者言曰:「厚葬久喪,果非聖王之道,夫胡說中國之君子,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哉?」子墨子曰:「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昔者越之東輆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與居處。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楚之南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