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
別問

從鳳凰網娛樂評價90、95生文章看中國影視產業

在微博上觀察中國網友們的所謂"飯圈文化“是我近期的休閒愛好。從數據小表格、咖位、控評、番位到罵明星工作室等操作,是我在其他地方的娛樂圈很少看到的,可謂是一種獨特的中國特色追星,讓我感到新奇又有趣。在微博上似乎凡事可飯圈,不管是明星、體育選手、電競甚至是看熊貓,事事都可以飯圈化,其中有很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且難以理解。

鳳凰網是一個歷史悠久,頗有規模,立基於香港的新聞媒體公司。旗下相關網路媒體鳳凰網娛樂近期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將出生於90與95年代的中國男演員們分成不同等級。其中的"頭部小生“,皆為主要影視作品為電影作品的男演員們。然後作者借由比較男演員們的未播出作品,作品的主題以及網路聲量即所謂的”流量“,將男演員們分成不同等級。這篇文章最難以讓我置信的是作者將某幾位男演員評比為"尾部”,並且用"很難上位”來形容這些男演員。這幾位被評為難以上位的男演員皆出生於1995年後,在我眼中甚至還未進入男演員們最美好的花期,這讓我看得如坐針氈,極為不適。在其他地方,不管是華語或是英語的世界,我從未讀到一個官方新聞媒體用這種方式評比一群演員,並將演員分等。更讓我驚訝的是,飯圈讀者們對這篇文章的關注點都在於男演員們的”咖位“分等是否客觀,而無人質疑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或團隊傳達出來的價值觀本身就極為扭曲。

首先,一個官方媒體帶頭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這件事情本身就讓我感到匪夷所思,每個人都該是唯一且特別的存在。這個分層套用在從事影視表演的人身上,更讓我覺得作者的觀念非常扭曲,因為這本應是一個需要追求獨特的領域。曾幾何時,一個官方娛樂媒體評比演員的根據是一個演員是否參與了電影演出,是否出演了所謂的主流作品,以及一個演員有多少"流量",而不是一個演員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或是演員本身的特質。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影視作品以電影、電視劇或是網劇的方式呈現,不同的難道不是呈現的方式與渠道嗎?這之間有高低等級可言嗎?為何只有演過電影的演員配得"頭部"的稱呼?演員的價值不是定義於他們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嗎?為何是定義於演員的網路流量呢?所謂的"主流作品"與偶像劇,這兩者難道不是受眾的不同嗎?

這篇號稱來自“業內”的文章若執筆者真的是影視相關從業人員,那我必須說,這是整個華語世界的悲哀。寫這篇文章的"業內"人士所呈現的觀點與廣大觀眾毫無關聯,完全是投資者的角度,顯示出業內人士只逐利而無心於影視作品的本質。他們從未以觀眾的角度出發創作,卻還透過社群網站一再強加廣大觀眾影視投資者的觀點,間接引導飯圈比較所謂的咖位與番位。今日的中國影視產業,可謂是吸引了所有優秀的華語影視人才。長久以來,大家將阻礙中國影視作品走向世界的根源指向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歸咎於創作空間不夠自由開放。這篇所謂業內人士撰寫的文章恰恰指出這個阻礙不是來自政府的政策,正是來自從業者本身扭曲的價值觀。在我看來,這篇文章呈現的不是男演員們的咖位,是影視幕後相關從業人員的墮落,是鳳凰網輸出扭曲價值觀的失責。讀完這篇鳳凰網的文章我只能說身為觀眾,我對於華語市場擁有這麼多優秀的青年男演員感到開心; 對於他們被業內以這種方式分等感到非常遺憾; 也為微博廣大讀者對這樣分類演員視為應當且習以為常感到萬分悲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