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145

你問我答145.何謂「偷換概念」?我們對另一個人的論點(或者說話的意思)是否可以完全理解的呢?

答:偷換概念是一個歪曲對手言論的邏輯謬誤。犯下這謬誤者會把對方的言論重新塑造成一個容易推翻的立場,然後再對這立場加以攻擊。偷換概念可以是修辭學的技巧,也可以用來作出對人們作出遊說,但事實上,這只是誤導人的謬誤,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並沒有被推翻。

「偷換概念」又稱為「偷換主題」、「稻草人辯論法」。在一些格鬥訓練中,會以稻草人作為假想敵,訓練者向它作出攻擊。

[1]這訓練和「偷換概念」相似,因為真正的攻擊對象並沒有受到攻擊,而擊倒的只是謬誤者設立的替身。

以下是一些偷換概念的方法:

1.把對方言論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假裝已經推翻了對方真正的言論;

2.斷章取義──從對方真正的言論中選取有誤導性的段落;

3.選取其他與對方擁有相同立場的人,把他們支持該立場的軟弱論據推翻,再假裝已經辯倒「所有」擁有該立場的人,從以推翻該立場;

4.虛構一個行為和信念遭受批評的人物,再聲稱該人物為對方言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5.過度地簡化對方的言論為類比論證,然後作出攻擊。

另一個更複雜的問題是,我們對另一個人的論點(或者說話的意思)是否可以完全理解的呢?

如果從哲學的思辨來說,那是不可以「完全」理解的。我們可從人與人的傳意理論來分析就可知道。

人與人之間的所謂「傳意」是這樣的:

A說了一句說話或寫了一段文字,B聽了他的說話或看了他的文字,就會明白A的意思。(這其中包含了A的心意,他的說話---聲音符號,或文字---書寫符號,B對符號的詮釋,把符號的含意化為自己內心的心意,)

在這個傳意的過程中有兩重的鴻溝,一是A把自己的心意變為符號,二是B把符號變為自己的心意。這兩個鴻溝會構成一個理解的障礙。令到「理解」產生困難。而困難的根源是我們對符號的理解是否可以一致?

要知道語言文字符號其實是人類概念的代號,「語言文字」是人以外在的表意符號,那是由人類通過約定俗成定下來的,有著普遍的意思,而概念是人類內在的意念,它雖然也帶有共性,但也帶有特殊性。比方「甜」這個概念,它故然帶有其味道的共性,但也帶有我對甜這種味道的主觀性(特殊性),可以這麼說,我心中所感受到的甜與他人所感受到的甜有大體類同的意思,但在甜的程度上,一定會有不同之處。因此當我嘗到一種甜的味道,我用語言或文字把它說出來或寫出來,變成「甜」的聲音,或文字符號。我是把我對甜的共性通過符號說出來,但我不能同時更準確地把我對甜的殊性也用那符號說出來或寫出來,你在聽到我那「甜」聲音或看到甜的文字時,只會理解我所表達的共性,而不了解的對甜的殊性。所以,你看來你明白我說甚麼,但其實你是「不甚了解」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傳意的困難,這個困難是永不可以解決的,因為我不是你,我永遠也不能「完全地了解」你。

但這不表示我們是不可以互相理解的。所以人與人之間仍然是可以溝通的。但這種溝通必定帶有很多誤解,曲解。

因此你提出我們在閱讀別人的文章時,如果有誤解,則那誤解可能發生在讀者的身上,但也可能是因為作者表達得不好。如果是作者的問題,那可以在文本中找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錯誤加以證明;如果是讀者的問題那可能是讀者不明白作者的表達技巧或語言文字的意思,或對作者的思想背景不理解。但如果有兩個讀者,一人說作者的意思是這個意思,另一個人則說作者是另一個意思,那應該如何判斷誰是誰非呢。這涉及很多因素。不易下一定論。裁決可以是直接由作者證實或讀者通過對作者其他資料如思想背景,去理解該段文字。其次是以對文字語言的清晰理解為標準,看誰的理解更接近那語言文字的本來意思。例如不同教育程度的讀者會對某些文字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能力高的人自然更易理解作者的原意。

這是從一個常態的情況來說,更加複雜的問題是:作者寫了一段文字之後,即使作者說他的原意是A,但讀者卻看到B,而這個B的意思並非完全是由讀者憑空杜撰,而是根據文本的隱義推論引申出來,比方文學作品的閱讀(例如對一首詩的理解欣賞) 常有這種現象發生。這種意思的詮釋是容許且是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並無對錯的問題,即使作者也不能否定讀者的看法。

因此,結論是我認為你對作者文章的批評是一種誤解 (不可說是偷換概念) 根據以上的分析是一種可能。但如果你說你的誤解是由於作者的表達不好令你誤解,這種可能是有的,但是作者是一個學歷及學問都非常好的人,她寫了不少書,大多數讀了她的書的人都明白她的思想,不認為她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因此你的說法未必可以成立。至於我的看法也與你不同,當然也可能是我的錯,不是你的錯。但我看了她的其他書籍,大致明白她在此方面的思想,我是根據她的思想背景去理解這篇文章的意思,所以我可以說,也許我對她的文章的理解比你對她的理解更全面一點,所以我說你對她的文章有誤解或理解不足,我是根據此點作出我的判斷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