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144

你問我答144.唉....我E家讀緊E科雖然真係好好,學到好多知識...不過真係愈讀愈CONFUSE....一大堆學術Term...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犬儒、辯證、形而上、後現代....真係一頭霠水兼一知半解......@@

想睇多d書明多d...點知係愈睇愈唔明....想睇理性同現化性的關係~於是嘗試睇傅柯...點知要追溯反去尼采...睇尼采又要追溯去黑格爾....睇黑格爾又要追溯去康德...睇康德又要追溯去柏拉圖....天啊....真係慘不忍睹....只怪中學個陣睇書太小...唉...

最後想問下辯證法係咩...我知道最basic的正反合的conceapt....但係一大堆咩啟蒙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真係搞到我頭都大晒= =

答:你後悔中學時看書太少,以至現在不能追上大學的閱讀要求。但你提及的尼釆、黑格爾、康德、柏拉圖...這些思想家的著作,就算你在中學時讀他們的作品都是不會了解明白的。所以不必後悔,你現在讀他們的書正是恰當的時候,但要讀得其法,否則也是不易了解的。方法是先要讀導論概論,一點其他學者的介紹,然後才讀一點他們的原著。比方要讀柏拉圖,可先一點希臘哲學史,或介紹柏拉圖思想的書,讓自己先對他有一點基本的知識,然後再讀他的對話錄,就自然會較易明白。當然另一個更好的方法是在大學選修那些相應的科目。

你問及辯證法,簡答如下:

辯證法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希臘的哲學中。在古希臘,有很多哲學家都曾經用過此詞語。他們在用此詞時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在蘇格拉底及柏拉圖的應用中,辯證法的意思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問答法,其作用是在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對方的矛盾,再以問題逼使對方不自覺陷入自己的矛盾之中。另一種辯法是齊諾(Zeno)及額拉克萊圖斯(Heraclitis)所用的辯法。額氏的辯證法有以下的概念:

1.承認變與不變的真實

2.主張變與動是由於矛盾、鬥爭或對立而生成

3.認為這些矛盾、鬥爭以及對立是可以解決的。

概括來說,他的意思是說,這個世界是不斷在變動的,而變動的因素是由矛盾造成。

齊諾的這個思想,到了黑格爾,當他思考到他所倡議「絕對精神」(Absolute)如何「變化」為「自然」及」精神」時,就得到了啟發。他就是用了齊諾的「辯證法」來解釋。他的解釋是怎樣的呢?

在黑格爾的哲學中,辯證法可用來解釋那個宇宙「最後的絕對真實」(Ultimate Realty) 「絕對精神」如何「化成」宇宙萬物。依黑格爾的意思,絕對是一個純思想,此純思想是一種「存有」(Being),這是黑格爾的第一個「範疇」(1st Category),但是這種存有只是純然的有,它並無何具體的內容,並非如一張桌子或一本書的「有」。它只是一個Isness。如果我們說此存有並無任何具體內容,那它也包含了「無」(Nothingness)的意思了。而「無」便是黑格爾的第二個範疇。這個「無」是從第一個範疇推出來的,因此,它們是二而為一;但又一而為二,所以當我們說「絕對精神」是一「有」時,也同時可以說它是「無」;說它是「無」時,同時也可以說它是「有」。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而這個「矛盾」是內在於絕對精神之中的。因為有矛盾便會產生「化」(Becoming),而「化」可以令「有變無」,也可令「無變有」(這就是齊諾對辯證法的解釋。)這就是黑格爾的第三個範疇。「有」、「無」、「化」三個範疇就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第一個三支(First Triad) 而「有」是「正」,「無」是「反」,「化」是「合」。黑格爾認為宇宙就是「絕對精神」通過辯證法由第一個三支,順著「正」、「反」、「合」變化而成。此中的第一個範疇「正」是指「絕對精神」本身,而「反」則是「自然」---那是絕對精神把自己客觀化出來的產物,而「合」則是自然與原來的絕對精神綜合,再度變為精神。這就是黑格爾的形上學所言的宇宙創生進程。帶有強烈的「進化論」色彩,這與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有相似之處。他們二人都是從宇宙精神去談「進化論」,但是到了後的達爾文,就把這種思想,放在研究地球物種的源起之上。可見西方的學術思想有源遠流長的傳統。後來馬克斯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精神倒轉過來,建主了唯物辯證法。黑格爾的辯證法說的是「絕對精神」的演化,但馬克斯則用來說明物質變化的規律,因為馬克斯認為唯有物質是最後的真實,精神只是物質的反映而已。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四因說」簡介。(見本網頁「思想論述」《從自我的探究看西方文化中科學精神的發展》)


「----到了亞里士多德,這種精神便更明顯了。他的整個形上學可算是一種「觀念的進化論」,在他的學說中,整個宇宙其實是純物質 (prime matter) 向著純形式 ( pure form) 層層發展。( 亞氏在這裏所言的物質非我們平日所指的物質的意思,他所言的物質是相對性的,例如種子對於植物而言是物質,而植物便是形式。但植物如果被砍下來成為木材,那麼對於桌子,這木材(植物)便成為物質,而桌子又成為形式。總言之,相對於整個宇宙言來說,亞氏所言的物質不是具有形式的,它是世界一切物質的基礎,他稱為 prime matter 。)所以整個宇宙的一切事物可分成四個層級,例如石頭及一切無機物是最低層的。植物是第二層,它們有生命但無靈魂。動物是第三層,它們除了有生命之外,亦有靈魂。而神 (注意不同基督教的神,它是指一種純精神靈魂的存有)便是最高層,它是一種純形式。整個宇宙的發展便是由最低層的基本物質(prime matter)向著最高層的純形式 (pure form ) 實現 ( actualization) 。人就是在這發展實現過程中的一環。由此可見亞氏對人的了解 比柏拉圖更對象化,雖然不是物質化。亞氏的這種觀念進化論的宇宙觀在西方文化種下了潛在的影響。到了達爾文,他便把這種觀念式的進化論變為物質的進化論,因而產生了影響深遠的科學思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