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shipaolu
suishipaolu

hello matters

政改,是否还有一线希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政治体制改革徘徊不前。《人民日报》上“政治体制改革”这个提法的词频(使用篇数)变化曲线,刻划了1980年以来的中共政改历史:十三大前后它曾如浪峰腾起;“六四”后跌入低谷,从此一蹶不振。




这条曲线,正是胡耀邦、赵紫阳推动政改失败后江泽民、胡锦涛的心态写照。他们走不出“六四”阴影,迈不出政改的脚步。但是近年来,温家宝屡次呼吁政改,民间的政改诉求汹涌不息。搜索中国内地网络上“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标题的频次,看到另一种曲线: 




这张图显示,2007年十七大前后,社会舆论期待政改,但在“中国模式”甚嚣尘上的2009年,政改的传播受到压制。2010年,和温家宝七谈政改有关,政改的传播急速升温,继而受挫。2012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仅31篇文章全文中使用“政治体制改革”一语,党媒对政改依然冷淡。但据百度统计,标题中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文章数为781,说明社会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频率又一次冲高——热度超过了2010年。

胡温执政10年间,温家宝是中共常委中谈论政改最多的领导人。他担任总理后,截至2012年,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共做过8次政府工作报告,每一次都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共有8次人大中外记者招待会,除了2005年和2006年,其余6次他都谈到政改,特别是2007年之后,他抓住每一次答记者问的机会,宣传政治体制改革,宣传“公平,正义”。

2007年人大答记者问,温家宝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此后,围绕“普世价值”,中国的自由派和强硬派多次论战。

2008年10月,温在纽约接受CNN记者采访,当回答有关“六四”事件的提问时,他说:“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完善选举制度,让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健全法律,依法治国;要让政府接受媒体和人民的监督。”

2010年,温家宝又多次谈论政治改革。在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8月和9月,他利用视察深圳、出席联合国大会等机会,一而再,再而三,乃至七次呼吁政治体制改革。言论密集,措辞的分量越来越重。他说:“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他决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称“风雨无阻,至死方休”。温家宝“七谈政改”的要点是:没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不能成功;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得不到制约问题;执政党应该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公平和个人自由是民主法治国家标志。

温家宝的讲话受到公众拥护,但遭到党内高层的抵制,中宣部对政改报道实施了严厉管束,在微博上,“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改”一度成为敏感词被禁用,《人民日报》还发表文章“消毒”。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2010年11月曾编辑出版《政治改革大博弈——温家宝七谈政改风波》一书,记录了媒体的传播实况。

 

                           

  温未收声。2011年3月14日,在人大记者会上,他用了整整12分钟,回答关于政改的提问。他认为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要公平正义,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他还谈到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支持选举制度的改革。 2011年9月14日夏季达沃斯会议上他发表讲话说:“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2年6月15日,温家宝在接见国务院参事时说:“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他提出“要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并使宪法和法律具有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建立一个有效制约权力、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的制度。” 温家宝最近一次谈论政改,是在9月14日。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再谈普世价值,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再次呼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的数十次政改谈话,成为中国政治的奇特现象。他是中共中央常委中“走得最远”——即对政治体制改革诉求表达得最迫切、最彻底的人。他的历次谈话,越来越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政改理念:保障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他坚持不懈的呼吁,形成风格鲜明的“温式表述”。在重重管制下,媒体尽最大可能,对政治改革的“温式表述”作了传播:                      

  2012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在“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大标题下,刊登一组文章,罗列十六大以来政改的进展。文章并无新意,耐人寻味的是,版面出现了两方印章,“保障权利”,“制约权力”,这是典型的“温式表述”:                 

  “温式表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提法最早是十三大提出的。十四大消失,十五大重提,十六大再消失,十七大又重提。2011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他说:“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这个提法在十八大会继续出现还是消失,应注意。 另一个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温式表述”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在中国媒体上其实不是敏感词语。中共十三大提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十四大提出“保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和检察”,十五大提出“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十六大提出“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十七大提出“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历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中,皆有司法独立的表述,只是未明确使用“司法独立”一语。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对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讲话,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要保证司法独立和公正”。“司法独立”会不会在十八大报告中出现,值得关注。 相比温家宝,胡锦涛对政改言辞谨慎。胡虽然有时也提及政改,但他上任后,截至2012年7月,共主持召开了十三次中央全会,没有一次专题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若干重要的文件和讲话中,如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2007年十七大报告、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讲话、2009年国庆60周年讲话、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他对政改的表述都让人失望。 胡锦涛谈论政改的特点:一,官样文章,一笔带过,避免特别强调;二,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平列, 无形中使之矮化;三,反复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句话来自江泽民,实为政治改革的紧箍咒。 2007年秋十七大召开时,笔者第一时间仔细阅读胡锦涛的政治报告,发现在政改问题上,胡锦涛开始倒退。主要证据:一,自十三大以来的历次党代大会,“政治体制改革”均写入报告的分标题,十七大却没有,代之以“民主政治”;二,“四项基本原则”的使用次数,超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 下图可以作为判读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参考:    

  中国的政改是否还有一线希望?看曲线将往什么方向走。看十八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与十七大有何不同。看报告是否可能引入关于政治改革的“温式表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