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墟羽客
陵墟羽客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悸动

(编辑过)
高中时代的回忆已经开始模糊了,那些或喜或悲的往事,那一张张充满回忆的脸,再不记下来,我很快就会全忘掉。写在这里,一是为了给那三年留个记号,二是为了不忘掉她。
学校的图书馆
学校的夜晚

#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留下那么多好看的照片


我完全是没有准备地踏进高中校门的。一直以市重点高中为目标而努力学习的我,在达成了目标之后仿佛进入到了一种放空的状态,以至于开学之后,多如滔天巨浪的试卷和作业朝我席卷而来时,我人生中第一回遇见这样的情形,被打击得措手不及,迷茫困顿的情绪笼罩了我好久一段时间。

全市的高中都要强制住校的,我们的学校是重点高中,自然规矩比一般学校更严。高一的时间表是从星期天晚上到校,直到星期六上午才能回家,到高三时我基本每个星期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都不超24小时,很多人回家只睡了一觉,醒来便又要回学校了。

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回住校,没什么独立生活的经验。一想到要远离家和家人,在这牢笼般的学校住三年,我又不免生出许多焦躁。

高一的新生很多都是A中考上来的。A中是我们当地一间很有名望的初中,像市重点高中这样的学校,一个普通初中大概只有5到6个学生考进来,A中每年都能有几百个学生能考上。因此,A中又经常被戏称为我们高中的后花园,就像是专门给A中学生准备的学校。

我高一的寝室也有两个从A中考上来的学生,一个睡我对面的四号床,一个是一号床。

我还记得她们刚搬进宿舍的那天,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的样子,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从容不迫。A中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住校,她们住了三年,早就习惯了。我一边手忙脚乱收拾东西之余,还忍不住偷偷用余光看她们收拾完东西后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就是A中的学生吗,我暗自想着,果然名不虚传。

我毕业的学校是B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但因为正巧坐落于A中对面,所以坊间谈及本市中学,夸完A中后往往还会捎带上B中作为对比,“也算不错的学校,不过......”,然后A中便成了标准单位,B中在各方面都一败涂地。

我不知道A中有什么好,人人都夸它的老师敬业、校风正气、学生不仅聪明还非常勤奋。我从没跟A中的人打过交道,是故第一天在宿舍见到的那两个同学就是我离A中学生最近的一次。

那两个同学都是同一个初中出来的,一见对方身上熟悉的校服就相见如故,聊了很多以前的老师、同学之间的琐事,我还没收拾完东西,她俩就成了好朋友。A中的毕业生都爱极了它的校服,就算不上学也经常穿。听闻是因为布料舒适,尤其是夏裤,搭配什么衣服都合适,因此在新学校还没发校服时,很多新生都穿着A中的校服到处闲逛。

第一天的感觉并不太好。收拾完东西已经很晚了,我匆匆忙忙地往食堂跑,想赶在晚自习之前把饭吃了,却没注意天上跟泼墨一样的乌云,走到一半,豆大的雨就使劲往下砸。周围没有遮蔽物,往哪走都免不了一身湿。幸好有个学姐经过,见到我的窘况,主动遮我去了饭堂门口。我连声道谢,看着学姐回头走进雨幕中。遇到好心学姐帮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头一回遇到这么窘迫的处境,我还是免不了暗自气恼。

然后,理应承载了人生中最美好回忆的高中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这个学校的校园活动在我现在看来算不得多,也就每年几个学校特有的纪念节日和学生开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兴许是校领导为了体现它的多元化,很大限度地容忍了学校社团的存在。多元化是个很空泛的词,在校领导那就成了课余活动的代名词,在当届毕业生成绩优异的时候,偶尔开展几次,还在他们的容忍范围内。但我刚进这学校时,正巧先前毕业那届学生的成绩普遍差强人意,这些时不时开展的社团活动就不在容忍范围内了。这个容忍的限度是一点一点缩紧的,幸好我抓住了这趟尾班车,去了最后一届社团招新会,进了文学社。

文学社也就三十来人,除去常年不知所踪的,经常活跃于读书会的就剩下寥寥数人。我去了几次读书会,听他们推各种五花八门的小说,什么但丁的《复活》、被各个社员推了又推的《1984》、余秋雨的散文选,等等。社团活动算是给本就娱乐不多的生活添了点新意。

从理论上说学校是给了很多休息时间的,但激烈的高中竞争使除了洗漱吃饭外的几乎所有时间都变成了学习时间。

每个学生每天的日常几乎就是早上六点起来,七点前到教室,花半个小时早读,后半个小时集体晨跑,然后开始上课。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下课有十分钟休息,有时候两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的就有点惨,为了赶课程进度可能要连着上。中午午休时间有两小时,下午两点又开始下午的课,直到五点放学。住校生七点要准时到教室晚自习,到十点才回宿舍。基本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住校,因为学校地处偏僻,很多人的通勤时间非常长,外地的学生回家都要坐一两小时的车,肯定跟不上学校紧锣密鼓的时间表,所以本市学生通常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外地学生一学期回一次家。

第一年的课程又多又烦。因为文理分科是高二才开始,所以第一年我们就要把所有文理科都学了,为了“给学生充分探索自己的兴趣”。实际上按自己兴趣所选科的人很少,我当时还不明白,现在看来是教育政策重理轻文的后果,文科在家长口中都是理科不好的人才选的科目,“不好找工作,工资待遇也不如理科毕业生高“。因此高二分科时,整个年级的文理科生比例是极不均衡的3:7。

话题回到学业上,虽然所有科目都要学,但是每科的作业量一点没少,依然是每科的老师我行我素地布置作业,更有甚者,生怕学生忙着做别科的作业,轻视自己教的科,故而比别的科多布置一点。到头来,每逢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班里就试卷、答题纸满天飞。

我高一当了历史课代表,专门负责收发历史一科的作业给老师、同学。每天收作业的时候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像历史这样的纯文科目,应当是很多高中生最轻视的科目了。有人看到这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地理、政治之类的科目?我念高中时的地理教材不时会包含些时差的计算,很多人区分文理的方式就仅仅看它的考试里包不包含计算,如果包含那么一丁点计算,那很大几率出题老师会绞劲脑汁给你出难题,所以有计算的那些科目都有一定难度,有难度代表着可以和同学在成绩上拉开差距。在所有人都鼓励竞争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将时间分配给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虽然常人都道历史厚重,但到了考场上它就成了轻飘飘的一张纸,还有小得可怜的总成绩占比,大多数人平时都不给它正眼。

政治虽然是纯文科,但因为试题模棱两可的答案标准和书中相对抽象的概念,让很多初学者都摸不着头脑,有些人在这科屡战屡败,有些人得心应手,也算是能拉得出差距的科目,于是有些人跃跃欲试,想用政治拉出点分来,但大多数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因为后果很可能是平时花了很多时间背书,考试都是不及格。(政治是我心目中最神奇的科目了,将哲学、经济、政治体制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塞到一块,也不知是谁拍脑门想出来这么干的。)

我喜欢的科目是历史,直到现在,我也说不出来究竟是因为什么。即便考点多如牛毛,背书的过程催人欲睡,打开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总能奇妙地平静下来,周遭的嬉笑打闹声渐渐听不见了,我感觉我似乎去了另一个世界。史书上的寥寥几字,便带过多少悲欢离合,我总是忍不住将我置身于那个时代,想象真实的他们是什么样的。虽然作古多年,前人们真正的经历已经无从考据了,历史不过是旁人的记录或后人揣摩、猜测的产物,真真假假,众说纷纭,但我还是按捺不住我狂野的想象力,兴许是单调的学校生活实在无聊,压力之下,人总是要有宣泄的。总之,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历史上,其他科目,像什么物理、数学,当然是眼不见心为净。于是,不合理的时间分配,让我的总体成绩不断下滑,也造成了我后期严重的偏科。

现在再回首过去的一些事,我真觉得自己又傻又天真。比如总觉得,只要努力,成绩就能好,只要精诚所至,就能金石为开之类的。又比如,总有一种错觉,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对的,虽然效率低一点,但只要多学一会,就能补回来吧。这也不能全怪我当时太愚钝,那么久都看不透,因为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这应该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看着大家都这么做,就觉得这么做是合理的。这也出于一点竞争心理,看着别人多学了一会,就生怕自己被落下,也跟着学多一会。学校有意培养这样的学习气氛。青少年嘛,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坐不住、到处生事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将这样的想法根植在学生心里,也省得老师再费口舌管教。

因此,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我们就很难将学习从生活中剥离出去了,准确地来说,是很难再将学习排在其他事情后面。学习成为了每个学生首要的任务,任何事情,无论是生病,抑或是家里有急事,通通都是可以先放到一边的事情。生病了,忍忍就好了;家里出了什么事,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告知孩子,父母也会选择先瞒着;至于其他事情,再忙也不能耽误学习呀。

实际上,虽然要学习的科目很多,但国内高中教材划定的知识点是很少的,相比国外教相同知识的教材,动辄上百页的课本,国内这薄得可怜的、十来页的课本简直像儿童书一样。为了让学生乖乖坐在座位上,不到处乱跑,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做不完的作业,仅仅是为了消磨学生的精力而已,这样花大量时间用相同的知识解答相似的题目,日复一日的“操练”,除了加深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并没有别的太大的用处。但在环境逼仄、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受限的情况下,想升国内顶尖大学的途径,就只有这一条。城市与城市间教育资源的悬殊,家境与家境的差距,通通都靠这个途径弥补,每个像拼命三郎一样使劲学的学生,都是一头老黄牛,拉着一辆载满了穷苦、困惑、焦虑的车,盼着终有一天能将车拉到彼岸,就能彻底卸下这重担,殊不知越这样想,车就越重,能将车拉到彼岸的寥寥无几,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下一个人,于是就都更加卖力了。就算这代人拉不到彼岸,儿子也可以接着拉,儿子不行,儿子还有儿子。没有人知道升到顶尖大学怎么样,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成功的代名词,是鲜花与掌声,是亲朋好友的羡慕、邻里的赞叹,是每年放榜时地方报纸上的头版头条。父母老师觉得那就是衣食无忧的意思,什么人就去什么样的大学,能去到顶尖大学,那不就能做人上人了嘛。虽然这种心态很幼稚,但每个人嘴上说着不信,心里肯定都有点憧憬,这个地方没什么人能去顶尖大学,能进京就不错了,除了少数真的成了“人上人”,再也没回来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地升本市或邻市的大学,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

话扯远了,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下了晚自习之后,也是会接着写作业的,为了让学生有点压迫感,每天早上各科老师都会像催命一样催促学生交作业,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前一天晚上为了赶功课,熄了灯以后偷偷摸摸打手电筒接着写。

我向来喜欢晚上洗澡,尤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湿热,如果趁着下午放学去洗,还没等到晚自习回教室就又出一身汗了。但从下晚自习到熄灯的这段时间又短得可怜,每天我刚洗漱完再把衣服洗完,宿舍就被强制熄灯了。我只能偷偷去阳台写作业。学校设计每两个宿舍共用浴室和厕所,有一个小走廊将两个宿舍和公共浴室连在一起。幸好隔壁的宿舍是空的,晚上阳台、浴室的灯也还能开。我便悄悄搬了小桌子小椅子,和其他几位舍友,一起到隔壁的阳台写作业。

学校有校规,宿舍也有宿规。总是被宿管挂在嘴边的一条就是“不许熄灯以后写作业”。其次就是“点名之前必须回到宿舍”、“熄灯后不许串门”之类的。学校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安排了每晚每一层楼都有一个宿管阿姨在巡逻,每间宿舍来回查看,有哪个胆大包天的学生敢熄灯之后开手电筒做别的事。为了方便巡视,宿舍两边的窗都没有窗帘,因此学生在床上做什么都一览无遗。

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装床帘,每晚把遮光的床帘一拉,就把什么都遮起来了。虽然有床帘,但稍微强一点的光还是会透出来,于是我和舍友商议再三,决定去隔壁的阳台写。一来隔壁的宿舍是空的,阿姨也不会多注意,二则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舍友睡觉。

虽然阳台没有空调,所幸夏夜也有凉风习习的时候,站在阳台往外望去,能看见静悄悄的校园小路上忽明忽暗的那点路灯。周围是难得的安静,喧嚣退去,虫鸣又重新充斥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外的马路灯火通明,偶尔一两辆车开过,一闪而过的车头灯光映在墙上,坐在对面的舍友眼里也闪着光。等我意识到我又开始走神,舍友已经写了很多。我连忙争分夺秒地写剩下的几份作业,虽然条件简陋,写不了多少,但聊胜于无。

每晚我们宿舍都有几个舍友需要这样赶作业,睡二号床的姑娘尤其积极,这里我们叫她二姑娘。二姑娘是一个很标致的美人,并不是网上吹捧的那种白又瘦的美, 因为经常运动,她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身材匀称,虽然在乌泱泱的人群中并不显眼,但每个靠近她的人都会被她那双勾人摄魄的杏仁眼牢牢吸住目光,她总是把微卷的发努力地梳整齐,但还是会有几缕翘起。不管心情如何,她平时总爱微微勾着唇,深邃的五官看起来格外柔和。她的性格也很好,同学都爱找她聊天。

二姑娘学习特别用功,除了偶尔拿手机出来看下资讯,其余时间都贡献给了作业。每天晚上第一个出去学的人是她,最晚回来的也几乎都是她。不出所料,虽然理科成绩差强人意,但她的文科成绩很不错。其他几个室友就稍微懈怠些,五姑娘和六姑娘回寝室就喜欢聊些少女的烦恼之类的东西,话匣子一打开,她俩能一直聊到睡着。A校毕业的大姑娘和四姑娘成绩最好,写作业也写得极快,不大烦恼功课的事情。不过四姑娘有时也会到阳台陪我们聊天,和异地的男朋友煲下电话粥。三姑娘是一个看着很招人喜欢的女孩,虽然比我们矮一个头,但很爱笑。她大概是从外地来的,初来乍到总给人一种怯生生的感觉,但我们混熟了之后也和我们无话不谈。我们寝室只有七个人,当初预备要来的七姑娘去了别市的学校,因此七号床也就空了出来。

熄灯之后虽然禁止除睡觉外的一切活动,但只是聊天是很难被发现的。我还记得五姑娘单恋了一个其他班的男生,为了找机会搭话烦恼了许久,以至于有天晚上说梦话时一直在喊他的名字。大家都不忍心看她苦苦单恋,便给她出主意,用尽了身边的人脉给她搭上线,终于和那个男生约了一顿中饭,谁知五姑娘有朝一日和男神近距离接触,羞得说不出话,虽然被陪同的四姑娘拉着和男神拍了张照,一顿饭就草草结束了。回来以后,后悔不已的五姑娘被陪同的好友们一顿数落,思来想去,决定再主动出击。高中的小女生对恋爱充斥着很单纯的向往,仅仅是一张照片,一段文字,就迷得她们心荡神摇,喜欢上什么人,就想方设法地对那个人好。虽然没说过几句话,五姑娘每天晚上都很积极地翻看着男神在社交软件上的帖文,他爱好是什么,喜欢吃什么,通通都打探清楚。一顿饭过后,觉得不够表达情意,又买了针线要给那个男生织围巾。这个年头,还会针织的基本都是奶奶辈的人了,五姑娘为了追爱,毅然决然从头开始,一条围巾织错了拆,拆了又织,断断续续织了半个学期,终于织完了,然后某天又约了那个男生出来,郑重地把那条灌注了柔情蜜意的围巾送了出去。那个男生被莫名其妙地递了条围巾,估计当时的反应相当愕然,但还是收下了。不过因为五姑娘过于羞涩,预期的爱情并没有到来,回来后,大家不免又为她摇头叹息了一阵。

比起五姑娘,四姑娘要外向得多,听她时不时提起自己和前几任男友的爱恨情仇,现在想起我还忍不住感慨,感情经历真的丰富。尽管曾经被狠狠地伤透了心,四姑娘一旦有中意的人选,可是毫不犹豫主动出击,而且从不失手。单看外表,四姑娘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在班上也属于很喜欢打扮的那一类女生,热衷于买各种各样的小裙子穿。试想,哪个男生能抵挡住一个女孩这样热烈的追求。四姑娘平时也总是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只在临考前努力一会,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天、看小说。还记得有天凌晨我突然从睡梦惊醒,忽闻隔壁床传来一阵抽泣声,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什么幽怨女鬼夜半现身,原来是四姑娘在看言情小说哭得死去活来,她把那本小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不仅在我们耳边天天念叨,过了好久还是为书中情节心痛不得不能自持。虽然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多,但毕竟是A中毕业的学生,成绩自然名列前茅,我当时对她羡慕不已,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只不过是用对了方法,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在那低效地埋头苦思要好得多。

相比起其他几个优秀的舍友,我在这所高手如云的高中就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年轻气盛的我总是沉不住气,整天幻想悬梁刺股,有朝一日就能一鸣惊人。为了分数而学,骗得过大脑,骗不过身体的行为。比如在正式开始写作业之前,我总忍不住将手头的东西一拖再拖,拖延症伴随了我三年,还是改不掉。又比如每天晚上,我都忍不住偷偷看手机看得很晚,如果之前写作业写得久,就忍不住再报复性地玩多一会。到头来,还是影响了白天的状态。学习上的失利让我更沉迷其他东西,我的注意力像蒲公英一样,一阵风就吹得到处飞。漫无目的的我潜意识地要寻找什么抓得住的东西,能够让我有动力奋起直追的人,于是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到离我最近,又能让我仰望的人身上。

大姑娘是我们宿舍的舍长,每个宿舍都有一个,算是学校老师管理宿舍方面事物的负责人吧。为了方便,就叫她舍长好了,这也契合她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

舍长来自人才辈出的A中,听说当年也是个风云人物。她大概是从初中就开始担任班里设立的一些职务,在帮老师管理纪律时,因为铁面无私毫不留情,而被班上的男生戏称为“男人婆”。从遇见她起,我就不曾见她失态。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琐事,她总是处理得滴水不漏、有条不紊,和其他多愁善感的女生不同,我看她和其他女生走在一起谈天说笑,她的一颦一笑似乎都拿捏得恰当好处。为了适应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她把留了三年的长发剪了,一刀切的中分短发,衬得她人更加飒爽利落。她被老师安排每个星期都分管一晚的班级纪律,届时,她就坐在讲台上,一边写作业,一边摆出一副冷脸,盯得那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不敢造次。可能是因为她某次实在忍无可忍,呵斥了那几个男生,我随风而动的注意力就被她吸了去。她的成绩相当好,数学、物理是她的强项,仿佛就是天生要学这个的一样,要让我们冥思苦想大半天的数学题,她一会就悟出来了,晚上回寝室,其他人还在想方设法地解题,她则迤迤然躺在床上,有时翻会课本有时闭目养神,每逢考前,舍友总追着她问题目,她也很耐心,无论成绩好成绩差的同学都一视同仁,讲到理科最不拿手的三姑娘都能听懂为止。

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不落。我们的高中对体育方面也有要求,为了在体育测试中达标,无论多忙,我们课后都要抽时间去操场一圈一圈地练长跑。她起初也不太擅长跑步,但每次体育课,烈日当头,有些女生会找借口去树下乘凉的时候,她还会坚持留在跑道上,给自己计时,直到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为止。她在跳远上也是个好手,每次运动会都会报名,那时她去参加跳远比赛,需要一个人帮她看东西,我不由自主地便应下了这事。我看着她做热身运动,一遍遍地试跳,依旧是一贯胸有成竹的样子。她果然发挥得不错,摘了桂冠,奖牌挂在她胸口,斜阳余晖映在她脸上,让她的笑看起来比平时暖。不同于考试成绩不错的那种笑,我很少看见她这样笑得畅快,仿佛整个青春都再没遗憾。

高二分班后,不出所料,她去了重点班。重点班是将年纪前一百名的学生都集合在几个班级里,将全校最好的老师、资源都放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是最有希望考重点大学的种子选手。也不是说普通班一定出不了像重点班那样的天之骄子,曾经也有来自普通班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一鸣惊人,不过那都是上几届的传说了。有最好的资源集中到他们身上,如果能承受住同类竞争的压力,即便是再平庸的人,也能出落得比普通人优秀得多。既然有着最好的待遇,其竞争自然是更大,自与她分别,我仍然持续关注她。

我对她最后的记忆定格在高考前,高考前每个月底的摸底考试都会有个年纪前五百名的榜单贴在走廊,上面事无巨细地记载了每个上榜考生的各科成绩。这样的榜单几乎每层楼都有一个,还有单科榜单,细致到连每题拿到的小分都会列出来。把学生的成绩用这样的方法展示出来,就像给每个学生扎上一剂毒品,引燃了持久以来同伴间紧张的气氛,让他们为了那点名次争得头破血流。不知道将来考什么大学没关系,就在榜上找个竞争对手,超过一个,就能在将来真枪实剑的考试中多将一个人踩在脚下。眼见着我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到后来我对自己的成绩几乎完全放弃了,就在我自暴自弃的时候,我又想起她来。

高二重新分班前,我得知她考上重点班后,假期约了她出来聊天。当时没去到重点班,我的心情很低落,她看我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也和我说了很多话,大意就是按着方法来,一步步走,还有机会云云。重点班的压力之所以大,还有另一个原因,学校在分重点班时实行流动制,假如连续两三次成绩跌出划定值,就必须回到普通班,而普通班考得好的同学有权利代替那个同学的位置。所以,考进重点班不代表一劳永逸,他们时刻都有着被追逐的紧迫感,故而比普通班的学生还要努力些。我知道我的水平,也知道她是出于好心这样安慰我。即使后来完全不管不顾成绩方面的事情,每次模考出来,我还是会去榜单找她的名字。

她化学不错,有几次冲进了年级前几,总体成绩也稳定在年纪前五十。但是随着高考越近,有段时间我发现她的名次往后退了很多,刚好有次晚自习前碰到她正在回课室,她低着头正准备上楼,我叫住她,问了她的近况。我有意把话题往心情方面引,果然聊着聊着,她就忍不住和我倾诉她的一直以来的心病。撕下了往日的那层完美面具,我第一次看她露出濒临崩溃的表情,声音滞涩地说她家里的事情。她爸妈很不满意她现在的样子,从前尽力在各方面都做到完美,都是为了能让父母短暂地高兴一会。一直以来,她那么努力地让父母开心,而这都被她名次的下滑打破了。她红着眼眶,颤抖地说着她父母如何对她百般要求,这种悲伤无助的表情让她看起来好像换了个人一般。我听她说完了全部,心里也替她难受,之前的她总是那么自信阳光,管纪律的她,旅游时的她,文艺汇演时站在舞台前面的她,从来都不是这个,那么崩溃地站在我面前,小心翼翼讨好父母的女孩。

我把我能说的安慰的话都说了,我很想她考一个好大学,去到她心仪的专业,即便考得不如人意,也应该离开父母,努力追寻自己的生活。我安慰她说成绩不能决定一切,不是还有考研吗,机会还有很多,云云。她听完似乎安定了些,上课铃响了,她谢过我,回了教室。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她。高考考完,我随着黑压压的人群从学校鱼贯而出,天很蓝,太阳照得正烈。往年这时都会下大雨,我这届倒出了个大晴天,正好,也省得趟水去考场。我最后望了眼这座生活了三年的学校,随着课桌书柜被清空,往事好像都被抹去了一般。最后那几天,我心情倒和这出奇的好天气一样,从未有过的舒畅。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放下的过程格外轻松,再说,人也不需要背负那么多荣誉名次才能活。我看着学校上方碧空如洗,金色的阳光照在赤红的标语上,然后被蜂拥而出的学生推着出了学校。

学校的篮球场



学校的天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