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a
suhua

音乐迷

神话幻灭、伪装受害者、贬低与欢呼

《耸耸肩》,豆瓣有人推荐了这本书。有些章节我很喜欢,但后来发现,作者努力现实化具体化指责的东西,其实是不存在的敌人。可以说是对“魔童诞生”的受害妄想。书中的主角是实干的企业家们,被“平均主义政策”频频逼到墙角:他们要来抢(偷)我的创意、我的权利、我的人生了。仅仅为了能保住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我们牺牲了多少啊。世人都向我索取,而不回报于我。就连恋爱也不让我自由、轻松。我们孤傲地继续前行,把诽谤甩到身后。

  除了这种圣人式的,还有骑士式的。

  A小说。现代小说。乙男成为新冷战双方争夺的目标。他被追、监禁、威胁、美人计,都是因为他们以为他拥有一件高科技商品的核心件。他终于猜出那是什么,准备将此物件交给其中一方,从此摆脱麻烦。却不慎丢失了。于是他被一方抓住,虐待杀害。他侥幸生还,却在投奔的第一个居处那里再度被有偏执狂的人杀害。对他用过美人计的人只是偶尔良心不安,并不会真心忏悔。这故事呈现的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即使拥有邦德那样的坚定勇敢也活不下去的世界。主角积极沉着勇敢,但找不到与他意愿、信念相同的人,不如说,与他意愿、信念相反或迥然不同的人从迷雾中浮现,他无法与他们沟通,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看了这本书,得到一个强烈暗示,不是他的错,是世界的错。为什么大家不能象基督徒一样好沟通、禀持善意呢?

  小说的每个角色都鲜明而丰富,但他们对于无辜的主角来说相当于“不好惹”的野兽。他们是有内在逻辑难以改变的人,是自私、处境不佳的人,是病态的人。而主角一直理性、感性,理解不了他们的疯狂与冷酷、漠然。

  B小说。男主是个连环杀人犯。他竟然想用杀害生命的方法,让妻子领悟到他的深情,与他破镜重圆。妻子离开他的理由,是他心口不一。他批判这个“虚荣浮躁无耻”的世界,却对自己的权位贪恋难舍。妻子想过“清廉洁净简单朴实”的生活。但他依赖的却是“使他成功的东西”。即使按计划杀了许多人,妻子仍然不回头,他自尊受挫,决意杀前妻,同时产生幻觉。他以为被他杀害的乙女的灵魂在原谅他、安慰他。嗯,这个死人,这个魂灵,才是他的知己。“使他成功的一切”,也协助他顺利地干掉了前妻和她的丈夫。他继续认为自己是遗世独立的高洁之人。即使出动了警界最厉害的退休警官,也始终受阻,警官猜出他的行动理由与想法,也总是棋差一着。

  这故事的背景也是一个喧哗与骚动的世界,真正的理想主义无处栖身,城堡建于浮沙之上。谁也不会与别人建立真正的关系,只有短暂的利益一致。或许正是这样诞生了极度自负的杀人狂,女主与其新丈夫看似成功却极为脆弱。

  没有人受到保护。伤害别人、攻击别人来减压却没什么问题。所以,以伤害别人来显示力量是“合理的选择”。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吧。女主本来只是厌恶他的虚荣,当发现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杀人,才害怕起来。离开他不是为了什么偷情,而是预期到自己会被他伤害或杀死。

  再回到前头,小学时,看过一文章,作者说:穷人永远不明白工作的重要性,不明白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我(店主)吃了多少苦。他们全都懒,沉迷酒色。

  近日美国的黑人游行让我想起了一段史实。美国总统曾下令让美国退伍黑人兵拥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南方州的保守派拼命阻挠。黑人入大学需要办理一些手续,白人政客让他们到C地报到,等到了C 地,又说弄错了,应该去D地,因交通不便,黑人错过了入学时间,被合法地拒之门外。打比方,原本有100个黑人兵要进F大学,百折不挠或消息灵通的黑人兵才得以入学,真正的少数。黑人兵提出抗议,可是抗议管什么用。

  既然现实是这样,那么白人店主所说的黑人懒鬼,又有几分真实呢?

  过去每到美国的选举季,政客便会通过对中国强硬的主张或是把华人污名化,来显示自己关心选民利益。而选民也往往因为外来移民、难民、中国竞争力这些虚拟的标靶,以为自己深受其害,便将不安释放为一张张选票。这是个多数对少数的政治游戏。华人在美国政治中是少数派,没有人肯为支持他们得罪别人。

  《耸耸肩》这样的小说,虚构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忽然搞平均主义福利,把大企业拆解好让不懂经营的平民在此根基上“学习创业”。这种事,在资本强国民众心目中乃是倒行逆施。记忆乃是最顽固的力量,靠资本主义成功的人怎么会去搞别的东西,除非证实那个东西比资本主义还强大(物质、现实意义上),至于那是什么,迄今都未找到。

  但是伪装成受害者有一个好处,我们看的经典电影里,主角成长的过程都是披荆斩棘。

  其实骑士幻灭的故事,从反方面提供了一个线索,你必须与你以前不想合作的人合作,至少能取得彼此尊重与谅解,否则他就可能挡你的道。

  对于认为骑士才优越的人来说,不肯主动与自己合作的人,乃是“背弃神”的愚昧之徒。于是便将对方视为敌人,认为强势辗压他们不是作恶,而是“替天行道”。

  洋媒对六四的阐述也是这个视角:你看,看他们干了什么,这证明了他们是什么,谁愿意与他们站在一起?恭喜你,你选择了邪魔外道。你成为正直人士的敌人。

  由这个逻辑,才会产生“百度去死,华为去死”。当洋媒批判华为时,年轻的自由派精英比洋媒还要激动。

  我一直不明为何要痛恨百度,我也承认百度公司某些行为是错的。

  至于华为在国际商场上的受阻与失利,难道不是中国、中国人的损失么,何以每失败一次,自己人(自由派精英)反而欢呼一次?

  至于华为把自己的员工送去坐牢的事,或是华为在生意上手法不正当,需要所有华为员工一起陪葬吗?要科技行业一起陪葬吗?

  自由、民主的理念,人权,比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更优先?企业为何要有竞争力,国家为何要强大,难道不是为了6亿月收入不到1千的人么?

  网上的友邻中,有人去警局喝过茶,有人被注销了帐号,有人不再登录某社交网站,即使不再登录,他也知道在那个网站上,有很多人在看他留下的文字分享,所以他希望大家仍有分享他资料的机会与权利,他不会希望那个网站倒闭。

  这些人都有充足理由去怨恨、责怪、归罪于某个“庞然大物”。

  但是这个大物不是一个空壳,而是14亿人的家。

  对于随时准备搬走的人来说,等于是在股价高时抛出,就希望脱手后,股价下跌,以证明自己的预言正确。

  可是搬不走的人呢?

  人权高于主权的情况,可以参见美国占领日本时期,并不令人羡慕。

松本清张《日本的黑雾》。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