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a
suhua

音乐迷

怨恨与愤怒、正确性与虚荣心、处在边缘的位置

1、某小说连载,讲私家侦探的故事,侦探的母亲离婚了,他在办案中也遇到同样的离婚女顾客,顾客很抑郁,他劝客人化悲伤为仇恨。因为他母亲也是如此得到解脱的。

2、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天天遇到化悲伤为愤怒的网友。尤其是长毛象。

愤怒的确很有用。当他们愤怒时,就觉得自己有力量,有价值,有意义。。但问题是,愤怒并没有带来智慧。愤怒让你感觉好些,但你无法用它换来任何智慧。

洋人说碰撞产生好处,但愤怒不是良性互动中的碰撞,而是单方面地宣泄情绪。

3、有时候,我会为得到佐助我观点的材料而高兴,但这样有何意义呢?这只是虚荣得到满足罢了。

哲学家说,“我不会要求你相信我,因为连我都不相信自己永远是正确的。”

换言之,马列主义的国家,或是欧美国家,人们不会因为持有什么政治立场,就不会做坏事,只做好事。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跟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绑在一起。

人民永远应该监督政府。政府永远应该保持在人民面前保持谦卑与理性。

4、处在边缘的位置才会清醒。

我没办法跟欧美社会保持同调。也没办法与“抱着集体性防御态度”的左派保持同调。因为当他们在大多数事件中表达为同一个声音时,其实是没有反省与检讨能力的。一旦引领的公知出了错,他们没有纠错机制或者深入讨论的想法。也许是出于敬畏或是尊重,但我们最需要的是不同意见。如果我们象数学公式一样推导出“对这次女权运动他们必然会这样评价”,或者“生育是关键”,那么他们的头脑是用来装饰的吗?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