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迷
知常达变:面对危机(瘟疫)
一、洋纪录片。俄罗斯拯救恐袭中人质事件。这次拯救行动被列为反恐之典范。特种兵快速地救出了人质,但在一小时后,这些人质逐渐病重继而死掉大半。恐怖分子对人质使用了轻毒性毒气,如果在30分钟内他们得到毒物科医生或法医的协助,进行适当医疗,应该可以存活大半。
这一悲剧显示了缺乏医疗队伍的合作,对反恐行动来说可以致命。
所谓的强国叙事,往往忽略了人本身的脆弱性,忘了医生在面临生死的关头是不可或缺的。
二、洋纪录片。新房的“真菌杀手”。讲述一家四口搬进新房几个月后相继病发。病得最重的屋主最后成半残废无法再工作。卖房人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联想到国内杂志对非典治疗产生的残疾者家庭的报道。有图有文,洋洋洒洒,但没有追究原因,到底是因哪里出错而致残的?徐文兵早就说过过度使用激素会令病人股骨坏死。对“崇信西医”的大众来说只是风过耳。
媒体的报道既不及时(非典残疾者如同隐身)也不追根溯源(哪里出了错)。媒体的作用只是击鼓鸣冤么?不是为了让全国上下得以反省、收到教训?即使离真相(真理)只差一步,也不肯再前进?
三、大概年轻人记忆所及只有港片中死于非典抗疫的医生,而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档案。中国历史上瘟疫发生了300次,站在一线抗疫的是中医。吴又可(明末)有《温疫论》。邓铁涛是吴派传人。非典中,邓铁涛接手的重症非典病人无一死,医护人员无感染。他能做到这样并非侥幸,是因为瘟疫论》中的精华仍然有用。也不能否定在这次疫情中,它仍然有用。
四、历史上有一次围城,城中粮尽,将军杀爱妾劳军。还有另一例,是城主杀妻女劳军。男人的命比女人的命尊贵,尊贵到了需要女人用性命来填。最近,也有人提议要杀狗了。疑心生暗鬼。只要有一个无知者说狗可能染疫,大概就会出现杀狗人。人人自危。最可笑的就是医生连租房子也有麻烦。房东听说是医生的话就认为是一个“瘟疫传播源”。却忘了自己如果染疫,还不是要到医院哀求住院。假如医生连睡和休息的地方也没有,如何保证他们能好好地为染疫者服务,以及疫情若扩散更快,再怎么隔离,你也逃不出“瘟疫之雾”。
杀了狗以后呢?驱逐了医生以后呢?要么你会死在疫雾城中,要么你死在逃疫路上。要么你在疫情后幸存后却发现孤身一人。你所抛弃的“人”也抛弃了你。
没人能独自生存。
“冷漠猜忌”是华人的民族性,即使是商君和帝皇一手造就,作为人我们也是有责任的。人是可以检讨自身的动物。不是一个机械程序。在疫中加重的冷漠猜忌,最终会扼杀我们的“生机”。只有互助与合作,才是末日时需要的品质。
调查纪者稀缺的意思就是做“有头有尾”、“全面真实”的报道的记者几乎没有了。在温州动车事件之前的山东列车出轨的事件之报告。写得很好。事因(简介):1、因列车上的工作分配有改变,新招了职员,青黄不接。员工们普遍反映疲惫,收入低。2、轨道工程与附近居民起冲突,为回避居民补偿款,设计被迫改道。3、列车速度没有自动控制(车上员工不能对列车限速),用的是“远程控制”。4、上级发公告要求限速,但事发当时的员工对此公告不知情。如果按上级公告行事,灾难可以避免。
而在温州动车事件报道中,给人的印象是“一腔悲愤”。在这悲愤中能得到的事故线索不明晰。各说各话。零碎片段。
洋人最重视档案。他们的历史短,却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档案。而且真的有人去利用它们。而我们300次瘟疫的档案却没有人“想起”,并相信那些幸存者留下来的经验教训。
国外的问答节目风靡一时,最终大奖归于有“常识”的人。但问题是什么是“常识”?
我们需要的是洋媒体的逻辑常识,勇敢探索精神。还有对中医的常识,至少要有“瘟疫”的常识,把瘟疫的医案看作教训。这样做会有什么用?我们就象是“打破碗的人”认为“覆水难收”。可是,如果不是马上就死的话,我们就有义务对自己好一点。也对世界好一点。
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光鲜体面。争取应得的荣誉。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