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油条
沙田油条

向日葵的爱https://tieba.baidu.com/home/main?un=%E5%90%91%E6%97%A5%E8%91%B5%E7%9A%84%E7%88%B1&fr=pb&ie=utf-8&id=tb.1.1cd9ae0f.nzrRWDC8MqXgN29zPMwuCA

陕西男人给我添的堵

汉支牲的问题,印尼方案是最值得借鉴的,甚至强于当初的美国排华法案因为印尼用粗暴手段禁止汉支牲保留自己的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文字和姓氏所以你看印尼汉支牲比马来西亚汉支牲素质强一点,劣根性小一些,以汉支牲为荣的变态心理也少。原因是汉支牲必须经过铁拳封眼,脸经过大嘴巴抽。跟汉支牲讲道理是没用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做法是最有效的,跟流氓讲道理反而会觉得你好欺负,一棍子下去,只能抱头鼠窜,回到猪圈继续精神胜利了。

公元前225年,秦国拉开灭楚战争的大幕。大将李信带领20万秦军攻入楚国,遭遇楚人激烈的抵抗,在淮阳(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阳区)陷入苦战。秦军中的两个本是亲兄弟的小兵先后给自己的大哥写了一封家书。这两封写在木板上,战火中价值万金的家书不仅安然抵达了八百里外的故乡——秦国南郡安陆(今天的湖北孝感云梦县),而且被收信人最终带进了自己的坟墓,成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史上最早的书信实物——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使得我们今天有幸窥见生活在那个庞大帝国的底层民众的血泪和悲哀。


你想成为《大秦赋》中无比自豪的秦人吗?如果你仔细读完这两封家书,也许没有回答的勇气。


这个普通的秦国底层家庭没有姓氏——按照秦律贵族才有称姓的资格,百姓只能有名。但从信中可以得知,有兄弟三人,大哥“衷”在家赡养母亲,二弟“惊”和小弟“黑夫”均在前线征战。其中“惊”刚刚新婚不久。


秦国法律,男子15岁就开始算人头税,17岁一律要服兵役。身高超过六尺五寸(约相当于今天的1.5米)就可结婚。从二弟新婚、小弟初次服役的情况可以推断,小弟“黑夫”可能正好17岁,二弟“惊”不会超过20岁。两份家书字迹飘逸且相同,显然是两兄弟托军中书吏写的。这是他们各自的第一封家书,也是最后一封。


第一封家书是小弟“黑夫”写给大哥的。他在信中问候了母亲、家人、以及各种亲友,主要说兄弟俩现在因为战况困在淮阳,生死难料。因为缺乏夏衣,请求母亲要么做衣服寄来,要么直接寄钱来;他特别叮嘱母亲,千万不要寄少了。另外“黑夫”还很关心搏命换来的军功有没有换来相应“爵位”,官府有没有落实奖励。如果落实了一定要告诉他。


这封信告诉我们很多残酷的事实:秦人服役早而重——3个儿子的家庭,2个得上战场,而且都是刚成年的年轻人;更夸张的是,服役显然是完全是义务,不仅没有后世熟悉的兵饷,而且连基本的衣物都要自己准备!很可能国家只提供武器和口粮,或者基本的完全不能满足换洗需要的粗陋制服。


你看惯了兵马俑英姿飒爽盔甲整齐的造型,没想到这才是历史的事实。秦王的统一大业,底层的民众不仅要出命,而且还要出钱。这等于把战争的大部分成本都转嫁在底层民众的身上。民众唯一的希望就是前方的子弟博命换军功,用“爵位”换取后方相应的赏赐和地位。


那么家里有没有给两兄弟寄钱呢?


第二封家书是二弟“惊”写给大哥的。这封信口气就急促多了。情况似乎变得极为严峻。信中“惊”因为没有收到钱物,再次催促母亲给钱。而且明确要钱“五、六百”,布料“二丈五尺”。他以绝笔的口气在信中说,兄弟两现在是借钱过活,如果再不还钱就要死了,连用三个“急急急”。他似乎已经预见了兄弟两不妙的结局,安慰家里人说,你们要是占卜得了凶兆,那不过是因为我居于“反城”中罢了。另外他也很担心自己的新媳妇,叮嘱大哥不要她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捡柴火……


从第二封信中,我们可以肯定,家里在收到第一封信后,没能给他们寄钱。他们索要的“五、六百”钱很多吗?


在同一地区、另一个秦国官吏“喜”墓中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还有大量秦国法律文书,其中,《金布律》记载:秦国一件夏天穿的衣服,值钱五十五,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值钱一百一十。兄弟两人跟家里要的“五、六百”,也就是十件夏衣的钱——并不多,按理一般家庭勉强都能承受,何况他们家是立过军功有爵位赏赐的。


亲儿子、亲兄弟在前线生死未卜,家里如果拿得出这点钱,会犹豫吗?会吝啬吗?显然不会。家里没有寄钱的唯一原因只可能是,确实没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年年征战对底层民众带来的盘剥何等严酷。收信的大哥“衷”在陪葬器物中还有文房用具,墓地也和官吏的墓地挨在一起,这说明他知书识字,那个年代绝不会是最底层的人家。但就就是这样的人家,居然拿不出十件夏衣的救命钱!

在第二封家书中,“惊”还专门提到了“新地城多空”,“故民有为不如令者”,翻译过来就是,秦国新占领的城市和土地,人民几乎都跑光了,而且反抗激烈,不听秦人号令。这跟山东六国人对秦国的评价完全符合——“天下苦秦久矣”“不乐为秦民”,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地臣民喜欢秦国。人民用脚说话。


那么“黑夫”和“惊”这两个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但却为一点小钱困扰的普通小兵在历史中只留下了这两封琐碎而真实的家书,他们最终结局怎么样呢?


毫无疑问,战死了。因为如果他们安然返乡的话,大哥“衷”完全没有必要在死后还要把两个弟弟的书信作为陪葬。中国人的陪葬习惯都是选值钱的,或者生前最喜欢、最珍视的东西陪葬。只有兄弟都战死的情况下,大哥才会把这两封在当时并不值钱、但对个人是最珍贵的家书带入地下长眠。


这其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为大哥,失去两个弟弟之后的那种感受和心情。史书也记载了秦军因为被前后夹击,第一次攻楚大败而归,被杀了七个校尉,死伤无数。可以作为一种印证推测两兄弟的结局。随即秦国又发动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真正的结局就是,一个普通的秦国家庭,最终两个儿子战死沙场,留下一个老母亲,一个哥哥,还有一个新婚不久却成为寡妇的女人。解读完这两封家书,读者诸君有何感想?


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几乎全是大人物的历史,你翻遍各种史书,看遍各种重要事件,也很难发现小人物,特别是普通的底层人物的影子。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吗?不全是。是为他所驱使、当炮灰的千千万万个“黑夫”、“惊”这样的血肉之躯,以家破人亡的代价演绎了历史。但历史从来没有他们的位置。


所以很多普通人看不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错误的把铺垫帝王将相的功业当做自己的使命,产生可笑的错位。比如去年底有个深圳的女老师说打台湾“我爱人,包括我家孩子,每人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们全家每人捐五个月的工资。打他!”


捐工资是一定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你要捐出你的丈夫和儿子。胡某编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人家儿子在加拿大。他可以假捐,你作为草民,必须真捐。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这么说:你喜欢战争的唯一原因,是你没经历过战争,甚至也不懂得战争。


“黑夫”和“惊”在信中挂念的母亲,虽然谁也不知道结果和心情,但是一个母亲的感受绝对不用猜。她一定不会在儿子殒命在八百里之外的荒野的时候,自豪的说“打楚国”!因为楚国人民其实和你根本没有仇。大秦征服的地盘再多、再广,跟你一个草民有关系吗?你不还是出不起十件夏衣吗?甚或,你最终连儿子都出不起。


唯一能够自豪的人只有嬴政。所有的枯骨最终都变成一人的疆土,所有的臣服,都扩展了奴隶的数目。所谓的“大秦赋”,完全是建立在万千枯骨上的一个人的颂歌。他必须也理所当然的要夸赞、推崇这样的征服。


其实真正让我们今天对这两封2246年前的家书感到动容的地方在于,在其中我们看到了正常人的窘迫和挂念。字里行间从头到尾没有为大秦“开疆拓土、南征北战”的豪情,也没有所谓“舍小家为大家”的矫情,通篇都是家长里短,对母亲、对兄长、对妻子,对亲友的挂念,以及现实的涉及生存的钱和物。为我们清晰的勾勒出残酷战争中普通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况。这些情感,对今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其实都是可以共情的,是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的。


没有最好的战争,也没有最坏的和平。如果我们今天在人性上的反馈,还不如2246年前的普通人,身为鱼肉却有刀俎的思维,本为韭菜却有歌颂镰刀的冲动,那真是无论如何也哭不出来的悲剧。


2021/3/10


https://www.douban.com/note/836982710/?_i=1770181DPTg7sq我是昨天晚上从咸阳机场回来的,在陕西的48个小时差点没给我憋屈死。昨晚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我透过舷窗看着上海地面上柔和的灯光,都快哭了。我实在太想回家了,我永远喜欢上海。

为什么单独说男的,因为我们一路遇到的所有女司机、女饭馆老板、女工作人员、女服务员都挺好的。陕西女人给我留下了沉默并且非常能干的印象。但跟男的打交道的经历都极差,我们都觉得这辈子从来没这么憋屈过。

1. 瑜伽裤(or 健身裤、压缩裤,whatever)

因为西伯利亚寒流的关系,关中平原持续大雨并且降温快20度。我们出发旅游的时候39度,可到了陕西已经只有20度左右了。瑜伽裤方便活动又易于携带,基本上是最佳选择。

但到了陕西之后我们很快发现这里的男人都不能接受瑜伽裤。穿着瑜伽裤走到哪里都有男的盯着你的裤子先上下打量然后持续盯看,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小区门口的保安、同一家饭馆的食客、候车厅里的路人,无论他们是二十岁三十岁四五六十岁,无论他们是正在抽烟、看手机、与人交谈还是吃饭,他们的目光都不会离开你的腿,偶尔也看看你的脸,嘴角透露出一丝玩味和不屑。

他们究竟知不知道这很不礼貌?我觉得是知道的,他们知道自己不该盯着别人看。因为当我也盯着他们看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感到不自在并且目光看向别处,基本上不能承受被我盯看三秒,那他们又怎么好意思一直来回打量我呢? 他们完全表现出一种不在乎的神态,女人就是他们想看就可以随便看的东西,更何况是穿了瑜伽裤的女人呢?不检点,所以就是给我看的,我来好好看看。

这让我想到十年前刚工作的时候,我是学造船的,毕业之后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去船厂工作,做设计。在船厂里,但凡是穿了裙子穿了高跟鞋,只要走在路上、哪怕是在厂门口吃兰州拉面,也会被来来往往的工人盯看、吹口哨。当时我就想我要离开这个地方,而现在我已经离开太久了,已经差不多忘记这种感觉了,没想到去陕西旅个游竟然反复被提醒回忆起这种感觉。太恶心了。

2. 倒打一耙

没法总结,我讲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

27号我们在岐山吃吃玩玩了一天,下午准备坐高铁回宝鸡,进站的时候门口有个男的工作人员看了我们的绿码,要求我们出示核酸报告,我们遂打开手机上的核酸报告页面。迷迷子走在我前面,先递上手机,对方看着她的手机屏幕问:“是25号做的吗?”。谁能一下子想起来具体日期呢,迷迷子发出了疑惑的“嗯?”的声音。结果这位工作人员大手一挥:“你们去重做吧,25号的已经不行了!”。

当天早上我们在岐山站出站的时候就已经做过核酸,我们说“我们今早才做了呀!”,对方不耐烦地摆摆手:“没用没用要重新做。”。这时候我在想25号我们还没来宝鸡呢,应该是26号吧,我遂查看自己手机上的核酸日期,清清楚楚写着2022-08-26。我就把我的手机递过去,我说“你看一下不是25。”。

工作人员:不用看你们俩一起的,快去重做吧!

我和迷:是26号呀!

工作人员:怎么是26号,是25号!

我(大声):你看呀!!!!是26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声音大了,他终于拿起我的手机看了,一边看一边还说“这不是25号吗”,我接着发火说“你再看看!”,然后他终于发现屏幕上写的是26号了。他又仔细检查了迷迷子的手机,发现也是26号。本来我们以为事情就可以这样结束,我们可以进站了,没想到大概就在两秒钟之内,他对着迷迷子发火说:“那你刚刚说25号!”。

我太震惊了我这辈子从没见过甩锅甩得这样明目张胆不顾脸面的人。检查核酸明明是他的本职工作,是他存在在这个location的唯一意义和作用,结果他不仅睁眼说瞎话、一副官僚姿态,还能在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他犯错之后强行倒打一耙说是旅客的责任,如果旅客自己上报核酸日期就可以,那还要他干嘛?更不提我们根本没有上报核酸日期,他从头到尾都完全是睁眼说瞎话。

故事二:

28号下午我们准备出发回家,我们为了避开有太多中高风险地区的西安,选择了坐高铁到咸阳、再去机场。 由于关中地区连日暴雨,高铁停了很多班次,本来从宝鸡去咸阳的班次也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早几个小时到了咸阳。

从咸阳西站下车之后,因为时间也很宽裕,我们决定去吃点儿什么再去机场。一个男司机招呼我们上他的车,并表示“是出租车,又打表,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我们就上车了。上车后的对话是这样:

司机:是不是去机场

我:不,我们要去吃饭,等一下我找一下地址给你看(正在找地址准备展示给司机)

司机:不用看你们就说哪家店

迷:x氏肉丸汤

司机:啊?在哪里?没听说过。

我(此时已经找到了地址遂念道):北大街xxx号

司机:西安北大街?

我和迷:不是西安我们不去西安,就在咸阳。

我把手机塞到司机手上:你看看就是这里

司机看了看,然后大声呵斥我:这是北平街!你怎么说北大街????

我(大声):上面写的就是北大街我当然就说北大街,我又不认识啊!!!!!

无论如何,司机闭嘴了。

没过两分钟,司机问道“你们是明天的飞机哦?”,当时我们以为司机只是正常的攀谈,就也聊道“没有啦是今天的飞机”。没想到司机就开始喋喋不休道:“今天的飞机你们现在还不去机场啊!今天几点的飞机啊?我看现在他们不都要提前两小时去机场吗?”。

迷:我们现在还有4个多小时。

司机:4个多小时也不早了啊,你们可以去机场吃东西。

我:我们不想去机场干坐着。

司机:哎呀市区也没什么好玩好吃的,机场也有东西吃啊。

此时我已经不想说话了,我只想表演一个聋哑人,让他自己表演完就好。我实在不懂,一个出租车司机究竟为什么要指点乘客去哪里,难道我要去哪里还非要跟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释合理性吗?他无非就是想拉我们去机场,做个大点儿的单子,那为什么不能直说呢?这件事的处理方式简直太多了,完全可以留个电话号码然后跟我们说”之后如果要去机场的话可以打我的电话“,大家都客客气气的生意也好做不是吗?

结果司机竟然一直叭叭下去了:哎呀机场那边还有个王府井,去那里多好blablablabla,这里真的没什么好吃的!

迷迷子当时已经听得不想再听了,也好声好气拒绝过多次司机提出的“去机场”的要求,于是她抬高了一点音量说:“可是我们就想要吃这家店啊!”。

本以为事情可以这样结束,没想到司机一下就来劲了:

“哎你有话可以好好说,你非要跟我抬杠干嘛呢?我又不是什么坏人,我都是为你好!”

“你一个小姑娘出门在外,我跟你说你不要老把别人想成坏人,不要老抬杠呀!”

我们俩都惊呆了,谁抬谁的杠啊这到底是。我们本来就要去吃饭,怎么就抬杠了呢?这个司机一副“你不同意我说的你就是抬杠”、“我声音大正常、你声音大就是抬杠”的理直气壮,我真的不知道他这样的信念是哪里来的,从哪里学来了这样的做人的道理。但我们两个女孩子,人生地不熟,又坐在他的车上,实在是太无奈了。我们既不好跟他吵架,也没法跟他打架,只能空挨他这顿爹。

第一次我们被倒打一耙的时候只是震惊,第二次就是愤怒,第三次我们的心态就变成了“你们都会这套是吧???”。在自己行为不当被指出时以最快的速度倒打一耙颠倒黑白说这是对方的错,然后再以一副大度的样子表示“我不跟你计较”并且喋喋不休地指导你应该如何做人。太恶心了。

3. 一些见闻

走在路上也看到了一些非常令我匪夷所思的场面。

比方有一次我进站,过安检的时候前面是一家三口,男人把行李箱站着放上安检机了……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放箱子的。男人放完箱子之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女人在后面把箱子躺下了再赶紧过安检门,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这很难想象,如果在我们家,任何人连这样一点常识都没有,肯定是要被严厉批评的。

比方我们坐动车的时候,旁边靠过道的位子上坐了一个男的,过道里站着一个女的。这个男的全程都在坐着批评这个女的,不停数落她票买晚了、不知道提前买票、买的票位子不好。我简直看不下去,你这么知道你怎么不提前买票,她没提前买票现在也是你坐着你有什么可抱怨的,你究竟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叭叭?????

比方我们酒店楼下的面点,男老板拿着茶杯坐在那里跟客人聊中美关系,女老板只是在厨房不停擀面、煮面、麻利地端出来一碗碗面条,然后男老板时不时嫌她动作太慢。

太多了,我对所有这些场景都完全不能理解并且觉得恶心。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能理解,毕竟我也是中国人,但我确实没有在真实生活中这样密集地见到过这么多如此毫无道理又理直气壮的男人。他们对别人的要求很高,无论是认识的人还是顾客甚至是路人,但对自己毫无要求,任何错都是别人的,不是别人的也是别人的。这实在令人无法与之进行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和互动,跟他们互动给自己添堵和气死的可能性太高,但别说在那里生活了,哪怕是旅游也很难不跟男的打交道。到最后我甚至产生了一种真实的“如果陕西男的全都死光那陕西女人应该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的极端想法。


太白山还没爬,我显然还得去陕西,但今年不行了,今年在陕西吃了太多野爹的苦了,我觉得很不幸。以后再说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