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自由三问
1.在你的生活中,你感受到最不自由的事情是什麼?這些不自由的源頭是什麼?
关于人生追求的问卷里,A财富 B家庭 C事业 D地位,选项里没有“E其他”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里,让我感到不自由。这种隐隐约约的窒息感被李志《黑色信封》如此描述:
他说这世界是不是我们的/我应该穿什么、吃什么/如果没有人看着我/那该有多快乐
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来源于,各种因素叠加后的结果,只有在与西方社会对比的情况下,才能明了。接下来将在我已知的范围内对其中的宗教因素进行解释。
大陆没有西方那般对于”法律“本身神圣性的尊重。现在大陆的法制社会的法=术,依旧是人治,法律无法拥有自己的神圣性与地位。再往前追溯,大陆地区缺乏西方基督教背景(如契约精神),无法形成对于上帝这个无处不在的神圣他者的共识。再加上,汉民族的宗教与文化界限模糊,宗教更像是作为一种”术“或手段存在。我们在经验里难以体会共同他者的存在,比如对国民国家的理解只限制于”内“与”外“,”华夏“与”夷族“,”小家“与”大家“的框架内。这样一个追求现世生活的社会里构成了,我们更倾向集体主义,而不是追求个人主义。如今这种集体主义倾向,经过公立教育系统不断地复制。(如何被复制,就不展开了,重要原因与官方提倡的线性历史观有关)
在大陆集体主义有这些特点:讲究集体统一感,不鼓励个人出头。集体优先于个人,危机关头个人需为集体贡献或牺牲。虽说现实里,集体的范围可大可小,个人总是被假设为”是他人而非自己“。但基本这种集体主义的言说是被认同的,并被频繁用与解释个人与集体关系冲突之中。
我认为即便改革开放工业化后,这种集体主义倾向并没有被改变。如此,人生追求的答卷里没有”E其他“这样自由发挥的选项,只有代代传承最经典的四个选项——A财富 B家庭 C事业 D地位。
2.自由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自由对于托克维尔来说是一种爱好;对于《进击巨人》的艾连来说自由是摆脱现有的束缚;自由对于加缪来说是面对残缺时所具有的意志。
对于我来说自由是一个兴奋剂。在思考关于自由的问题过程中,内心可以狂妄起来,挑战现有的思维方式,不至于过早的固化。可以说自由是一种摆脱现有束缚的爱好,以及最后悲剧收场时,那份坚强的意志与接纳的勇气。这便是自由的意义所在。
3.在你的理解中,自由和正義,自由和平等,是什麼關係?
要在哪种社会框架下讨论呢?我个人赞同的是曼海姆所提倡的相关主义立场——并不存在绝对的唯一真理。所以,这个问题将会在大陆的社会背景下讨论。
【自由和正义的关系】
在大陆的教育下,自由总是带有”自私自利“的负面色彩。自由很容易被视为对于正义的威胁。因为在尊尚集体主义的思维框架里,正义在多数人(集体)手中,自由被贬低为个人只为一己私利的举动。与此,不禁疑问有集体的自由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那种集体的自由是不是仅限于个人主义的累加而成的集体?
我并不认为集体只是个人的累加,人群聚集会变成另一种样态。自由和正义的关系目前无法给出答案。
【自由和平等的关系】
自由和平等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当代民主主义的追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是以道德追求为前提进行讨论,自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强调机会平等。罗尔斯在个人对他人的关系中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我认为可以从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入手,这想法多少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影响。
我认为自由是一种体会,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只有感觉到了自由才有可能感觉到平等。
当一个人拥有个人意志,才有可能体会到自由的滋味。就像我们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对自己的外在形成全面的认识,才有可能自己思考和计划如何搭配服装,而不是只听他人的指挥。
一个拥有自我意志的人,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对比出什么是平等,无论是机会平等或是结果平等。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