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自我價值

真正的勇敢、無所畏懼,是面對未知能正視自己的情緒、梳理並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站穩腳步,昂然的面對或堅定的做出其他選擇。。
Photo by Vadim Bogulov on Unsplash

孩子要上台演講會恐懼,絕對不是跟他說不要害怕!因為沒有效。

孩子難過了,絕對不是跟他說不要難過!因為沒有效。

如果有表面上的效果,多數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期待」,少數是因為「習得無助」。

要對方「不要害怕」「不要難過」,就是以為在幫對方解決問題,真實的情況並不會因為「不要害怕」這句話而改善,只會替未來增加更多問題。

只能這樣的方式向對方道德勸說,也是因為自己無法釐清自己怎麼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

把情緒視為禁忌,也因如此,我們就無法正視情緒。

很多時候以為是幫對方解決問題,其實是在教對方「忽略情緒」,然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


自我價值感是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受。從小為了「滿足大人期待」或「習得無助」,不能感覺自己的感覺,自我價值感往往是低落的。

這有一個延伸的背後課題是:自我價值感的形成,是來自於為了符合社會觀感期待的「個人價值觀」還是「身而為人皆值得擁有的價值觀」。

同時「自律」,不是來自於滿足大人期待,而是孩子深信自己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時候會把別人對我的評價,當成是自己的評價。

更白話的直接說法就是:「事情做不好或沒做」等於「我很糟糕」。

長輩對孩子感覺不餓,告訴孩子「因為爸媽在忙沒吃飯很可憐」的評價,是在灌輸孩子覺得「一個人很可憐」的「個人價值觀」。

試想:

「當孩子告知這樣的情況,如何回應才能協助他與自身連結,而不是和別人對他的看法產生連結,避免累積久了就會導致自我價值低落?」


真正的勇敢、無所畏懼,是面對未知能正視自己的情緒、梳理並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站穩腳步,昂然的面對或堅定的做出其他選擇。。

面對不如預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無力,但同時也能知道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唯有正視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讓自己的情緒恣意蔓延。

悲傷而不崩潰

生氣而不發洩

無力而不無望

擁有期待

同時能接受失落

 感受是屬於我們的;我們都擁有它們,而且可以學習如何主導它們。

 沒有做不做得到,而只在於願不願意去學習如何主導自己的情緒,形成真實內在穩定的狀態。

#100種寫字姿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