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今天也在追求幸福71:不期望
早安,今天外頭瀰漫著些許薄霧。
瀕危從小說中看到一位家長的期望,
「我想要你成為好孩子。」
它難以再往下閱讀,被困於自己的思緒之中。
「如果我本來就不是好孩子呢?」
那我是不是該人道毀滅的廢物。
要一個人去成為一種特定的樣子,是多麼苦悶與絕望的事。
勇氣說:
「人本來就不能用好壞區分。」
心魔說:
「生命沒有好壞區分,難道真有半個人不曾忽視地上的螞蟻、打死過吸人血的蚊子,甚至只是飛翔就能引起一片尖叫的蟑螂?」
勇氣說:
「人性無善惡,人性是喜惡,與本能慾望相互影響,構成生命的本質。」
心魔說:
「生命無高低,生命是喜惡,與本能慾望相互影響,導致我喜歡你決定一個生物會成為食物、陪伴動物或是帶來幸福的寶物;我討厭你,決定一個生物會成為繼續生長的活物、孤獨動物或是該死的廢物。」
它們異口同聲說:
「我們情緒才不信奉好壞!」
瀕危懷著恐懼,抱起勇氣繼續往下看,
絕望的孩子說:「我醜陋、骯髒,我本來就是一個壞孩子。」
期望的家長說:「我接納你,我喜歡你,不管你原本是什麼樣子,你都可以努力成為好孩子。」
這是溫馨嗎?這是救贖嗎?
要一個人去成為一種特定的樣子,是多麼苦悶與絕望的事。
瀕危不想期待任何人,也不想被任何人期待,
隱藏在期待背後的,叫做我看你的行為不順眼,是喜惡;
每個人都在追逐滿足自己的價值觀,更多、更多、再給我更多,
所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行為背後隱藏的是喜惡而非善惡。
不然怎麼說明矛盾的存在?
我信奉的必然有人嗤之以鼻,它信奉的我可能不以置否,
善人可能踩死過弱小如螞蟻的性命,惡人可能保護過弱小如珍寶的性命,
人性是喜惡構成的矛盾。
好孩子是相對論,以一個人的價值觀為標準,勢必有一個壞孩子成為它的影子。
可瀕危自認是矛盾的存在,
它做過特定行為去偽裝好孩子,也做過特定行為變成壞孩子,
像它這種不是百分百的好孩子,是不是該人道毀滅的廢物?
內心的苦悶快要將瀕危撕裂,
要一個人去成為一種特定的樣子,是多麼苦悶與絕望的事。
在瀕危狹小的眼界看來,只有喜惡可以拯救它分毫,因為不會引起對立。
我喜歡、你不喜歡;我不喜歡、你喜歡,那有什麼關係,
勇氣告訴瀕危,你有一顆私有的星球,它自己也有,心魔也有,
瀕危可以任憑自己的喜惡,打造星球的風格。不管喜歡、無感,或是討厭,它們彼此可以透過分享,在心靈上欣賞三顆獨一無二的星球。
分享不代表贈與或佔有。
我討厭、你不討厭;我不討厭,你討厭,那有什麼關係,
.只要摀起眼睛,蓋住耳朵,它們還是彼此存在,互不干擾。
建造星球的唯一準則是互不干擾,
情緒只是偵測器,不是引領行為的旗竿,不能成為干涉他人的藉口,
彼此存在,互不干擾,
心球可以彼此吸引,靠得相近,就是不能融合與佔有,
侵略絕對是生命苦難的開始。
既然彼此存在界線,要一個人去成為一種特定的樣子,是多麼苦悶與絕望的事。
晚安,今天瀕危在追求不期望的幸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