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君
建君

台灣台北人。喜歡:ACG,時事,政策,心理學,神祕

口罩與防疫政策的迷思

1.「限制口罩出口」本身並不是防疫政策,而是最基本的確保防疫政策可以施行的戰略手段之一。而目前的討論,都忽略了除了自產和提產之外,還有進口這個選項。台灣口罩進出口總量,台灣生產佔28%強,即使產能翻倍,大約可以滿足約近60%的平時需求。

關於台灣口罩的進出口情況可以參考自由時報的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50687 

重點:口罩的自我生產量不等於供應量,自我生產和進口量,加總後能配置到通路上的才是供應量。而在討論防疫上,供應量要衡量是否可滿足當下的需求量,以及能否滿足政策訂下的目標才有意義。

2.確立地區醫院以上的隔離、確診、篩檢、通報和治療能力,邊境檢疫能力,並且宣導健康管理知識(實肥皂勤洗手、咳嗽配戴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也避免出入傳統市場及醫療院所),並除口罩外提供更多的有助於防疫的工具(例如公共場所的洗手或消毒裝置,快篩能力的建立等),這些由數種措施建立起來的聯合行動才是「政策」。

3.最需要口罩的人並不是一般民眾,而是第一線的醫護救護人員,長時間於密空場所工作的服務業人員,實施自我健康管理的病人等。

4.所以我們還要強化「口罩供應充足與否等於上下一心做好防疫」這個討論基礎的迷思嗎?我認為,在當下的防疫上,台灣要如何避免產生如中國的群聚(TOCC)傳染,才是真正政策目標。這也代表,在社區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健康上,繼續聚集在口罩的偽議題上可能是進一步的提高社會對疫情的恐慌,甚至讓正確的防疫資訊被轉移或忽視,或強化「有口罩等於做好充足的健康管理」的錯誤刻板。

(PS.在以上幾點前提下,「台灣是否要出口口罩到中國」已經是不用再判斷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