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
時時

正在努力起床

三四五月閱讀紀錄

五月读了什么书

五月因为生病了一周,又逢memorial day假期,突然多了很多时间读书,想着把上半年读过的一些(还记得的)书趁此机会整理一下。

  1. how not to kill yourself:这本很惊喜,比起真正的how not to类型书,这本更像是作者本人和人类自杀史的小传。作者作为多次尝试自杀的人,对自杀这种在很多文化中都蛮禁忌多话题表现了非常开放与同情的态度。我本人对于想象自杀并不陌生,因此对于作者展现的同理心与不试图站在高点拯救任何人的做法并不感到反感,当然也理解一些人会批评这本书的指向性不够积极甚至leading。其他难以忽视缺点的话是有点啰里八嗦加上一些没什么技巧的引用手法......这些大概见仁见智了。

  2. Pleasure Activism : 打开这本之前以为这是另一本covid后anti-productivity的读物,但这本比想象中更激进,从女性/queer角度呈现pleasure的可能性,为了解放而追求pleasure的立场非常有趣。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社群、性生活和drugs。

  3. 审判:这本老早以前读过,但看完beau is afriad之后又翻出来再读一遍,因此这次的重点当然是找寻与beau is afraid的相似之处......beau与K同为困惑于自己罪行的人,一个是治不好的mommy issue,另一个是找不到公理的世界,beau站在母亲家的楼梯上便是K站在法的门前。失序的世界是卡夫卡笔下永恒的主题,若真是以审判为灵感,beau is afraid的天马行空便也很理所应当。另外一个意外发现来自于后记,它提到灵感之一是卡夫卡被未婚妻及其朋友围怼的经历,就是说不这么小心眼也写不出这么曲折的情节…….

  4. How to Think Like a Woman:大概是上半年最喜欢的一本了!作者在哲学系读博士时既少见女性同侪,也读不到什么女性作者读读物,即使偶然通过课程了解到女性哲学家,她们也不过是作为哲学史的边角料出现。本书为被遗忘的女哲学家作传,同时穿插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作者从这些天才的、努力的、被遗忘的女性哲学家身上看到自己,两条线交错又相互映衬,读来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mary wollstonecraft的那一章读得我频频鼻酸,以前仅知道她是Mary Shelley的母亲与写过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但却不知道她是那样勇敢又富有生命力的人物,还写过一些以家庭主妇出走为主题的小说,下半年要找来她的传记读。

  5. Saving Time: Discovering a Life Beyond the Clock:这本算是anti-productivity书籍了,近年来类似的书很多,但这本讲时间的人类史就很有趣,对时间进行多文化角度的解读,反对单一的时间概念就是反对效率至上的资本主义传统。惊喜的一点是作者居然提到新疆的时区问题。记得高中时晚上我们快九点才下课,要快十点才吃晚餐,还要赶在十二点一点前睡觉,每天都忙死忙活,长大之后才知道并不是我所谓的“时间管理能力”有问题,而是更大的系统性不公,很意外这本书会提到这个,被看见真好。

  6.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这本实在太火了,从年初借到五月才终于借到,本来没什么兴趣的,但听了一章一下就get到了,甚至上班时间听太入迷导致得加班赶工…….很久没有读这么温情的小说,讲述两位童年时期的伙伴长大后一起做游戏创业的故事。小说横跨十几年,有coming of age,有女性在科技业界的困境、有少数族裔在职场的境遇、也有身心障礙者找寻容身之地的难处,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很好,难得地既有representation又读来自然流畅,是page turner但又不过于drama,非常推荐。

  7. Frankissstein: A Love Story:frankenstein的retelling,很有趣,看jw如何用n种人物表现trapped in the wrong body。

  8. Anna K: A Love Story:这本也是有声书。听说这本是Anna Karenina才借来看,没想到是纯纯的ya,比起Anna Karenina更像gossip girl或crazy rich asian,节奏很快也很好读,感觉会是不错的beach read。

  9. The Psychology of Money:无需被名字里的psychology唬住,并不是严肃的社科读物,畅销书口吻的理财建议,感觉有投资经验的人读来会有更多收获。

  10. American Fever:感觉可以和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一起读。故事讲述一个巴基斯坦女孩到美国交换十个月的见闻,寄宿家庭有与她年纪相仿的美国teenager,两人迥异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看点。在这个移民潮的时代,不加指向地批评某种文化或宗教对人们的相处并无助益,而作者对这种文化的冲突提供了珍贵的视角,很喜欢。

  11. 不只是厭女: 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 厭女的力量越強大? 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每章以案例开篇,一点点剖析厌女现象的表征与内核,从家暴、恐怖分子讲到总统选举和堕胎,比起上野千鹤子那本小书来说,这本写作风格较为严肃,关注当下美国社会,更像是案例分析,讲解也更细节深入。

以上就是三四五月(还记得)的阅读记录,时间过得好快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