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閱讀筆記《罵不還口,你傻呀?這樣反擊,遠離被酸、打臉、嗆爆的心塞人生》

★每個人都受過言語的無妄之災波及,各種心悶、不吐不快、委屈、「好想贏」,讓日本PTT(2ch)創辦人、江湖人稱「駁倒王」帶你找到出口!

●能否駁倒對方,關鍵就在於說話的方式是否有說服力。

說服對方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就是「邏輯」和「事實」。比方說,小學生和大人爭論,只要小學生在邏輯或事實上取得優勢,是有可能說服大人的。即便大人再怎麼堅持「一加一等於三」,當小學生說「錯,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就是小學生取得了勝利。

只不過問題在於,誰來判斷這場爭辯的勝負。其實當兩人在一對一爭論的情況下,是分不出輸贏的。

假設小孩與父親爭辯,問母親:「媽媽,爸爸說一加一等於三,但一加一應該等於二對不對?」

「對呀,一加一等於二,爸爸輸了,你贏了。」

母親這個「裁判」角色的存在,才能確定小學生的勝利。


●辯駁力亦即有說服力的說話方式,而我們要說服的對象不是跟你爭辯的人,而是周遭觀看爭辯的人。

若沒理解到這點,就無法消除爭辯時的煩躁感。

說話不但要有邏輯和有事實依據,同時也要給予圍觀者「這個人講的是對的」印象。這就是我所說的「辯駁力=有說服力的說話方式」。


●不要說意見,說事實

我說話時幾乎不帶情緒,絕大多數都是以事實為基礎發言,因為推翻事實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比如說,當你陳述「狗吃魚」這件事時,別人想讓「狗不吃魚」這個反對意見成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狗真的吃魚。當你給對方看狗吃魚的影片後,討論就結束了。

無論是運動、遊戲,還是工作,有勇無謀地挑戰高難度的事情,最終會招致失敗。企圖推翻事實的行為就是如此。


●「喜歡」「討厭」有辦法說服別人嗎?

不以事實為依據,而是用「我喜歡」或「好有趣」這種個人主觀的評價及判斷進行討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在商務場合,「因為我喜歡所以這樣做」的說法很常見,但對於沒有答案的問題,交給別人做才輕鬆又有效率。

比方說,我盡可能不碰設計和取名的領域。即便是好的設計、好的命名,最後還是會以「喜歡/討厭」的主觀判斷為根據。也就是說,即便你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正確答案、拿不到一百分。

「做得真好」「但改成這樣應該更好吧?」「好的,我再修改」;修改完後,「改得真好」「但改成這樣應該又更好吧?」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所以永遠修改不完。

相對於此,我寫的程式只要跑得動,大概就接近一百分了。

即便如此,在公司的會議上,有時必須針對沒有答案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必須在商品設計A案與B案之間做出決定時,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按照高層說的話做就好。

你覺得A比較好,但高層覺得B好的時候,爭辯就到此結束。不要死纏爛打,堅持己見。如果硬是讓自己支持的A通過,一旦失敗,高層可能會指責:「我就說B比較好吧!」順著高層的意思選擇B,失敗了至少不會受到責備。

為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脣槍舌戰,只是浪費時間。直接回說「那不關我的事」,趕快結束討論比較好。


●取得同情就贏了

我認為被攻擊的一方比較有利。無論是電視或網路上的談話性節目,還是商務場合的爭辯,其實都是「有觀眾的爭吵」。由觀看爭吵的人,判定哪一方獲勝。

在這種辯論場合,關鍵就是如何在觀眾面前營造出可憐受害者的形象。

社會上大多人喜歡站在受害者那邊。所以「我是受害者」的訊息越強,觀眾對自己的印象就越好。

也就是說,持續扮演遭受責備、斥責的可憐人,就能夠獲得「好可憐」的同情聲浪,增加同夥,最後贏得勝利。

因此,越是難吵贏的議題,越要在人群面前爭論,甚至可以故意提高說話音量,引起別人的注意。

在談話性節目上,如果碰到不懂的專業術語,我都會老實詢問「什麼是○○?」但有些來賓會擺出「連這個都不懂」、瞧不起人的態度。

這時就是吸引大家注意,讓觀眾同情你的大好機會。你可以說,「詞彙量不足,對不起」「社會經驗不夠,真抱歉」「能力不好,真是對不起」,像這樣展現自己是因為不夠聰明而遭受責備的受害者,也就是弱者的立場。

對我來說,道歉一點也不痛苦。就算要跪在地上磕頭謝罪,我也可以毫不掙扎地跪下去。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道歉一點也不沉重。對我來講,道歉只不過是開口發出「對不起」的聲音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當我覺得要是不被罵一定贏不了的時候,可以輕鬆說出對不起。


●選擇適合攻陷對方的方式進行對話,並將話題帶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動物也會運用這種手法,想捕獲眼前的獵物時,該往右還是往左,牠們都是在進行了某種程度的預測後才出手的。觀察對方的行為舉止,預測對方會如何行動,都是下意識的行為,

人也是如此,比方說,在新宿車站這種人潮擁擠的地方行走時,大家都會一邊避開人潮一邊往前走,這樣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預測了周遭人的行動—「這樣走不會撞到人」,大家都下意識地建構了模型。在溝通時有意識地使用這種技巧,便能逐漸累積不同的思考模式。

如此一來,不僅能讓討論順利進行,即便是普通的對話也變得有趣多了。

總之先隨便丟顆球,提問就對了。


●我認為在思考點子之前,先找出有決定權的人動機在何處比較有效率。

因為一旦搞錯對方的動機,很有可能提出牛頭不對馬嘴的點子,變成是自己自作多情,被對方打回票。

用迂迴的例子來說,就像從量販店以低價進貨拿到網路上轉賣,每件商品賺取的金額雖然不多,但營業額累積下來也是不錯的生意。用三萬元進貨,以四萬元賣出,這樣下來一年也可以進帳好幾萬。

如果有決定權的人拘泥於表面數字,即便企畫不漂亮、不好看,提案者只要讓業績數字往上提升就好。

重點是不要搞錯目標。

有決定權的人期望什麼,才是真正的目標,自己的願望,只是自己擅自訂定出來的假目標罷了。


●說服別人時,如果落到必須爭辯的地步,其實並不聰明。換句話說,誘使別人順著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讓對方以為是自己想出來的,才高明。 比方說,我經常推薦朋友買書,我向對方說明有趣的地方之後,朋友就會跑去買。

那是因為朋友聽了我的話後感覺很有趣,想買來看看,絕對不是因為「不想買」對上「這本書很有趣一定要買」這種辯輸贏的結果。

「這本書說了這些這些,是不是很有趣?」「嗯,感覺不錯耶。」讓對方處於這種放鬆的狀態,對話才好進行,因此當對話走向劍拔弩張,必須到爭辯才能服人的地步,只是二流。


●每次踩到別人的地雷時,我經常會轉念,想成這可以作為跟朋友聊天的,如此就不會一直把失敗掛在心上。

反過來說,當話題沒有場合、對象可以說,無法切換意念才難受。

總而言之,為了讓自己即便踩到一堆地雷,也能覺得可以在聚餐的時候說給大家聽,結交能輕鬆談笑的夥伴,或許是最好的地雷因應對策。

如此一來,踩到地雷時反而會覺得「太好了」。

順帶一提,我非常謹言慎行,就算踩地雷也會做到即使爆炸也不會炸飛自己的地步,所以對我來說,被臭罵也沒什麼風險。

我不會煩惱被對方討厭的話怎麼辦,而是會想像被討厭了、一輩子不見面也不覺得困擾的畫面。

也就是說,我會先假定好最糟糕的情況,即便踩到地雷也能不置可否地結束。


~西村博之(Nishimura Hiroyuki)/1999年創立BBS匿名留言板「2ch」,擔任管理員;2005年創立「Niwango, Inc.」,兼任董事;2006年創辦「NicoNico動畫」;2009年宣布讓出2ch的經營權,接任英語圈最大匿名留言板「4chan」。

~《罵不還口,你傻呀?這樣反擊,遠離被酸、打臉、嗆爆的心塞人生》

~《論破力》


#罵不還口你傻呀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罵不還口,你傻呀?》】↓↓

https://whitehippo.net/2_YMd

【金石堂購買《罵不還口,你傻呀?》】↓↓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