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34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34

經文: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此為觀世音菩薩示現為比丘、比丘尼的身相,教化好樂修學佛法,割愛辭親,發心出家修道,奉持淨戒的眾生,為說相應的法門,使其成就,滿足所願。

由於眾生的發心與喜好,想要出家修道,或成為在家弟子,在本章中,逐一說明觀世音菩薩化現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為說妙法,令得滿願;而《普門品》則將四眾弟子合在一起:「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該以出家或在家身分得到救度的話,菩薩便化現為相應的身相。

有些人很想出家,可是卻有種種障礙,或是家人反對,或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小,肩負著許多責任。一部分人則是為了逃避現實,事業失敗,感情受挫,以為剃了頭、出了家,遠離世俗便可看破紅塵,從此青燈伴古佛,與世無爭,實際上是避懶偷安,實不可取。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這不是貶低文臣武將,而是出家確實不容易,要如大丈夫一般,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為了破無明、識本心,還要能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絕非是等閒之輩。

理想上,我們希望家是美滿快樂的,是幸福洋溢的,然而一切無常不長久,不可能像童話故事那般,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僅如此,親人家族之間,常是伴隨著許多的貪欲瞋恚、鬪訟諍亂等種種的惡法,互相仇怨敵視,甚至告上法庭,說實在的,世俗家不是真正的功德善法之家。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2云:「出家者為滅垢累,家者是煩惱因緣,是故宜應極遠離也。」,家可以說是煩惱的因緣,應該要遠離之,因此出家是為了滅除垢染累贅。

出家也可分為三種:

1.身出家心不出家 外相是個出家人,剃除鬚髮,披著袈裟,住在伽藍,可是心裡面卻想著家人,貪著名聞利養,那就只是身出家心不出家。

2.心出家身不出家 有些人因緣不具足,內心嚮往出家修行,可是苦於現實環境,無法如願,修持淨行,像個出家人,如八大人覺經云:「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即為心出家身不出家。

3.身心俱出家, 最好的情況是,身在寺院,心向於道,降伏煩惱,弘法利生,這便是身心都出家。

《大般涅槃經》卷11云:「居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由之而生。出家寬曠,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若在家居,不得盡壽淨修梵行,我今應當剃除鬚髮,出家學道。」能有深刻的體會與認知,才能發善心出家,從出世俗家,進而能夠出煩惱家、出三界家。

學佛修行可分為在家出家,出家當然是最好,但也無需勉強,在家修行亦未嘗不可,端看個人的意願。如維摩詰居士家財萬貫,卻能賑濟貧窮,樂善好施,供養三寶,布施僧眾,甚至出入妓院賭場,為尋歡作樂的人,演說妙法,實為在家眾的模範,下一段經文便接著提到優婆塞、優婆夷。

「比丘、比丘尼」,為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女人。

《大智度論》卷3說比丘有五種意義:

1.乞士 《法華義疏》卷1云:「比丘者,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於法,不為比丘。」向上從如來乞法,長養法身;向下從世人乞食,滋養色身。一般乞丐不一樣的地方,便在於有佛法的滋潤,清淨活命,因此名為比丘。

2.破煩惱 出家修行就是為了破除煩惱,了生死,得解脫。

3.出家人 譬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名稱,漢族、胡人等,比丘名為出家人。

4.持淨戒 出家人受戒時,自言:「我某甲比丘,盡形壽持戒」,故名比丘。

5.怖魔 出家剃頭,穿上袈裟,於受戒時,魔王生起恐怖心,為什麼呢?魔王便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同佛陀所說的:「有人能剃頭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漸漸斷結,離苦入涅槃。」這個人由於修行的緣故,慢慢的會斷除煩惱,遠離苦惱,入於涅槃,因此魔王與其子民,心生怖畏,擔心魔子魔孫將會變得越來越少。

如果有人想要專心向道,修學佛法,持守淨戒,那麼出家會比較好,如《大智度論》卷13云:「居家生業種種事務,若欲專心道法,家業則廢;若欲專修家業,道事則廢;不取不捨,乃應行法,是名為難。若出家離俗,絕諸紛亂,一向專心,行道為易。」由於在家眾的事務繁忙,沒有辦法專心於修行,道業與家業難以兼顧,是故修道為難;出家人遠離世俗,可減少紛擾雜亂之事,能一心一意的修學佛法,出家可以有更多時間修行,是故修道為易。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如果有男子女人喜好修學佛法,厭離世間塵勞,一心想要出家,先受持沙彌(尼)十戒,進而登壇受具足戒,比丘持守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持守三百四十八條戒。「禁戒」,意為禁非戒惡。

「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有了出家的心願,一心一意的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菩薩便會在這個人面前,化現為比丘或比丘尼的身相,為他(她)說戒定慧三無漏學,以及清淨梵行之法,令他(她)成就出家持戒的願望。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