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31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淺說31

經文: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此為觀世音菩薩示現為居士的身相,教化喜愛談論嘉言典章,勉勵鼓舞他人,又好清淨閒適,悠然自居的眾生,為說相應的法門,使其成就,滿足所願。

「居士」,一開始是指印度種姓制度中,第三吠舍種的富豪。吠舍包含農民、畜牧業、商賈等平民百姓,向政府繳納稅賦。有些人頭腦好,善於經商,積聚財富,家業富盛,飛黃騰達之後,社經地位高人一等,即是居士最早的含義,後來演變為居家之士,在家學佛的人。

《維摩義記》卷1云:「居士有二:一、廣積資產,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在此說明居士有兩種,一種是家財萬貫的大富翁,一種是修道有德之人,第二種不是指道家、道教的道士,而是在家學佛,通達佛道的人。

《雜阿含經》卷33‧927經說,居士應該具足五種條件:

1.信具足 學佛的信念,要能堅定不移,絕不三心二意,不會認為有也好,沒有也罷,知道學佛可以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因此對於三寶有絕對的信心。

2.戒具足 學佛初步是皈依,接著是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持戒是學佛最基本的德行,也是完備人格的必要條件,今生可得安樂,來世至少都有人天福報,更可為往生淨土之因,因此能清淨持守。

3.聞具足 學佛之後,有信仰、有道德之外,還要能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才能正確的認識佛法,以此增長智慧,消除邪見,所以《大寶積經》卷50云:「多聞解了法,多聞不造惡,多聞捨無義,多聞得涅槃。」一切善法功德,皆是從多聞熏習起步。

4.捨具足 捨即是布施。信、戒、聞是自利,對自己的修行來說,仍是不夠圓滿的,因此應該要付諸行動,為他人謀福利,勤做公益慈善,隨分隨力的供養三寶,樂施財物,扶貧濟困,平等布施。

5.智慧具足 學佛最主要是捨離執著,了生脫生,度化眾生,行菩薩道,因此需要有真實的智慧,那麼就要從聞思修下手,方得了悟真諦。有了般若智慧,便能斷煩惱得解脫,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與真實義。

學佛的人,應該要盡力達到上述佛陀所教導的五種方法,讓自己圓滿此五法,具有大乘菩薩的風格,成為名符其實的居士,這是在家學佛的首要目標。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如果有眾生喜歡談論古今中外名人雅士的嘉言懿行,提攜世人,可供學習,作為典範。喜好遠離塵囂,悠然靜謐,安然閒適,樂道自居,或看看書,寫寫文章,研究學問,修習佛法。

「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有此願望,能一心一意的向觀世音菩薩祈求,恭敬禮拜,稱念聖號,廣修福德等,那麼菩薩便化現為居士的身相,在這個人面前,為說三皈五戒,修身養性之道,令其成就,滿足愛談名言、清淨自居的願望。

唐代的龐蘊,是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居士,家裡面經濟富裕,然而一家人都學佛習禪,不為物欲所染。龐運初參石頭希遷禪師,已略有所悟,後參馬祖道一禪師,而徹悟心性,便將金銀財寶丟到湘江,自此便和家人編竹為生,以道自娛,過著農禪躬耕的簡樸生活。

有一天,龐蘊一家人談論著佛法,龐居士率先說道:「難難難,十斛芝麻樹上攤。」,煩惱習氣那麼多,如同千軍萬馬蜂擁而上,修行實在是太難了,就好像把十石的芝麻,全部攤開在樹上曬,修行真是難哪!

這時候,太太龐婆不以為然地說:「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修行太容易了,那有什麼難的呢?百花小草盡是祖師西來意啊!如蘇東坡所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一切萬物都是禪機,都蘊涵著佛法的奧義,禪的精隨無處不在。

女兒靈照聽了之後,便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睏來眠。」,修行不能說是難,也不是件易事,肚子餓了就吃飯,疲倦了就好好休息,只要保持平常心,當下即是禪,如唐代永嘉禪師的《證道歌》說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隨時隨地皆可體悟,行住坐臥都可以作為觀照的境界,此心此念,轉得過便是易,轉不過事事難。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