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生贄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

(编辑过)
「沉浸體驗」似成顯學,然而這些包圍欣賞者的影像,到底帶給欣賞者知識上的饗宴?親臨實境的體驗?一場絕無僅有聲光刺激?或者,欣賞者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參與了一場實驗,成為數據的一部分?

沉浸共感度:★☆

製作國:臺灣 / Taiwan、Italia/義大利、USA/美國
年分:2021

2021年起,沉浸式體驗似乎成為顯學,既有藝術創作,亦有娛樂作品,還起了,沉浸式體驗使藝術娛樂化是否適當的討論,而《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即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例子。

《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是翡冷翠文創有限公司所舉辦的《會動的文藝復興》展覽的一部分,該展覽展示文藝復興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波提且利、卡拉瓦喬等5位藝術家作品,非真跡,而是複製畫、臨摹畫,以及影象化及數位化作品,一般展區常識性介紹各作品特色,並且製作AR讓參觀者以手機和名畫互動,《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像是一般展區的結語。

投影範圍除了前後左右還包含地面,因此號稱540度投影。(圖片來源:https://www.firenzeculturex.com/)

《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投影的內容,即是一般展區的畫作。如果在一般展區沒有仔細觀看說明,對藝術史亦無一定程度的了解,就無法體會為什麼A畫作和B畫作同時投影於左與右的牆上(藝術研究領域常拿這兩張畫進行比較),或是為什麼要放大某畫作的局布(通常是畫家在該處埋了一些謎題或巧思)。

播放「540環場沉浸體驗」的展間是一楝長方體建築,投影於前後左右(環場一圈360度)及地面(很空虛的180度,加上先前環場360度,共540度)。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包圍欣賞者」即為「沉浸式體驗」的定義?又考慮人類的生理極限,人類的視野水平210度、垂直150度,根本無法同時顧及前後左右及地面的畫作,這樣的投影方式只有炫技,幾無傳達與展示的功能。

《會動的文藝復興》的展覽動線設計,參觀者必須穿過《540環場沉浸體驗: 眾星閃耀》才能離開展場(前往紀念品販賣區)。假設參觀者完全不想停留,急急穿越離去,也不會有任何遺憾與損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