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邊的卡列寧
河堤邊的卡列寧

無法定錨的雜食動物。找不到人的時候通常是在電影院。

關於那些看《TÁR塔爾》時可能反應不過來的事(微劇情雷)

最近幾天在電影院看了不只一次《TÁR塔爾》(2022),發現滿多頗有深意的台詞或是笑點滿多觀眾沒有反應過來,雖然知道這部片進入的門檻有點高,但還是覺得錯過有點可惜,想說筆記幾個個人發覺的有趣彩蛋。

以下大致依劇情發展時間序寫,含微雷,如果不想被暴雷可以看完片子再回來看,不過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寫一寫就能輕易暴雷的電影。

1. 由《燃燒女子的畫像》的畫家Noémie Merlant飾演的助理Francesca,儘管片中從頭到尾都沒有被連名帶姓提到過,但後段曾丟出該角色的姓氏Lentini——而Francesca Lentini就是這部片在紐約的Line Producer。仔細看End Credit(好吧雖然以這部片來說實在有點不知道該不該叫End Credit)應該可以看到,在NY Unit那頁的最上面一行。

2. 開頭的講座戲中,Lydia Tár(Cate Blanchett飾演,下稱凱特布蘭琪)比較了自己和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在樂曲詮釋方法的差別,Tár提到自己在意的是曲子的「卡瓦納」(Kavanah),在希伯來語有「意圖」的意味。解釋完之後主持人說了一句「在場各位現在對這個字可能有很不一樣的理解。」全場哄堂大笑,為什麼?

這就要回看一則美國政治新聞了。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提名Brett Kavanaugh(常譯為卡瓦諾)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消息公布後,任教於帕羅奧圖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指控Kavanaugh在1980年代時與他的友人曾意圖性侵自己,最終因逃脫而未被侵犯,這項指控在當年的大法官任命聽證會上成為全場焦點,CBF當年也被請到聽證會現場做陳述。

3. Tár在茱莉亞代課的那場戲是一鏡到底。

4. 在一次劇情發展至當時為止意圖還不明的手機對話紀錄畫面中,出現了背景拍著Tár的飯店房間裡的一台平台式鋼琴,訊息上寫道「普拉西多・多明哥的房間」(Plácido Domingo’s room)。

多明哥與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卡列拉斯(José Carreras)並稱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但多明哥近年被爆出對多位女性聲樂家有權勢性騷等不當情事,不從其要求者情況最嚴重可能從此被斷絕在樂壇發展的可能性,相關指控最早可以溯及到1980年代。

不是很確定這段畫面代表的是Tár真的住到了多明哥曾經住過的飯店房間,還是預示了Tár後面揭示的劇情發展?也許兩種都是,或許也有第三種可能是,訊息中的多明哥指代的是有類似行為的Tár。

5. Francesca曾轉交一本包裝起來的書給Tár,說是有人寄放在飯店櫃檯要送他的,但沒有留下卡片或署名,不知道是誰送的。Tár上飛機打開包裝之後,發現是一本Vita Sackville-West的《挑戰》(Challenge)(這裡看了好幾次才終於看清楚是誰的什麼書),而這位VSW就是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同性戀人。以上對已經看過這部片的人來說應該已經足以成為線索,猜測出送書的人是誰了。

關於Woolf和VSW的相關影視作品,可以參考《Vita and Virginia》(2018),還有不直接與這段關係有關,但還是好看到不行的《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

6. 樂團排練場景部分德文台詞是沒有任何字幕的,主要是靠凱特布蘭琪的表演讓你「感覺」他要樂團做出什麼「感覺」,但其實那些空白裡也有戲。在一次排練時,Tár對樂團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夠滿意,叫停全團之後用德文解釋、下了一些指令,最後這樣評價他們的表現: Jetzt Sie spielen das wie eine Etüde,「你們現在像是在演奏練習曲一樣。」(Now you play this like an étude.)

這段如果回去看劇本會發現一些差異。這部的劇本在德文的地方會寫德文,後面加註英文翻譯,而在這一段劇本上寫的是英文的 You’re playing like an--uh, exercise.(你們現在演奏得像是,呃,在做運動。)不知道中間是經過了什麼樣的溝通,才變成最後在電影裡呈現的那個樣子,但對演奏者而言,用「練習曲」(étude)可能比用「做運動」惡毒多了。幾乎是只有血肉沒有靈魂的意思。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是,《TÁR》的劇本還會在排練或是演奏的段落,標示這邊要演奏哪一首曲子哪一樂章第幾到第幾小節。)

7. 片中的關鍵曲目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次出現在Lydia Tár的排練,最後一次出現在Tár在眾目睽睽之下暴打接替演出的指揮(而且對方拿的還是Tár的指揮用譜,對主角來說大概像是寫完的論文被別人整碗端走拿去發表),第一次出現的第一個音,跟最後演出事故被打斷前的最後一個音是一樣的。

加碼:這個設定在電影裡刪掉了,但在《Variety》邀請每年受矚目電影的演員對談的特別企劃Actors On Actors,《TÁR》凱特布蘭琪和《媽的多重宇宙》楊紫瓊的對談裡面,凱特提到原本劇本有一個設定是這位指揮的雙親都是聽障人士,但Tár自己有恐音症(misophonia),所以天生聽覺極度敏感。

一個讓人有點在意的點是,預告裡有好一部分的畫面最終是沒有出現在電影裡的,本片的「概念專輯」——由片中多次提到的唱片公司DG所發行,事實上DG也是古典音樂領域的重要唱片公司——也有部分曲目並未在片中出現,雖然專輯有明確說收錄曲目「來自或受啟發於本片」,幾首曲子沒出現在電影裡是可以想像的事,但還是讓人好奇《TÁR塔爾》在最終面世的版本之外,還有多少故事?目前本片片長已經來到158分鐘,如果是「未刪減版」又會是多長、長什麼樣子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