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璟
洪瑞璟

熱愛歷史,喜愛運動的學生,熱衷寫文章。今年是會考戰士,希望能靠寫文章存一筆錢,出社會時買一臺大電視給爸爸(爸爸總嫌家裡電視不正常)。

臺灣109年度教育會考的不合理

我今年是一個國三生,經過這幾次模擬考下來,再加上我對會考規則的了解,我其實發現有幾點相當的不合理,以下是我的見解。


1.不求特別強只求都可以的計分方式

假設:

甲五科分別考了A++,A++,A++,A++和B++,作文6級分,總點數102點

乙五科分別考了A,A,A,A和A,作文0級分(可能睡著了),總點數75點

試問,誰排名比較前面?

答案是乙!原因有二,第一,甲有一科的等第只有B,所以在排序時就會被編入「4A1B」組,而乙則會被編入「5A」組,5A組是排在4A1B組前面的,所以乙的排名在甲前,第二,作文在會考作用超小,除非你等第和點數跟別人一樣時才會拿出來比,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無法教出菁英及頭腦靈活之人,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比較難表現出來的,就是你一科考了全對,別人錯了三題,可是等第出來都是A++,一般人根本沒注意到後面的差異,因為根本不會反應在成績上,你會不會覺得很嘔?

2.自我安慰的範圍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國中三年級最後幾個單元並沒有列入考試範圍內,但高中課程照樣得上,國中沒教的難道還要叫高中老師重教嗎?有的老師是會把所有課程通通教完,但這些老師大部分都是在私立學校(我就讀的就是私立國中),因為私立學校收了錢不想教也不能不教,不然家長會跳腳,但這樣對公立學校的學生不公平,我有一堆同學都待在公立學校,他們幾乎都沒上最後幾個沒考的單元,這樣反而無法達到實質平等。

3.一次定生死

有些人他們就是在會考當天無法正常發揮,不管是因為當天生病或是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他們當天沒有拿出應該有的表現,相對的,有些人就是當天運氣特別好,題目都給他矇對了,這樣無法測到真正優秀的學生,而前面幾次的模擬考也變得毫無參考價值,我認為,應該在會考之外多設一個管道來給這些學生,反正現在不是也在提倡多元管道入學嗎?例如拿前幾次的全區模擬考成績來推薦錄取等,都能大致上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4.還是得考試的免試入學制度

免試入學的分數算法是會考分數佔30%,其他部分依據不同地區所採取的分數就會有所不同,但其中,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另外70%的分數都有夠好拿!以中投區為例,除了清寒家庭的3%我們一般學生拿不到外,其他根本隨便做都有,結果到最後還是得看會考成績來定高低,「免試入學」形同虛設,要就把它規劃完全,不然就是都不要,弄了個四不像,大家也都看不懂,這是何必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