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洛夫
蘇洛夫

多維新聞記者,專職分析產業政策、經濟,偶爾發癲罵一罵政府

台灣晶片換疫苗 恐怕又是一場白日夢

全球當前最熱的產業議題,一為晶片,二為疫苗。車企在新冠肺炎期間砍了晶片代工訂單,但是錯估了汽車需求量反彈,車用晶片供不應求延宕了汽車生產。除了汽車外,在5G、AI、物聯網等技術成熟發展的背景下,手機、家電及各式遠距設備等晶片需求亦有爆發式增長。晶片給各式設備增添了極大的附加價值,因而可以說晶片的供給決定了經濟發展繼續向上突破的上限。

自2019年底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各主要經濟體因擔憂疫情擴大,因而頒布各類限制集會、異地辦公、宵禁甚至封城等措施,致使企業運作受到限制而導致經濟成長普遍下滑,各國無不寄望疫苗落地,以結束這類措施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因而可以說疫苗的供給決定了經濟活動可以保住下限到何種程度。

晶片的供給決定了經濟發展繼續向上突破的上限,疫苗的供給決定了經濟活動可以保住下限到何種程度,這倆在臺灣神奇的成為混為一談的話題。(新華社)



台灣防疫前期猛如虎 後期會蛇尾?

台灣在新冠肺炎前期疫情防控得宜,企業停工的情況較少,而疫情催生的遠距設備需求讓台灣的電子半導體產業滿手訂單,產能供不應求;在前台灣經濟部長沈榮津的指揮下,台灣政府協調廠商組織口罩國家隊,確保了台灣的口罩供應無虞,也為台灣企業不停工及沈榮津升任行政院副院長貢獻了不少心力。儘管期間有發生口罩之亂、陸製口罩混充、口罩地圖不管用等負面事件,但總體來說口罩國家隊在防疫四本柱當中算是相對表現及格,至於剩下的三本柱:快篩、解藥及疫苗則是只聞樓聲不見影,僅存在於媒體新聞及各大網路論壇之中。

台灣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如何,這是難以獲得科學證據加以檢視的,畢竟在以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為首的指揮中心嚴密的控管之下,地方上從韓國瑜遭罷免之前的高雄市政府、到彰化縣政府與臺大醫院聯合舉行的普篩,任何想要以科學方法對數據加以監測檢控的舉措,無一不遭到大量的網軍攻訐,指責其散佈恐懼、唱衰台灣、搞政治鬥爭,甚至出現「試圖進口中國製造的假篩劑毒害台灣」的陰謀論。在科學李森科主義(Lysenkoism,指政治扭曲及干涉科學研究,以獲得符合意識形態的研究結果)如此盛行的情況下,直接扼殺了篩檢的需求,疫苗廠商也無從獲得足夠的病例進行臨床實驗,當然這還是假設廠商真有能力進行研製的情況。

晶片與疫苗能夠水火交融嗎?

當陳時中自信滿滿,各種花式推行農產品、出遊、唱歌,並且老神在在的將承諾事項由不需要戴口罩、防疫無破口、疫苗研製進度超前、能夠購得疫苗、能夠從COVAX取得疫苗,到東洋、雅各臣相繼談判破局,一連串的事件一步步的降級,最後竟能以「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高興」作結,並且公開宣稱「BNT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權力結構的問題,必須正視台灣是個國家」。平心而論,上海復星出資入股,派遣研究人員參與疫苗研發,並且協助BNT獲得足夠的樣本完成臨床實驗,當然不是來做慈善事業的,要求中華區的總代理權是對其付出應得的回報。代理權是有商業契約加以約束的,陳時中無非是要求BNT打破跟上海復星的契約,破例直接提供台灣疫苗。問題是資本是不相信眼淚的,你不拿出更高額的真金白銀,以及足以彌補與上海復星毀約造成商譽受損的利益,憑什麼要對方聽你的話去毀約?由此產生了台灣輿論對陳時中「你嘴了這麼多,到底換不換得到東西」的憂慮。

晶片和疫苗,這兩個本應八竿子打不著邊的產業,很神奇在台灣發生了關係。面對疫苗難題,台灣的經濟智庫在2021年初獻策「晶片換疫苗」,此後媒體逢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必提問,而陳時中也表達了樂見其成。此計或也曾讓台灣官方起心動念,召集了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協調產能,過程中是否有曾提及此議題不得而知,不過會後結論很明顯的給出了訊號:各晶圓代工廠會配合台灣政府的面子,研擬加開產能的方法,但實際上則是拒絕了調整訂單及生產線的要求。

對此,代表經濟部的王美花僅表示「台灣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世界看到,創造互利共榮」,也不忘提醒傳達晶片訂單與疫苗訂單各有所管,皆有其商業契約運作,相關議題至此才稍見緩和。然而日前經濟部偕同美國在台協會(AIT)主持台美兩方企業的閉門視訊會議不免啟人疑竇,有鑑於先前王美花有過跟美國前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及前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的兩次密會,並且協議輸入了民意反彈甚大的萊豬,因而產生了對王美花「妳什麼都不肯講,到底是偷換了什麼東西」的擔憂。

陽剛的衛服部 陰柔的經濟部

兩造相比之下,陳時中展現了傳承自行政院長蘇貞昌,嘴硬、輸人不輸陣、先上再說、射後不理的硬漢子性格,且不斷的張燈結綵來為台灣的防疫成果做宣傳,給出了相當不斐的娛樂效果;而王美花或許是新官上任,相較於陳時中這位自信滿滿的老前輩來說內斂不少,在言語表述上略顯底氣不足,也不會輕易承諾超出經濟部業務範圍的事項,在陽剛味十足、表現欲旺盛的蘇貞昌內閣當中展現了難得的陰柔,也表現出了對商業契約更為尊重的一面。然而,台灣政府在此議題的實際處理表現上是何等蒼白無力,在兩位部長不同風格的表現之中都是顯而易見的。

原文發表於2021/2/23《多維新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