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先生今天也在追求幸福33

羅剎
·
·
IPFS
·

早安,今天天氣陰。


今天是瀕危先生進行無意識實驗的第四天。

無意識在它理解中,是指不用意識評判全靠自覺的狀態。

由於瀕危先生並不想為了做實驗,再規範一套完整健全的實驗企劃,所以全憑記憶裡對書本的理解,和自己隨性的改編來進行。



這三天瀕危先生並沒有完全發揮無意識的功效。

據它對自己的觀察,每當自貶的念頭浮現時,它就會重複複誦自己的工作項目,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做的成果是,焦慮值漲停,疲勞值增加;增生隱性的擔心,憂慮能不能保持無意識的狀態。

「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對。」瀕危先生覺得符合的部分,是它不再拖延開始行動,也不會有逼迫自己的心態,就自主完成最近記掛的事項;

覺得不符合的部分,是瀕危先生並沒有體會到書中描述的輕鬆愉快的感覺,況且比起說是無意識,更像是它透過轉移注意力的行為,進行不自貶的實驗。

它還是無法放鬆,習慣性的追逐努力認真的標籤,希望自己一直維持在工作狀態。


於是瀕危先生回去查閱書籍,發現它在寫履歷時,會因為覺得「內文要清楚描述主題」,就不斷修改,追求完美的狀態。雖然不再猜想「如果對方看到這份履歷,會怎麼想?」,也還是在追求「如果我看到這份履歷,我會怎麼想?」。

修改等於更多的疲勞,在瀕危先生的腦袋中形成等式。


另外期待也是一種意識,因為沒有實現期待,在瀕危先生的扭曲認知裡代表「我不夠好」。所以放下期待,可能也是瀕危先生實驗無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嘗試排除的因素。


總結來說,

  1. 自貶行為可以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降低發生頻率,進而抑制拖延症的復發。
  2. 下意識追求完美的行為,會導致疲勞值加快增長。
  3. 無意識需要拿掉有意識的期待。


這三天的動機是「利用無意識努力工作」,實際上瀕危先生接觸無意識實驗的動機是「利用無意識放鬆自己的心靈」。

它又下意識的追求成為有用之人。

所以接下來的實驗做出以下調整:

  1. 新增慾望清單,列出每日的三個願望,不實現也沒關係。
  2. 用心情平不平靜為判斷依據,取代完不完美。
  3. 用「心情真輕鬆」、「心情很平靜」、「我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誇獎自己。


整理好實驗記錄與方向後,瀕危先生就倒下了。

「我累了。」

「也許是時候好好想想,放鬆心靈是希望達到何種狀態。」


晚安,今天瀕危先生在追求調整實驗的幸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