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棋 與 戰略 l 這不是介紹圍棋的文章
2022年7月13日
今天閱讀的書有關提及「戰術」和「戰略」, 有人認為分別在於「戰術」是微觀, 是小一點的局面及維度, 而「戰略」是宏觀, 比較大的局面及維度, 但是在羅輯思維一書把這個觀點, 打開出另一個角度給我們讀者知道, 這「戰術」的代表物可以是象棋, 西洋棋, 而「戰略」的代表物卻是圍棋。
其分別並不是在於複雜程度, 而是在於觀看事物的角度。
首先, 在戰術上, 就是把對就像象棋一樣, 要把對方的一兵一卒都吃掉, 最終的目標就是將軍, 把這局贏下, 不論是西洋棋, 或是很多戰爭的賽局等等都同樣, 其目標就是「贏」, 其手法都是比較簡單, 就是「破局」先解決當下的矛盾, 比如: 對方在象棋上釘著你的「車」或「馬」, 多數都是戰術跟對方互換, 或是離開。
但是在戰略上, 就像在「圍棋」中, 懂得捉圍棋的人都會知道要贏下一局賽事並不是要鬥吃掉多少棋, 也不是要「將軍」, 而是好好的把棋子存活下來, 每一步棋及局面都是以生存為前提, 所以圍棋中的普遍第一手方法就是為了達成「兩分」的結果, 而目的就是互不吃虧, 到最後只要贏別人半目就已經算贏, 只要我活得比你好一點點, 我都是贏。
在這個例子中, 相信讀者們會更能夠分辦出「戰術」和「戰略」的不同, 而我們做事及生活決策有時候更需要的是「戰略」而不是「戰術」, 因為戰略能夠更宏觀地處理生活中的需求, 比如: 有很多人想達到財富自由, 如果只用戰術的觀點作切入點, 就可能是「賺很多錢就足夠」, 要求老闆給高薪, 換取更高薪的職業, 去投資, 去賭博買彩票等等, 但如果用「戰略」代入, 卻可能是提升自己能力, 「花」錢去念一些對工作有利的課程, 把一些主動收入改變為被動收入, 擺脫當下的「怪圈」(惡性循環), 慢慢一步一步地改善才是戰略的利用, 這才是更長遠有用的方法。
想一想圍棋的生存方式, 或許能夠為我們生活帶來一點改變, 凡事未必一定要「去到盡」, 可能取其平衡反而會令自己生活得更久, 在商業市場上更有優勢, 正所謂:飛鳥盡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平衡有時候可能才是永恆。
Credit: <羅輯思維>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