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新新

微信公众号:流水一天

和小孩相处,教会了我什么?

这一年,我和两位降临到这个美丽世界不久的小侄女朝夕相处,她们让我意识到我急需和儿童相处的知识。

过年的时候,我听了一档播客,叫《蒙台啥利》,是一个关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闲话播客。

01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年)创立。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投身于儿童教育,建立了众多“儿童之家”,创立了一整套教育方法,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听完播客,又看了《蒙台梭利的早教全书》,我对以“独立自由”为核心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有了自己的理解。

对于亲子关系,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想大家是有共识的——即亲子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将一位弱小、依赖的婴儿培养成强大、独立的成人,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中立足。

一些教育方法认为儿童是懵懂无知的,所以成人为儿童设立了一系列的规矩,告诉TA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TA们走上所谓“正确”的道路。

然而,蒙台梭利认为,每个个体不仅独立而且不同。她写道:“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独立的进程,在发展过程中他会不断完善自己,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在她看来,成人对孩子的作用不应该是教导,而是帮助。成人如果创造了一个适合孩子独立发展的环境,那就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否则就是在阻碍孩子成长。

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成长到现在的样子,现在不妨设想一下你回到了婴儿的状态。你来到这个世界张开眼睛,看到了陌生的环境嚎啕大哭,这是你在表达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这时候有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巨人”,大声地呵斥你,让你不要哭,这就是在阻碍你的表达和成长。

但如果TA抱着你安慰你并轻声地告诉你,“欢迎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你对这个世界很陌生,但是随着你长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可爱”,那么你会慢慢消除害怕,用自己的眼睛好好打量这个世界。这个TA,就是在帮助你慢慢独立成长。

蒙台梭利用心地观察儿童,并理解儿童的世界,她发现儿童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有可循的规律。儿童拥有吸收性心智,不知疲倦地观察这个世界,不加选择地吸收一切信息,然后按照自己的独特解读理解这个世界。

当TA们逐渐长大,开始具备推理能力后,便用一套逻辑构建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经过蒙台梭利思想的洗礼后,我在和小侄女们相处的过程中,更注重个体的平等与独立。我不会因为自己比她们多做了30多年的人,就沾沾自喜,端起长辈的架子“教导”一番;也不会因为她们比我小,就事事依着她们;更不会把她们视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用哄小孩的话术敷衍她们……

我觉得,她们和我一样,都是独立个体,只是我们正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是独立的,对世界的理解必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分享经历、思想、所见所闻,可以陪伴彼此做一些共同喜欢的事。我会倾听她们的需求,也会向她们表达我的需求,我们年龄上的差距不是沟通的障碍。

02 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

我观察到各式各样不和谐的亲密关系,背后都含有控制这个要素。

父母控制子女,子女控制年迈的父母,伴侣之间互相控制——这些控制的背后,隐藏着对独立个体的不信任。

以父母为例,TA们“以爱为名”绑架子女,代替子女选择学业、工作甚至伴侣。发生这些行为,是因为某些父母确信自己做出的选择比年幼的子女更好,自己理解的世界比子女理解的更接近真理。但真的如此吗?

一个人从受精卵时期就带着一份独特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在母体被孕育10个月后呱呱落地,从此后要经历一场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人生旅程。这个人,和所有人一样,获得了独一份的人生体验,看到了独一份的只属于TA自己的世界。

一个从小生活在温馨家庭中的人,理解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一个从小被打骂长大的人,理解的世界是残酷冷漠的。无所谓对错,只是这两个人经历的世界,看到的世界不一样而已。

就算亲如父母,也不能代替子女去理解世界、应对世界,不是吗?大家看到的世界千差万别,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又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

一些“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其实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别人的价值观之上,是对别人理解的整个世界进行否定,真的太傲慢了!一个人又凭什么认为自己的三观,就高明过其他人的三观呢?大家只是不同而已,谁也无需说服谁,不如互相尊重。

03 自由的亲密关系

现在是个人口流动速度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快的时代,所以长时间的亲密关系更加弥足珍贵。以平均寿命 77.3 岁计,能够持续 50 年以上的关系,在一个人一生中少之又少,通常是父母、子女、伴侣和挚友。

在这样弥足珍贵的关系中,我们忙着控制、冲突、怨怼,岂不可惜?

尝试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迁移到亲密关系上,也许我们可以创造出自由有爱的亲密关系。

蒙台梭利相信,就算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有权利独立发展,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每一个个体都会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之路。蒙台梭利对待婴儿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并引用到对待成人上。

每个成人虽然年龄上已经长大成人了,但是在心理、学识、技能等等的成长上,并不会一到十八岁就哑然而止。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贯穿一生的,而每个人理解的世界、应对世界的方法、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找寻到的乐趣,也会随着成长变化。

处在各式各样形态的亲密关系中的我们,不能代替对方成长,也不能代替对方面对这个世界。

所以——

我们与其“以爱为名”对彼此的人生指手画脚,不妨只是温柔相爱;与其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对方之上,不妨只是分享自己眼中的独特世界,又尊重对方的独特世界;与其想改变彼此,不妨相信彼此。

谢谢两位小侄女给我上了珍贵的一课,她们教会了我如何创造自由的亲密关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