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妍媽媽🌱
珮妍媽媽🌱

我是香港人,女兒被評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自她未足2歲確診後成為全職媽媽,學習不同的知識協助她。十年間女兒帶領我走回內在丶重新認識自己丶有意識如實覺察當下丶找回生命的意義及力量,明白每個人的存在都如寶石般珍貴及價值非凡。喜愛分享自己的生命轉化丶對自閉症及智障的看法、輔助教養模式丶瑟谷教育理念丶非暴力溝通丶內觀及療癒心靈創傷的點滴。每個人都可以幸福!放下標纖及標準💓珮妍就是珮妍,一個自身完美的生命

🌺母親節的啟示🌺

(编辑过)
🌸生命盛載了一切所需的🌸

昨天我整天都外出,接近中午與父母妹妹一家共六人吃母親節午飯閑聊。我妹妹因為工作賺錢不錯,所以她喜愛到價格高昂及高貴的地方用饍,這樣她會感到很開心滿足,我知道這也是她對母親的心意,所以我也不介意,反正每年幾次還可以的。弟弟及弟婦已在日本定居,珮妍不喜愛外出,丈夫要留家看顧,所以我們現在都是這個六人班子間中共聚。這些相聚的時光,我總喜愛靜靜觀察家中各人的言行、語調、裝扮、回應習性,嘗試看到各人內心在成長中形成了那些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


下午參加了有百年歷史的”波特曼”~4個身體運動課~four body,這是我參與”波特曼”的第三個課程,覺得這套運動真的非常適合我,每次上課時及課後身體都會感覺被激活及喜悅,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做每個動作的覺知部份~包括個人覺受及自己與宇宙/整體的連結。昨天所有參加者都是「後生女」/年輕女生,雖然只有我一個母親級別的,但我仍然感到自在輕鬆快樂,抱著來玩的心態,玩得很投入,感覺自己放下了母親/年齡/身份,重拾童心,那時候的我既不是母親、妻子、女兒、年紀大,我就只是「我」,一個喜悅、平安、輕鬆、愛玩、佻皮的「我」~哈哈(^^)!昨天其中一項拋雜耍波🤹‍♀️活動,讓我們可以在拋接時重新感受那種自己意識與空間的關係及連結,藉著接及拋球去重拾用順勢及借力而「不終斷」的意識去重啟生命本有的永恆流動,而非現今社會及教育體制下的「操控/禁止/終止/防止」的侷限不變意識。初時我分別體驗了”自己”以及”雙人”互相拋接,發現自己都會自然在接球時截斷球的力量,不經意終斷了球本身帶有的流動能量,徹底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慣常習性。後來我一邊做一邊增強「流動」的意念後,動作上便開始有點改變,手感及動作記憶也跟著轉化起來,開始掌握到什麼叫”順勢接球”、”四両撥千斤”、”借力”、”放到盡但並非死力”的感覺。我覺得這些體驗對”個人的身心覺知”及”生活中實踐平衡及穩住自己”都很有作用。

這運動中每個動作的意識核心就是:

當站著時,幻想自己的頭頂有一條線把你輕輕的拉起,讓你的身體不會過份地下沈,另外幻想尾龍骨另外有一條線一直連著地球核心,像一個錨⚓️那樣把你的身體輕輕的定位/安定下來;所以感覺整個人的上下都有一種互相平衡的溫和拉址感覺,人不會太沈或太飄,就是固定地安穩在自己感到最舒服最不費力的狀態(輕鬆又肯定),最後要記得「穩住」自己在腹部的核心位置(hold your core)。在這種準備狀態下,我發覺身體與我的意識變得「同步、輕盈、肯定、自如」起來,力度剛好及動作順暢。

這些提醒對我來說,不只可以用在動作上,並且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上的實踐中,令自己可以處於一個不太費力及輕鬆穩住自己個人獨特的開放狀態,持續保守自己的真實內心,並保持好奇心及探索心去創造更深更廣版本的自己!就像現在當下階段我需要95%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以5%的時間去做百分百喜悅平安的珮妍媽媽。


3小時課後,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提升到精神程度,不過我還是去了看母親介紹的中醫師(連鎖集團分店),主要是因為我想試試飲幾天中藥調理身體,看看身體的感覺是否會不一樣。我已經有接近十年沒有生過病及看過西醫,五年多沒有喝中藥調理,所以想再體驗一下中藥對現時身體的幫助及反應有多大。我發現看診時我產生了很強的感受:「我覺得這醫師雖然是專業,但她縱使把了脈、看了我的氣色及舌頭,她還是不太清楚或不太確定我的身體狀況似的,需要問很多問題;而且醫師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什麼病/問題”?我當時秒回”我沒有問題呀!我只想調理/平衡身體現狀!」,感覺人只是因為病了才會求助看診。我當然知道中醫要「望聞問切」,但那時感覺有點「反感」,可能反映身體渴望「被理解」吧!其實我已經有很多年一直疑惑的持續問自己:「其實最了解自己身體的應該是誰呢?」我感覺這問題越來越帶領我向著一個方向走,到了這次診症,我便更加確定,其實最了解我身體狀況的,永遠都是「我的身體」;所以其實如果我”不知道”,只是反映~我與自己的身體連結「不知在何時切斷了」,感覺不到身體的真實狀態,又或者代表我不懂得解說或忽視身體一直發放給我的訊息,所以不能作出合適的回應/調整,身體才會在長期沒被重視/照顧下生病或感到不適!我非常有感~這次經歷是讓我確定落實與自己身體重建溝通機制,繼續臣服於身體的感覺及反應去調整自己的飲食、活動、作息,正在邊實踐邊確定什麼才是~可以不費力地保持身心靈健康的生活方程式。感覺很滿足及安心(^^)


回家一會後,晚上我又再次到樓下參加了Matters Lab Discord 的夜聊(因為如果在家,珮妍會一直找我),嘉賓是”多比”,大家都聊一些喜歡及想知道的話題,我沒有開咪說話,因為自覺有種「不安全感」,所以只是一直在聽別人分享,其實我也享受的。我感覺自己的不適感,似乎源自於「童年時代的創傷」,我被母親禁止我表達自己。那時幼小的我,似乎在母親兇惡及憤怒的時候,我的聲帶會自動關掉似的,即是「我失去了用說話表達自己的能力」,轉換成「只用眼淚去訴說」;但這自然表達自己的方式,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不被母親接納」,一直以冷眼、鄙視、言語羞辱、體罰、責罵等去回應。這種長期的悲傷及恐懼感令我不斷形成了自責、缺乏自信、感覺自己沒價值沒能力的堅實信念。昨晚的夜聊我強烈的再次感覺到內心的「自我懷疑」,及用聲音表達自己的莫名不安與恐懼感,非常害怕自己的表現會不夠好及不貼題、普通話說得不好、說話內容不夠代表性等,徹底浮現了我幼時對著要求高的母親時產生的恐懼、焦慮及擔心。我知道這些感覺/不適感是來幫助我的,但是那刻感覺自己最需要的「不是要突破」,而是同理、接納自己說不出、安撫及陪伴自己去抒發情緒及感受,想回應或感覺舒適時才回應,只做真實的自己,不免強不批評自己,只欣賞這樣每一刻都在變化的自己,對我來說這樣已經是非常足夠的「自愛」了。

第二場「左右言她」的「女性夜聊」,我是嘉賓,所以某程度我覺得自己需要發言的。我發覺自己說的很多時與心目中想傳遞的訊息有明顯的差異(大約只有五成能表達到),另外當我聽著別人分享時,也會有很多「自責思想」浮現出來,總是感覺別人說得很棒,同時又好像不太清楚究竟自己想分享什麼,想表達的感受總不能直接變成「想要的說話」,而莫名地變成了「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說話」或者我「究竟說了什麼?」雖然今次首個女性夜聊我感覺自己分享得不太好,但我仍然為自己而感到自豪驕傲,因為幾十年以來一直沒法好好表達自己、不可及不敢發言的我,拿出了”「自願」運用的勇氣”及”守護自己內心的愛”去陪伴自己過渡,對我來說,這樣的經歷已經是「超額完成」了!之後Juan在Telegram也有鼓勵我,所以我想自己應該能夠在「安心」的狀態下慢慢展現用說話表達的自己。現在每個當下,我都對自己及他人,盡量不帶任何限制期望,只願一直陪伴自己就是圓滿了,我會為每一刻的自己喝釆!


然後今早零晨3時左右,被女兒的叫聲嚇醒,一直要求我不要睡覺,陪伴她,但其實我真的很需要睡。珮妍說:「因為媽媽要睡覺,所以珮妍很憤怒/傷心!」然後一直很憤怒的大叫,甚至丟東西(輕量)。於是我縱使有少許非自願,我仍然選擇躺在她的牀腳尾陪伴自己的恐懼及她正在抒發的憤怒,我沒有聽音樂,但感覺身心仍然可以接受。大約半小時,珮妍的情緒過渡了,要求我「蒸水蛋及煲飯」,於是我便起來到廚房準備。等候期間看到Kay的新文章《或許我們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失能的家庭長大:大離婚日.妻》(@kay ),讀完之後簡直有「身同感受」的感覺,那種長期處於被母親責罵、強制、感覺沒任何空間與自由可言(甚至鬆一口氣也不能)的日復日生活,真的既無奈又痛苦!

當我正在為文章留言時,Kay在「馬色市Discord~🍃柔情珮妍媽頻道」留言,說看到我沒睡,於是我們便聊起來,感覺她像是「另一個我」,因為我們似乎有不少共通的內心感受,彼此都私聊抒發了一會,她眼睛有點乾,我的蒸蛋也已經煮好,我發了以下照片給她:

正用風扇吹涼中的水蛋
給Kay看珮妍秒繪的「臉」

Kay看到珮妍的臉說:「哈哈 真可愛」

我:哈哈~不用鏡子也可以秒繪

Kay:厲害啊~對自己臉很熟悉才能這樣吧

最後為她送上一句⋯⋯

我:這就是她,你是你,一樣的珍貴無價♥️


衷心祝福每個生命:「您本是自身圓滿」^-^
雖然母親節已過去🌸仍祝大家天天快樂平安❣️

休息一會後,看到@uuueunice新文章《「看見女性」:她們過上了無關愛情的同居生活》,描述她喜愛一本書中所述的「真愛」,我覺得非常感動,因為這也是我一直渴望的純愛的其中之一種。這位女生寫了很多有關女性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