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裏的人
墻裏的人

進擊的巨人,艾爾迪亞帝國人

发通稿恐怕不能「把地球管起来」

媒体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是有鄙视链的。

记得我念新闻系的时候,在一家地方行业报实习。某天,从微博上看到了一个突发线索,火急火燎赶过去,却发现扑了个空。

同样扑空的,还有央视的记者。我记得,央媒的老师冲进一家餐馆,把自己的记者证在店员前迅速晃了一下,说:

我是装垫儿台记者(请自行脑补北京话),刚才外面的事你看到了吗?

范儿挺足,腕儿也挺大的。毕竟央媒,级别高。

所以,媒体这条鄙视链,说穿了就是级别高低。

在咱这里,级别最高的媒体,分别是:

人日、央视(现在叫总台)、还有国社。


今天我想聊的,是国社。因为这几天,国社湖北分社的廖记者,被人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为最早发布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8人造谣的新闻,就是她采写的。

国社有个很牛逼的口号,叫做:

「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但如果想要用通稿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恐怕就是痴心妄想了。

要知道,有时候,新闻不代表真正的事实,它只是代表了事实的一部分,可能是片面的,偏颇的,甚至根本就是虚假的。

而记者的工作,就是去伪存真,还原真相。

有人说,廖记者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拿到官方的通稿进行发布,合情合理,合乎规范。

但是,拿到了通稿,再改改标题,顺顺语序,一发了之,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

核实下信息,跑跑现场,总还是可以的嘛。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去一趟武汉市中心医院,到急诊科和艾主任芬医生聊一下,到呼吸科看看住院情况,再去发稿,恐怕都不是现在这个结果。

当然,这么说有点马后炮,有点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了。

但是,在武汉和湖北人遭受了几十天的苦难后,这个荣誉能不能不要?这个讲话能不能不说?这个镜能不能不出?

退一万步说,讲话中除了感动,表达一些愧疚和歉意,总不为过?

昨天深夜,翻了下费正清的「冲击与回应」,书中最后一句说:

「我们想要真正帮助一个社会,就要真正地理解它」

这话,放在媒体,其实也适用。

同理心和共情,恐怕是做媒体干新闻的必备素质。

如果不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讲常识,说人话,试问有谁会听你说话呢?要把地球管起来的宏愿,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幻想了。

干新闻的都知道,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干不好,或者心术不正,迟早有一天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这样的例子,新闻史已经比比皆是,犯不上我再翻出来举例了。

廖君恐怕现在很是苦闷,甚至感到含冤受屈,替人背锅。

但真的冤吗?作为同行,我觉得一点不冤。

说到这里,我想到老媒体人江艺平的一段话,我一直将其奉为做媒体的信条,她说:

「犯不着把传媒理想化,但不能放弃新闻理想;不要拒绝日常的琐碎,但不能因琐碎而自甘平庸。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也会因人而变。因此,行动比嗟叹重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比独自一人摸索重要。坚持水滴石穿的努力比轰轰烈烈的一时痛快重要」

不要放弃理想,不要拒绝琐碎,不要自甘平庸,这恐怕是众多做媒体的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坚持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环境,习惯说言不由衷的谎话,以致于如马尔克斯所言:

「谎言说得越来越真诚,最后连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安慰」。


原文写于2020-03-14

我是生活在墙内热爱写作的自由主义者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欢迎拍拍手。

我会慢慢把墙内的文章搬运过来,在这里重新开启我没有自我审查的写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