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阅读·实修·转化

454 诗人廖亦武与《南方周末》大地震

野兽按:知道廖亦武是2004年左右购读了他的《底层访谈录》之后,当时杭州有家书店专门出售特价学术书籍,有一次回杭州一起买了十几本拿来当礼物赠送友人。

生于1958年8月4日的廖亦武是南交白羊北交天秤族,一个为了社会正义而战的勇士。


廖亦武(1958年8月4日-),笔名老威,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盐亭县,为中国有名的诗人、流亡作家与底层历史记录者。他也是2012年德国书商和平奖得主。

生平

1958年8月4日(农历6月19日),廖亦武生于四川省北部县城盐亭境内,一个叫“海门寺”的乡村,其生活与当时社会脱节,1980年代,廖亦武经常在中国官方文学杂志上发表现代诗歌。但多数具有西方创作风格的反叛性前卫作品,曾多次在“反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等政治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于是愤怒的他,选择在自己参与的多种地下杂志上,随心所欲地发表,于是遭到查禁和搜查,甚至有逃跑的经历。他是中共当局“黑名单”上的嫌疑份子,虽然他自认为不关心政治,是个“无政府主义者”。

1986年至1989年,他相继发表了《死城》、《黄城》、《幻城》、《偶像》等长诗。

1989年3月开始,中国几十个城市爆发街头抗议,随后的6月3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集体悲剧征兆频频显示之际,他写下《大屠杀》这首诗。预测并在诗行里“亲身经历”了中国军队对示威抗议者的清场围剿。因为毫无发表渠道,他就在6月4日凌晨,在天安门大屠杀进行之际,同步朗读了这首诗,并与加拿大公民戴迈河一起,制作并复制成录音带,传遍了全国许多城市。这是当时的血腥镇压和疯狂搜捕中,唯一来自于文学的公开反抗。

1990年3月初,廖亦武组织剧组,筹备并拍摄了《大屠杀》的姐妹篇,诗歌电影《安魂》,主题仍然是对死难者的悼念。再接下来的3月16日清晨,他和整个《安魂》剧组,大约10人左右,在重庆被国家安全局抓捕。随后,在全国,警察抓捕了几十个诗人和作家,都是《大屠杀》诗歌的传播者。其中包括他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后来他被判定为“政治犯”,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的罪名,坐牢4年,辗转了四个监狱,自杀两次,九死一生。

廖亦武在监狱里,始终反抗狱守,反抗狱规,经常面临监狱当局处罚。之后他回忆当时的状况,写下手稿,阐述其他囚犯根据严格阶级之别而组织处罚的规则和仪式,他面临疾病,折磨和自杀未遂。由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官方说法乃是基于“表现良好”,廖亦武于1994年1月31日,提前43天出狱。

分别在不同监狱里囚禁关押的遭遇,将廖亦武的生命至此彻底撕裂。他的户籍在涪陵,他居住在省会成都,这也成为警察经常光顾他的理由。他的女儿在他入狱时出生,可一出狱,他就不得不离婚,他的妻女都走了,从此极少相见。昔日的文坛故交也躲避着他。他成了总是给人们带来麻烦的“瘟疫”,为了谋生,他成为各地酒吧及茶馆的卖艺人,他在监狱学会的洞箫演奏派上了用场。但是警察一直监控着他,视他为国家的危险敌人,因为他老是参与他的朋友刘晓波,也就是后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发起的精英们的政治签名。

1999年初夏,廖亦武先后出版过两本书:《沉沦的圣殿——中国1970年代的地下诗歌故事》和《中国边缘人采访录》,立即成为畅销书,可随即,新闻出版局宣布这是“反动书籍”,描写了社会的黑暗。警察甚至查抄了印刷厂,他的民间出版人也被列为追捕名单。2001年初春,他再次化名“老威”,出版了《中国底层访谈录》的60人删节本,让“不见天日的下水道里的中国”浮出地面,激起轩然大波。出版社遭到整肃,高调赞扬过他的周刊《南方周末》——据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媒体——遭到更严厉的打压,主编和许多编辑被撤职。廖亦武从此成为名符其实的“出版杀手”,被严禁在自己的祖国发表任何作品。《中国底层访谈录》后来在2003年,走私到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的三卷全本。在中国的地下市场,也相当地畅销,由此廖亦武成了卡在独裁喉管里的一根鱼刺。

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期间,这个‘从毛泽东到今天,历历在目,好似奇珍异品般的纯实的中国文化历史蜡像馆’(赫塔·穆勒语)毫无删减地以原貌呈现在德语世界,费舍尔出版社的书名是:《坐台小姐和农民皇帝:中国底层社会》。廖亦武与杀人犯、丧乐师、窃贼、洗厕人、走私人贩、铁嘴算命、同性恋、乞丐、持不同政见者、过气乡绅、老鸨、风水大师以及其他许多来自中国底层人群的过往访谈形成一片中国现代浮世绘。于是乎这本书成了非官方的新中国现实主义经典。

此前的2008年,他在美国推出这本书,名字叫做《吆尸人——来自中国底层的真实故事》其中有27个故事,这让他在西方一夜成名,此书的波兰文版,也于2012年,获得卡普钦斯基国际报道文学奖。至今为止,廖亦武的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德、法、西、葡、意、波兰、捷克、瑞典、丹麦、荷兰、日本等20多种文字,廖亦武的纽约经纪人彼得 伯恩施坦评价道:“廖亦武不仅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优秀、最具挑战性和创新的一位,更是一位勇敢大胆的有着独立意志的人,任何时候都会捍卫自己自由言论和自由思考的权利(Liao is not only a fine writer but a courageous and brave and individual willing to stand up at every turn for his right to speak and think freely.)。他曾被身陷狱中的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独立中文笔会等屡次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廖亦武获过的其它奖项有:1995年和2003年度,由美国世界人权观察颁发的“赫尔曼-哈米特人权写作奖;2002年,由美国《倾向》杂志颁发的“倾向文学奖”;2007年,由独立中文笔会颁发的“自由写作奖”;2009年,由澳洲齐氏基金会颁发的“推动中国进步奖”;2011年,由美国《当代基督教》杂志颁发的“最佳图书奖”;2011年,由德国图书行业协会颁发的“绍尔兄妹奖”;2011年,由德国广播协会颁发的“最佳广播剧奖”。2013年,由德国阿夏芬堡颁发的“公民勇气奖”。2013年,由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文学艺术军官奖章”。2015年,由法国Mouans-Sartoux书展颁发的“法国抵抗诗人奖”。2016年,由前东德秘密警察监狱政治犯基金会颁发的“霍恩舍恩豪森奖”。2018年,由美国纽约瓦茨拉夫 哈维尔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扰乱安定—无惧危难作家奖》。

廖亦武曾16次被阻止出境,2008年,在他写作后来在台湾和法国出版的《地震疯人院——5月12日四川大地震记事》之际,他趁混乱和采访之际,钻政权的空子,从户籍所在地转回户籍关系,侥幸地拿到护照。即便如此,2009年以中国为主题嘉宾的法兰克福书展发给他邀请,他也被禁止出境而不能参加。2010年春的科隆文学节,也有类似遭遇,廖亦武在机场被逮捕,同时接受数个小时的审问。稍后他公开向德国总理求救,可见其有深厚的政治背景,终于在2010年9月,廖亦武首度被允许出境,来到柏林参加柏林国际文学节。而在2011年2月至5月,在多次要求出境不被允许的状况下,廖亦武终于在7月2日走过中越边境,然后5日自越南河内登机,于6日清晨飞抵德国。

2012年,廖亦武获得柏林DAAD年度艺术家项目奖学金。4月底,他为了营救自己的狱友,同为天安门血案的政治犯李必丰,而向全世界发出持续至今的呼吁——地方当局在他走出中国两个月后,逮捕了李必丰,这个第三次入狱的地下诗人和作家,被关押数月之后,以所谓的“经济犯罪”被判刑10年;

2012年6月21日,联邦德国图书贸易协会宣布,廖亦武荣获德国书商和平奖。10月14日,他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在极具象征意义的圣保罗教堂(德国第一部宪法《圣保罗教堂宪法》的诞生之地)发表电视直播演讲。与此同时,他记述大屠杀抗暴者的新书德文版《子弹鸦片——天安门的生与死》问市。此书公布了十几个企图阻止戒严部队行凶的“六四暴徒”,他们像原始人类那样可笑地对抗国家绞肉机,他们的主要“凶器”是棍棒、石块与火。中国人面对屠杀的英勇震撼了全球。

2013年1月和6月,他的监狱自传《我的证词》法文版和英文版相继问世,随即畅销。《世界报》《解放报》《纽约书评》《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几十家媒体均发表了高度赞扬的书评。他受到法国文化部长的会见,并在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法国前宪法委员会主席对电视媒体称,这是一部能够与《古拉格群岛》并肩的不朽著作。

2013年9月9日,在法国驻德大使馆举行的有300多人参加的庆贺酒会上,法国大使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廖亦武“法兰西文学与艺术军官勋章”。

2013年9月18日,在联邦德国总理府,由赫塔 穆勒倡议的“流亡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廖亦武作为首位中国作家,也是本项目发起人之一。

2013年11月9日,也就是突破柏林墙24周年,廖亦武获得德国阿夏芬堡市民投票产生的“公民勇气奖”。由费舍尔出版社代表彼得.塞莱门致辞。

2015年年初,廖亦武的Facebook账号被暂时封禁,原因是他上传了一张以裸奔抗议政府的示威人士的图片。对于有人猜测封禁廖亦武的动机是出于政治理念或者商业利益,Facebook表示否认。

2015年9月3日晚间,廖亦武在柏林爱乐厅,在1500多名观众和数家媒体前,与被中国政府软禁4年后,首次出国的艺术家艾未未进行对话,这也是艾未未的首次公开活动。结束之际,廖亦武持洞箫与大提琴手马库斯合奏了献给赫塔.穆勒的歌曲《呼吸秋千》,以缅怀那些因政治迫害而失去生命、爱情和自由的人们:

2016年初秋,廖亦武的长篇小说《轮回的蚂蚁》德文版由法兰克福菲舍尔出版社推出,此作第一部分写于四川监狱,手稿曾在马巴赫的德国国家文学档案馆长期展出。

2018年初夏,德国媒体推选出1949-2018的移民年度代表,共69位,来自各国。在 www.huffingtonpost.de 公布结果,流亡作家廖亦武入选2011年移民代表: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3080/廖亦武-德國-流亡作家-13080/德國媒體選19492018移民年度代表-廖亦武入選2011

2017年始,廖亦武联络作家赫塔 穆勒夫妇和柏林墙诗人兼歌手沃尔夫 比尔曼夫妇等德国社会名流,发起持久的营救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夫妇的行动。他和沃尔夫 比尔曼曾多次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信,得到积极回应。后来刘晓波被中共谋杀在狱中,廖亦武等人又继续营救刘霞。他两次公布了自己和刘霞的电话录音,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 https://chinachange.org/2018/05/02/china-change-exclusive-liu-xia-cries-out-for-help-in-a-phone-call-with-liao-yiwu-on-april-8-2018/ 他的呼吁也得到德国政府和民间更加积极的回应,默克尔总理多次公开提出释放刘霞——促使刘霞终于在2018年7月10日获释,飞抵柏林。

2018年5月,《三个无效签证和一个死亡护照——逃出中国的漫漫旅途》德文版由法兰克福菲舍尔出版社推出。

思想

廖亦武在2012年柏林国际文学节的开幕典礼上,提醒各国作家关心藏区层出不穷的自焚事件,他首先回顾天安门事件那年3月发生的、已经几乎被遗忘的拉萨事件,当时寺庙的佛塔被士兵焚毁,喇嘛为了救火,在烈焰中被射杀,“给后继的自焚者开了可叹可泣的先河”。他们“一次次呼喊西藏自由,然后烧透汽油点燃自己,因为实在是忍无可忍”。“西藏人不间断地自焚,作为长期关注西藏的中国作家,一种愤怒和内疚夹杂的情感,让我迫不及待想做点什么”。

在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廖亦武称中国为“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地球灾难的源头”和“无限扩张的垃圾场”。他说:

我也在这里发布这个帝国的死讯。因为它屠杀孩子,所以必须分裂。……

我们眼下的独裁中国,在远古先贤们所处的春秋至战国前期,早已分裂成几十个国家。几百年里,虽然相互吞并的战火不断,但国学界公认,这是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辉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异常活跃,言论异常自由,各类学术并驾齐驱,史称“百家争鸣”。……

以国家统一为名,中国历史上的血案数不胜数。……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独裁统治的终极王牌,多少罪恶借此而公然大行其道。……

在出逃前夕,我曾和一个云南边民聊天,他说,我们云南,和你们四川不一样。我们出国,比你们出省更容易,眨巴几下眼睛,我们就到越南、老挝或者缅甸喝茶去啰。所以云南和越南、老挝或者缅甸,合并成一个国家,还要方便些,至少比千里迢迢去北京和上海方便。我说你这不是卖国论调吗?他说国家几斤几两重?能卖得动吗?

在古代,新疆、西藏、内蒙和台湾,都是异域。……藏人为什么要频频自焚呢?如果他们是一个与四川和云南接壤的国家,不受到来自独裁北京的弹压,恐怕这个能歌善舞的高原种族永远想不到要惹火烧身。

为了孩子不再死于无辜,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为了母亲不再无辜地失去孩子,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为了中国各地的人们不再流离失所,沦为世界各地的累赘,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为了叶落归根,为了将来有人守护祖宗的墓园,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为了全人类的和平和安宁,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主要作品

《死城》人民文学月刊(第一和第二期刊合刊)北京1987年

《黄城》东北文学月刊“作家”(第二期刊)长春 1989年

《偶像》开拓季刊,北京1989年

《沉沦的圣殿——中国1970年代的地下诗歌遗照》中文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

《边缘人采访录》中文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中国底层访谈录》中文删节版,湖北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

《中国底层访谈录》中文完全版,台湾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2年

《L'Empire des bas-fonds(帝国底层)》法国巴黎,中国蓝出版社,2003年

《中国冤案录》第一卷,廖天琪编辑,美国华盛顿,劳改基金会,2003年

《中国上访村》,美国纽约,何频编辑,明镜出版社,2005年

《中国冤案录》第二卷,廖天琪编辑,美国华盛顿,劳改基金会,2005年

《监狱诗:大屠杀 – 安眠的灵魂》,法国巴黎,马当出版社,2008年

《最后的地主》上下两卷,廖天琪编辑,美国华盛顿,劳改基金会,2008年

《吆尸人——中国底层的真实故事》,英文版,黄文翻译,2008年5月,纽约蓝灯书店;中文由台北允晨文化出版,2015年

《地震疯人院——四川5月12日大地震记事》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2009年; 法文版,玛丽 侯芷明翻译,2010年Buchet/Chastel, 巴黎出版

《在黑暗帝国深处》法文版. 巴黎: BOOKS出版社. 2013年.

《六四:我的证词》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

《子弹鸦片——天安门大屠杀的生死故事》中文版. 台湾台北: 允晨文化. 2012年. ISBN 9789866274732.

《洞洞舞女和川菜厨子》中文版. 台湾台北: 允晨文化. 2013年.

《上帝是红色的》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 2014年; 英文版,黄文翻译,2011年9月,纽约哈珀柯林斯

《这个帝国必须分裂》中文版. 台湾台北: 允晨文化. 2015年.

《毛时代的爱情》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2016年

23 《邓时代的地下诗人》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2017年

24 《轮回的蚂蚁》中文版,台湾台北,允晨文化,2018年

在德国出版的图书目录:

Fräulein Hallo und der Bauernkaiser : Chinas Gesellschaft von unten [《坐台小姐和农民皇帝:中国底层社会》]. 中文翻译彼得·霍夫曼、白嘉琳,Brigitte Höhenrieder.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3-596-18525-2.(德文版:中国底层访谈录)。

Fü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 : Ein Zeugenbericht aus chinesischen Gefängnissen [《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来自中国监狱见证》]. 由彼得·霍夫曼译自中文.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11年. ISBN 978-3-10-044813-2.

Massaker frühe Gedichte [《大屠杀:古拉格情诗选》]. 由彼得·霍夫曼译自中文. 柏林市: Hochroth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3-902871-00-8.

Die Kugel und das Opium : Leben und Tod am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子弹鸦片—天安门大屠杀的生死》]. 由彼得·霍夫曼译自中文.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3-10-044815-6.

《洞洞舞女和川菜厨子》,由彼得·霍夫曼译自中文.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13年.

《上帝是红色的》,由彼得-霍夫曼译自中文.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14年.

长篇小说 《轮回的蚂蚁》,全球首版,由卡琳-柏茨译自中文. 法兰克福市: 渔夫出版社. 2016年.

8 《三张无效签证和一个死亡护照——逃出中国的漫漫旅途》,全球首版,由汉斯 彼得 霍夫曼译自中文,渔夫出版社,2018年,法兰克福市。

9 《王先生,那个挡在坦克前面的男人》,全球首版,由汉斯 彼得 霍夫曼译自中文,渔夫出版社,2019年,法兰克福市


沈励志:诗人廖亦武与《南方周末》大地震

1/《南方周末》地震

2001年6/4前夕,中国当代新闻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终于降临:在大陆民众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以大胆揭露社会真相和坚守民间立场而著称于世的大型周报《南方周末》爆发政治地震,几乎全军覆没。广东省.委.省.政.府以“经济损失巨大”为由,一再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请示汇报,并开展了一系列私下斡旋。讨价还价的结果,总算保住了这块“报业第一金字招牌”,然而,遵照中.共.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岚清的指令,《南方周末》主编1名,副主编2名,副刊部、新闻部主任各1名被撤职处分。另有待证实的消息称,该报部门以上的负责人均遭撤换,此外还有一批记者被除名。

因为前所未有的换血(去年初,《南方周末》创办主编江艺平也因类似的问题被撤职),编辑部人人自危,陷入混乱。年仅27岁的新主编仓促上任,召开数次编务会议,均无法确立日后的新闻方向。但从5月31日出版的报纸看,《南方周末》已由原来的24版缩减为20版,所谓“负面报道”销声匿迹,而以江.氏“三.个.代表”定音的阳光新闻一统天下。这表明独.裁.政.权.一旦恼羞成怒,就可以踢开任何形式的社会监督,践踏自己制定的宪.法.,彻底扼煞言论与出.版.自.由.。

2/中.宣.部.的红.头.文.件

根据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正式下达的红头文件,《南方周末》遭此横祸的罪状有:

①严重违反新闻纪律,在2001年4月19日写作版上,整版发表了四川著名民.运.分.子廖亦武(化名老威)与《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的《关于<中国底层访谈录>的对话》,该文透露出六.四情绪,对党和社会充满敌意,并公然吹捧已被明令查禁的反.动书籍,借所谓“底层人”之口,编造谣言,诬蔑和歪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别有用心地提出“无权势者无历史”;

②在同期头版、二版、三版,推出《张君案检讨》,以探讨重大犯罪的社会原因为由,为犯罪分子开脱罪责。妄图一笔抹煞湖南省.委和公安干警在破获罪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中的功绩,并且认为张君等人铤而走险、危害社会是无路可走,是环境造成,是“他们被推到社会边缘”。此文发表后,造成极大的混乱,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致信有关部门,对《南方周末》在中央统一布署的“严打斗争”中的立场提出批评,认为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应该弘扬正义,痛斥邪恶,这是大是大非问题;

③在同期解密版上,整版发表歪曲历史,引起思想混乱的文章:《青春墓地埋葬重庆文.革武斗》,为造.反.派鸣冤叫屈。

文件认为,3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长文在同一期报纸均作为重点发表,肯定经过精心策划。特别是前两篇,都披着学术外衣,不约而同地大谈“底层”“边缘”。仿佛每个被抛到“边缘”“底层”的人(而且这种人占社会的绝大多数),都可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张君,杀人越货,危害一方,最终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文本证明”,同一期写作版还节选了

《中国底层访谈录》中的《人贩子钱贵宝》,钱贵宝与张君一样是农民,一样因贫穷,因生存环境的恶劣,及其它社会原因而被迫犯罪。

3/言.论.管.制的日常细节

《南方周末》东窗事发,互联网,以及民间私下的评论与猜测甚多,但在公开的媒体上,却不见一个字的报道。这种掩耳盗铃的治乱方略,同毛时代的下放与大批判,邓时代的反自由化运动大相径庭,因为丧失了精神领域的权威,以及民.主、人.权、言.论.自.由的世界性潮流对国门的冲击,江时代“独.裁.气短”,只能采取黑箱指令,俗称“卸掉关节”。在大陆媒体呆过的人都知道,每个星期,甚至每天,均会接到来自上面的五花八门的指令或者批评,很多时候是打给主编的一个电话。称自己是省里的,市里的,或者中.央的,然后指出某年某月某日某版,发在什么位置的文章,有时为新闻、消息,甚至某一句话的提法,有悖于中.央精神,有政.治错误,不利于社会稳定等等。主编洗耳恭听后,旋即将在会上传达,提醒大家小心避开雷区,以免集体下课。除了这种黑社会式的直接了当的遥控、恫吓,中.央和地方也通过传统的下文,有时一个星期下达的多种文件里,不能报道的禁区多达几十上百处,比如工人下岗,街头闹事,黑社会报复,教会活动,某国企的内部情况,某本书的宣传,某个名字,某些敏感的引起人们情绪波动的字眼等等。今年元旦,李.洪.志发表文告,其中有最后“圆.满”的提法,于是“圆.满”一词一度被明令禁用。

要实施这种日常细节化的新闻、出版管制,从中.央到省市的宣传出版管理机构均设有党.性极强的读报员,每天专门逐字逐句地检查,然后圈点有问题的文字上报,像《南方周末》这种发行上200万,黄金时期甚至突破300万的大报,从下至上,每天至少有几百老布.尔.什维.克在进行文字过滤,因此每年接到的“黄牌警告”不计其数,部门主任至主编所作的“深刻检讨”也不计其数。好在广东近十年一直是中国大陆新闻最开放的省份,是对外的窗口和引资的招牌,《南方周末》一再利用省里和中.央某种微妙的人事关系,得以发展,可花在勾兑关系上的“黑箱资金”却一直是未知数。

除了上述管制细节,媒体负责人也经常应召进市、省或北京开会,听取对新闻出版违禁事件的处理结果。去年青海人民出版社“非法出版”法.轮.功读物和北京的改革出版社“非法出版《新官场秘笈》,都属轰动一时的新闻。为了配合中央部署,对前者的处置有关人员判刑并处罚金,出版社停业整顿 允许正面见报;而对后者更为严厉的处置作者、书商判刑并处罚金,出版社社长、总编、责任编辑撤职查办,取缔出版社则不准媒体泄露一字。

类似的兴师动众,今年四月份也有过。以出版世界当代名著而声誉日隆的广西漓江出版社,因推出学者何.清.涟.的专著《我们仰望星空》而被停业整顿,险遭灭顶之灾;湖北的《今日名流》因发表了社会贤达李.慎.之、戴.煌、方方等十人联名关注河南一冤案的公开信而被取缔,《书屋》等一批人文社科杂志被严重警告。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文化打压均属秋后算账,法.轮.功.读物与《新官场秘笈》更是几年前的旧书,当时法.轮.功.正风行,谁也没想到它日后会成“邪.教”。

戴.晴等学者认为,《南方周末》此次换血,标志着独.裁者的言论钳制进入了更加精密的时期,这种暂时保留媒体外壳,更换内部关节的控制方法,将被推广成一种秘而不宣的日常行政手段。笔者曾与《南方周末》一位资深编辑交谈,他说,“《南方周末》在国内的影响,相当于《纽约时报》在美洲大陆,我们擅长对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并且有深度,有代表性。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有起码的良知,不与丑恶同流合污,必然会得罪一批权势者,他们自以为掌握了对历史和现实的生杀大权。”他还说:“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上面整肃《南方周末》的动机由来已久。如果这次侥幸过关,肯定会有下一次。况且他们找的借口也比较勉强,我们怎么知道老威(廖亦武)是民.运.分.子?他头上又没刻字,六.四过去这么多年,当.局还是如此敏感,只能说明政.权的虚弱。”他还透露,由于读者好评如潮,违禁的三篇文章曾被报社内部评为当月好新闻,有关编辑还拿了奖金。

4/百分之一的新闻真实

因置身事中,这位编辑的话有一定情绪色彩。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开,就会看到世界末日的硝烟滚滚而来:法.轮.功.天.安.门.自焚,石家庄大爆炸,张君案,成克杰、胡长清巨贪案,厦门赖昌星走私案,沈阳政府与黑社会勾结案,四川资阳、宜宾黑社会火拼,网络犯罪,乃至最近的《天.安.门.文件》中文版在海外推出,江.泽.民.上台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等等。中国真是个新闻大国,《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实话,还不及每天发生的轰动级新闻的百分之一,可就这百分之一的敏感的真实,说不定就会成为专.制.大堤上的一道裂缝,将逐渐深入,并在某一天引发洪水泛监。作为对《天.安.门.文件》海外版的应对,中.共.除要求地方厅级以上,部队师级以上干部轮流观看官方内部纪录片《六.四.大事纪》,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外,江.泽.民.还重点宣布“反五毒”,即台独、疆独、藏独、法.轮.功.和民.运.,其中民.运.、法.轮.功.又是“重中之重”。

舆论的放与收一旦上升为江山社稷是否稳固的高度,《南方周末》的命运就注定了。据中.宣.部.文件透露,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为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他们在发现本省的民.运.分子上报的同时,又接到成都市国家安全局的敌情通报,于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机构先联手查验省内文化市场,搜缴《中国底层访谈录》并集中销毁,然后上报北京,状告《南方周末》与出版《底层》一书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于是,中..宣部.与新闻出版署在半个月内三次下文两家违禁单位,并在全国范围严查并销毁《底层》。两家单位的负责人还被招到北京,深刻检讨严重错误。在《南方周末》换血之际,出版社还等待着上面的最后文件,除销毁禁书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外,停业整顿在所难免。出版社某编辑说:“只要不全面换人砸饭碗就谢天谢地了。”

看来,告密者的“斗争技巧”已相当圆熟,一上手就抓住了“民...运.分.子.廖.亦.武(化名老威)这一关键词,触痛了被《天.安.门.文件》闹得寝食不安的中.共最高权势者的神经。

5/廖亦武其人其事

廖亦武,诗人,80年代名噪一时,是所谓新诗潮的主要代表之一,因在89年六.四.凌晨创作、朗诵、录制抗.议.惨案的长诗《大屠杀》,以及创作和组织拍摄电视片《安魂》,而被中.共.当.局以“反.革.命.宣.传.煸.动.罪”判刑四年。出狱后妻离子散,生活无着,曾一度沦落到社会最底层,靠在酒吧吹箫卖艺渡日。廖亦武在一份自传里写道:“由一个诗人坠入犯人,又由一个犯人坠入这个社会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人生的失败者,所以他们的声音、智慧、叙述历史的方式,甚至血泪都被取消了 在这一点上,政..治、文化、经济精英们,诗人、作家、学者们与当权者达成了默契或共谋,‘赢家通吃’不仅仅是商业法则,也成了其它领域的法则。廖亦武所做的工作就是按照他所特有的方式蛮干,搜集底层见证,并把这些东西一点点汇集,最终瓦解权势者的法则。”

从字面上看,廖亦武的文化角色已经由呐喊的诗人转化成底层见证者,“我是个人行为,与民.运.组织没关系。”他写道。却忘了自己因坐牢而被打上了民.运.分子的烙印。况且,廖亦武从来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当安全部门老是找他麻烦,扼断其谋生的岗位与渠道时,他就只有不计后果地抗争。从1995年开始,他多次参与要求政府平反六.四、推进民主的请愿;而在1998年六.四发出的《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公开信》,则为他在民运与西方舆论界赢得了广泛的名声,文中写道:“克林顿先生,当您在这个月下旬抵达具有千年苍桑的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您是否敢于像35年前的肯尼迪总统那样,宣布您也是北京人?是证人?死者?或政治囚犯?

“如果您仅仅为大国间的交易而来,那么,当我某一天站在白宫前的时候,我将宣布我是美国人,是反对派,是出卖理想的克林顿的牺牲品。”

1999年六.四,天.安.门.惨.案.十周年,廖亦武不顾安全部门的再三威胁,接受了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并朗诵了写于十年前六.四凌晨的长诗《大屠杀》,作为对沉冤多年的亡灵的悼念。这个朗诵作为特别节目,在六.四前后播放了两周,六四当天,重复播放了四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廖亦武与民运有关的大概事迹。此外,他还数次以个人名义对警.察的迫.害提出抗议,难怪他要感叹:“在中国,我几乎是与警.察打交道最多的文人了。”

6/以文犯禁之路

廖亦武是地.下出版的老手,80年代就因出地下诗刊,一再与公.安.部.门打交道,有“记录在案”的前科,出狱后,故态复萌,出过《知识分子》两期和一本《古拉格情歌》,此外,还出有黑磁带与黑光碟,主演过黑电影。他同朋友谈到:“我终生追求的是言论与出版自由,能够钻空子,冷不防正式一回当然过瘾,如果铁板一块,没缝隙可钻,就只有把稿子收回来,自己印,免费发出去,图个阿Q的精神胜利法。”

带着钻空子的蛮劲。从1999至2001,廖亦武先后与不明底细的书商或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了《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漂泊边缘人采访录》以及《中国底层访谈录》。三本书均被查禁,并且都有安.全.部.门的直接插手。

《沉沦的圣殿》问世于1999年5月,首版1万五千本,悄悄发放到市场,尽管出版姿态低调,但事隔一个多月,仍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全面查.禁。在一.党.专.制.的国度,查.禁.一本书本不算新鲜事,避过风头,大家或许就忘了,可偏偏此书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乃至于同年10月,被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席殊书屋(有30多个连锁店,近20万读书俱乐部会员分布于各地)的首届书评会推为“中国1999年度十大好书”之一。由于这一殊荣经读者投票,70多名思想文化界的专家集体推荐,因此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一致认为“乞今为止,这是研究朦胧诗和地下文学最权威的著述”。廖亦武为了完成这本书,单枪匹马作了大量的搜集、采访、整理,因此其中关于收藏家赵一凡,关于郭沫若之子郭世英,关于白洋淀地下文学的传播,关于《今.天》及民.主.墙.时期的资料,等等,都是首次在国内公诸于世。编者执意要还原历史,所以在书中,令人震骇地多次出现徐文立、刘青、刘念春、魏.京.生、周.舵、芒克、北.岛、赵南、李南、周眉英、陈迈平、马德升等民.运或异议人物的名字、大量史料、及民主墙时期的民刊和照片。廖亦武认为,他并不是要有意犯禁,为当.局.的政敌树碑立传,而是尊重历史原貌,“这是编历史类书籍的常识,否则没法弄。”

《沉沦的圣殿》为当局所不容,当在“情理”之中,出版单位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均遭撤职,而将“反动书籍”评为“十大好书之一”的席殊书屋也险遭灭顶之灾。又是这个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岚清批示:将《沉沦的圣殿》这样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东西评为“十大好书”,是预谋的,背后有势力支撑的集团行为,必须严查严办。

席殊书屋的网站停办,面临吊销执照的危机,席殊以全体员工的名义向上面一再书面汇报、检讨,并且将读者、专家的选票与结果一一展示,证明这一事件纯属偶然。最后,某席殊之幕后人物出面,找到曾经是江.泽.民上司的较为开明的汪道涵,方通过私下渠道平息了事态.然而席殊总部已搬迁,决定缩小规模,长达两月的担惊受怕,已使席殊经济损失达数千万人民币,元气尽伤,至今心有余悸。而作为主编的廖亦武,被中.宣.部列为不准出书的重点对象,先后三次被北京和四川的公安机关传讯审查。

1999年9月,廖亦武同二渠道书商合作,化名老威,借用他人身份证件,再次出版了《漂泊边缘人采访录》,这是《底层》的节选本,学者任不寐认为:“这不仅是生活状况的底层,而且是话语权利的底层,是被这个时代的作家所遗忘的‘另一个中国’。”

《漂泊》刚出就引起关注,书评如潮,三个月中再版五次,各地报刊更是竟相连载。但好境不长,国安局和新闻出版署联合调查了出版单位中国戏剧出版社,旋即,《漂泊》被全国禁售,印刷此书的书商被通.辑,印厂被封,书版被毁,存书被没收。

面临取.缔的危险,戏剧出版社被迫赖帐,竟谎称《漂泊》是盗版书,并在《新闻出版报》上登出“严正声明”,方侥幸过关。然而“正版书”又在何处?书商在外流亡了几个月,连喊冤枉:“没想到国家出版社也耍无赖!”

读者更想不到的是,在“底层采访”过程中,尽管廖亦武隐匿其身世,却一直受到特别关注。1999年2月27日,廖亦武结婚大喜的日子,警察竟以“非法采访”的名义拘留了他,并没收了他的大部分手稿。廖亦武这些年所遭遇的困境,是绝大多数海内外文人难以想象的,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没有任何安全感,不可以相信任何人,像一条狗,咬死一块骨头就不松口,哪怕人们撵你,诅咒你,用棍棒痛击你,也要与骨头同归于尽……

“写了这么多年,我撑不下去了,有时兜里只有几块钱,连门都不敢出。想越境逃跑,却不知道为何逃跑。我到语言不通的地方能干什么呢?继续写《活下去》?当然用不着把写好的稿子东塞西藏了,用不着面对警.察死撑到底了,因为谁能懂?……

“时刻记住谁也救不了谁,你在孤军奋战。中国没有哈维尔,没有索尔仁尼琴,既使有,也早被消灭了。因为没有朋友,没有珍惜他们思想与才华的人,大家内心都害怕,仅管也写些颇具正义感与良知的文章,却在个人行为上,心照不宣地恪守某种官方尺度。连西方来的文化、艺术大师接见的也是中国作协安排的可靠文人,虽然在形式探索上,这些文人可能属于先锋派……

“地下文学传统自生自灭,因为国际汉学界被官方当红的文人所垄断,连马悦然也喝了蒙汗药,着魔似地推荐所谓乡土作家。他哪知道中国早没有沈以文时代的乡土了,连农民都堕落了,撒谎、卖人、连眼皮都不眨……。”

7/一部书的奇迹

这种类似控诉的文字虽然令人心颤,但事实却证明了廖亦武作为文化游击战士的机智和顽强,因为2001年1月,他化名老威再次出版了《中国底层访谈录》60人本,上下册,40多万字,虽然这仍不是70余人的全本,但在独裁大国已堪称奇迹了。

近几年,我总是在北京的一些地摊上,看见若干港台版禁书的盗版,其中有《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国太子党》、《魏.京.生.论.民.主》、《叫父亲太沉重》、《秦.城春秋》、《江.泽.民和他的幕僚们》、《王.丹回忆录》、《徐文立狱中家书》,等等,品种繁多,价格几元至几十元不等。高行健一获诺贝尔奖,成都马上就有《灵山》盗版,30元一本,后来印得太多,就降到8元,甚至5元也能到手。据说盗版书商一旦查获,肯定判重刑,直至枪毙,然而为什么盗版,特别是“反动书”的盗版屡禁不止?

这完全是利益的驱动,如同贩毒,风险再大,也有人铤而走险,并且前赴后继。廖亦武认为,同盗版相比,他的书风险小得多,看来,自由思想在中国大陆唯有同金钱结盟,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中国底层访谈录》辗转了十几家出版社,均无人敢接招。长江文艺社当时的心理同盗版商颇相似:这肯定是各阶层读者都能进入的长畅书,风险大,利润就高。

出版社选择春节前夕出书以降低风险,所作的宣传也仅仅限于在地方报刊发些书讯。但《底层》这样不可多得的“抓人”的书,一旦投放市场,必定会引起社会反响。在《南方周末》事件之前,已有《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图书商报》《文化时报》《当代》《中华文学选刊》《读书》《母语》《天涯》《北京晚报》等50多家媒体重点评介《底层》,地方杂志擅自节选书中篇章或连载的,更不计其数,一时间,“关注底层”成了热门话题。3月4日,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召开了《底层》读书讲评会,钱理群、沈昌文、白烨、丁东、雷颐、摩罗、余杰、任不寐、徐晓、岳建一、李辉等30余位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生物学、新闻学专家、教授和学者到会并作了发言,首都20多家新闻媒体现场采访,数百名读者旁听并踊跃提问。

主持人为冯小哲,大名鼎鼎的被禁思想杂志《方法》主编,他一再提醒大家为《底层》多披几层“学术外衣”,但知识分子们压抑多年的愤懑,均借《底层》朝外喷射。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我们现在的新闻没法看,新闻联播三分之二是领导人开会,去哪儿考查,全是些没有的废话。也不调查一下我们的真实感受。国内报纸也基本上是关注怎样过好小日子,各种各样的说法,却很难看到我国真实的一面。所以,老威这本书,已超出一本书的意义,非常值得读者,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去阅读,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态度,把真真实实的新闻,真真实实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因为作为公民,我们有知情权……。”北京大学生物教授姚仁杰说:“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还在于,不管你怎么封杀,民间的声音是压不完的,人是杀不绝的,总还有后继者,为什么?因为像书里描写的那样,生活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把所有的一切全给你剥夺光,但是,人们依旧活过来了,耻辱地活过来了,还要说话,舌头还没被割掉……。”

据参加过书评会的某记者描述:“局面越到后来越不好控制,大家抢着发言,矛头对准官.方,把主办单位吓坏了。后来大伙见天色已晚,又移师京郊的大觉寺,以尽其兴,这时作者老威才出来与大家见面,吹箫、呼啸,并朗诵了纪念亡灵的诗。全场鸦雀无声,继而肃然起敬,继而挥泪与鼓掌,很多人都上台讲话,由衷地赞赏老威。这个光头的流浪汉,不知所措,就与摇滚乐手何勇合作了一首《阳关三叠》,老威吹罢两叠,然后柱箫长吟,余音回绕,泪水把嗓子都堵住了。”

8/知识分子的根本权利

在中.共心脏地带举行异端色彩如此鲜明的活动,居然没出问题!这的确令许多人后怕,有人认为是法.轮.功帮了忙。但一周之后,情报还是抵达了有关部门。于是新闻出版署派出稽查大队,把位于北京大学附近的国林风总店搜了个遍,并勒令停业检查,上交所有参加会议者的名单及发言记录。“今后举办任何活动,”稍后下达的文件道,“都必须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追查尚未结束,全面销毁《底层》的指令则已下达,接踵而至的就是2001年4月19日的《南方周末》事件。

一个作家公开出版的所有著作均遭查禁,这在当代出版史上也属罕见,所幸的是,官方应对类似“文化事故”的措施总处于置后,这就给自由思想进入市场,以打破意识形态的一党垄断提供了空间。廖亦武认为:哪怕存在一丝缝隙,也要尝试钻过去,渐渐,缝隙就越来越宽。“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真相告诉更多的人,本名不能用了,就用化名;化名也禁了,再想其它法子。知识分子最根本的权利就是言论,因种种危险而自动放弃话语权利,就取消了自己作为人活在世上的理由。”

六.四之后,曾经改良心切的知识界对一党专制彻底绝望了,流亡海外,隐匿书斋,投身商海,拒绝合作,但苦闷的心结一直纠缠着。这些年,我们经历了若干《东方》《方法》等精英刊物的停办事件,书的查禁也成为屡见不鲜的景观。有多少人为此付出过代价?其中的操作细节又如何?我想,恐怕不亚于一部文化战争史。可惜,随着时间的无限推移与淡化,这将成为永远的谜团。

现实使我们失去了哈维尔式的乐观和理想。因为禁书在海外的出版也相当困难,那些精明的商人们,一直等待着廉价收购。而大陆符合官方口味的热门书(虽然有些先锋技艺上的争议)也是汉学界竞相翻译、“研究中国文学”的热门书 对于中国和前东欧、苏联,海外在文化和艺术上显然采取了双重标准。

在这里,我对在夹缝中出版禁书的单位和人表达敬意,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异端因之而面世;我还对《南方周末》等媒体表达敬意,仅管付出了代价,但对抗的信息得以大面积传播,并且不会由此划上句号。

(沈励志2001年6月于中国北京)


《自由之笔》第十四期:廖亦武诗作罪人

——《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第一卷第四十四案(1990)

 

廖亦武(1958年8月4日-),笔名老威、阿拉法威、亚缩等,著名诗人、作家、民间艺人;1990年因悼念1989年“六四屠杀”死难者的诗作《大屠杀》捕,后以“反革命罪”被判刑四年。

从流浪儿到诗人

廖亦武于1958年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 1966年“文革”,因父母成为“专政”对象,家破人亡,一度沦为流浪儿。

1970年代,廖亦武回到学校读书,1976年高中毕业前夕,因在墙上书写“反动诗歌”遭全校批判并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同年4月5日因散发传单《请不要相信他们》被捕。 1977年至1980年,他四次投考大学均未录取。

1980年底至1982年,廖亦武在川藏公路当卡车司机。 1982年,他开始发表诗歌,参与地下文学活动,为诗歌民刊《现代主义同盟》、《中国当代实验诗歌》、《巴蜀现代诗群》、《汉诗》撰稿人和编辑。他发表《儿子们的年代》、《大盆地》、《人民》等长诗引起轰动,此后几年红极一时,获得二十多个官方诗歌奖。

1985年至1987年,廖亦武因创办地下诗刊,成为公安监控对象。 1983年至1989年,他相继发表《死城》、《黄城》、《幻城》、《偶像》、《杂种》、《天问》、《挽歌》、《大循环》等一系列反叛性长诗,引发一波波文学论争,成为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并在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和1987年的“反自由化运动”中遭到严厉批判,一度被禁止发表任何言论和作品。

1986年,廖亦武曾参加抗议“中国作协”停办《中国》文学杂志。 1988年夏,他受作家方方推荐,免试入武汉大学作家班,三个月后被张榜开除。

从《大屠杀》到《安魂》

1989年4月15日,因“八六学潮”被迫辞职的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引发北京到全国的更大规模学潮,廖亦武则因“拒绝参加任何群众运动”而离京。 1989年6月4日凌晨,廖亦武在四川涪陵家中同步创作针对北京镇压的长诗《大屠杀》,并亲自朗诵,制作成磁带,交给在场的加拿大汉学家戴迈河(Michael Day)。 1990年3月,廖亦武组织、编剧、主演了悼念“六四屠杀”死难者的诗歌电视片《安魂》,当月16日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诗人万夏等二十余人,此后相继释放。戴迈河则于次年11月被作为“文化间谍”驱逐出境。

1992年5月,廖亦武被秘密审判后,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刑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在服刑期间,他曾因“违反监规”遭背铐二十三天,也因不堪肉刑折磨而自杀两次未遂。 1992年冬至1994年1月,他在狱中创作长篇文学作品《活下去》,写完了卷一《汉人》和卷二《黑道》的初稿,并师从八十高龄的老和尚,学会了吹奏洞箫。 1994年1月31日,廖亦武因国际关注,特别是英国前首相梅杰(Sir John Major)的交涉,提前四十三天获释。

《漂泊──边缘人采访录》

出狱后,廖亦武因衣食无着,持箫在成都各酒吧卖艺。 1995年至1998年间,他开过茶馆,并在杂志和报社打过工。曾参与多项要求人权和民主的签名活动,也曾多次上书当地警察机关,抗议对其生存权的粗暴剥夺,因此被当局多次拘留,数度抄家,文稿流失二百万多字。

1997年和1998年,廖亦武主编并出版了地下民刊《知识分子》共两期。 1999年2月26日,警察在其婚礼上以“非法采访”之名拘捕了他。同年,他在国内公开出版《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书中描述了北京西单民主墙的历史,多次出现魏京生、徐文立、刘青、刘念春等人的名字,引起广泛震惊。此书在被几十位专家、学者评为当年“十大好书”之一的同时,也被中宣部列为当年“十大禁书”之首,出版该书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被整顿。同年以笔名“老威”出版《漂泊──边缘人采访录》,三个月中再版五次,随后被查禁,书商逃逸,印刷厂被查封。

1999年6月4日前夕,他冒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并为纪念“六四”十周年而朗诵了长诗《大屠杀》。

2000年春节前后,廖亦武与《今天》派诗歌元老芒克一道主演了由日本公司投资拍摄的地下电影《飞呀飞》,他以艺术重现了出狱后的生存处境,此片曾入围2000年柏林电影节。

《中国底层访谈录》

2001年,他以笔名“老威”公开出版《中国底层访谈录》上下卷,五十多家媒体报导并转载此书,数十名专家和数百名读者聚会北京国林风书店召开作品研讨会,傍晚移师京郊大觉寺,他在会上吹箫并朗诵了《大屠杀》。 《南方周末》以整版发表廖亦武与著名记者卢跃刚关于《中国底层访谈录》的对话。随后,《中国底层访谈录》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查禁,勒令销毁,出版该书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被整顿,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推荐该书的《南方周末》发生人事大地震,主编、副主编及编室主任均遭撤职。此后,廖亦武的真名以及老威等化名,被中宣部、出版署和公安部门明令禁止出现在国内所有报刊杂志上,违者重罚,因此其作品流落到地摊,风行一时,成为盗版市场的非法作家。

廖亦武于2001年参与创立独立中文笔会,2003年10月当选为首届理事至2005年10月,2007年获“自由写作奖”,2009年10月当选为荣誉理事。

廖亦武长期被中国当局剥夺出境权利,十六次被阻出国。 2010年3月1日,他受邀参加德国“科隆文学节”,再度被当局阻止后引起国际抗议浪潮,德国笔会及一百多名西方作家在柏林文学节联合发起《全球呼吁书》,呼吁6月4日在世界各地为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死难者而朗诵廖亦武作品,据统计有三十多个西方城市、一百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包括几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内的数万人参与了朗诵活动。同年9月,廖亦武首度获准出境参加“柏林国际文学节”。

2011年上半年,廖亦武在多次被拒出境后逃离成都居所,于7月2日设法入境越南,6日飞抵德国,次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艺术家专案资助,暂时旅居柏林。

2002年6月,廖亦武的三卷全本《中国底层访谈录》在台湾出版,其他著作还有:在美国出版的《证词》(2003)、两卷本《中国冤案录》(2005、2007) 、《中国上访村》(2005)、两卷本《最后的地主》(2008)、《上帝是红色的》(2011),在台湾出版的《地震疯人院》(2009)、《六四,我的证词》(2011)、《子弹鸦片──天安门大屠杀的生死故事》(2012);被翻译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底层访谈录》法文版(L’Empire des bas-fonds, 2003)、英文版(The Corpse Walker,2008)、日文版(中国低层访谈录:インタビューどん底の世界,2008)、德文版(Fräulein Hallo und der Bauernkaiser, 2009)、波兰文版(Prowadzący umarłych. Opowi​​eści prawdziwe. Chiny z perspektywy nizin społecznych, 2011),诗集《狱中诗选》法文版(Poèmes de prison, 2008),《地震疯人院》法文版(Quand la terre s’est ouverte au Sichuan, 2010),《六四,我的证词》德文版(Fü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 2011),《上帝是红色的》英文版(God is Red, 2011),《子弹鸦片》德文版(Die Kugel und das Opium,2012)等。

廖亦武多年来获得多种国际奖项,包括:美国《当代基督教》杂志“最佳图书奖”(2011)、德国书业联合会和慕尼黑市文化委员会“绍尔兄妹奖”(2011)、德国广播协会“最佳广播剧奖”(2011)、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导文学奖”(2011)、德国书业联合会“和平奖”(2012)等。


参考资料:

  1. 老威,《中国底层访谈录(上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
  2. 廖亦武,《廖亦武小档案》,《民主论坛》2001年9月27日。
  3. 燕子,《采访廖亦武:关于《中国底层访谈录》》,《人与人权》2004年第28期。
  4. 吴雨,《廖亦武大事记:他从中国底层走来》,《德国之声》中文网,2012年6月22日。

来源:张裕:《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