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何必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啦

                                        2005年6月2日

何必

5月3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略。)

看来,这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路还远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限于电视形式化的表现,对于该《意见》的具体内容只能挂一漏万。

实际上,有关教育的新闻,一直是媒体密切关注的领域。这个《意见》发布后,国内大量报纸、网站、广电都做了报道。据称,该《意见》的问世上为了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内容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原有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仍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意见》指出,首先要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其次要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第三要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第四要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要切实落实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在城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做到“一视同仁”,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教育均衡”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观念与做法。在那里,特别是像被小布什在伊拉克战争后称作是“老欧洲”的那些国家,教育与福利是政府工作的基本方向,教育公平被当成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倍加重视。

中国的国家在教育投入上太少,到目前,各方兴高采烈地热烈欢呼说教育投入有可能占到GDP中的4%,而人均收入不足中国一半的邻国印度在教育上投入的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5%。在如此可怜的投入中,又形成了严重的结构失衡。国家相关课题组调查显示,近年随着学历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现在,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布是农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调查,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相关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出于劣势,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

即使是在城市当中,教育投入也呈现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有些地方政府更是在一些所谓重点的窗口学校的硬件和物质投资上下了大工夫,做政绩工程。北京市仅在丰台区和朝阳区就有两所新建学校分别花了两亿多和三亿多元;2003年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喜不自胜地报道,12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名校五一小学改建工程破土动工。据悉,海淀区政府将投资1.6亿元,全面改造这所位于海淀区永定路附近的五一小学的软硬件,把该学校建成一所市级规模的现代化学校。建成后,该学校将占地98亩,能容纳4000名学生,拥有专业教室、设备完善的体育馆、舒适漂亮的住宿楼、容3000人就餐的食堂等,将成为北京城八区最大的小学。海淀区教委有关人士说,巨资改建是为了让附近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

而与此对照的是,2005年5月9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透露,今年4月30日,“花乡便民小学”还有从学前班到6年级7个班共380多名学生在这里上课,可长假过后,孩子们来上学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只剩一片平地了。学校消失了,校长也不见了。5月3日上午学校被强制拆除,学生和家长事先不知道学校要拆。家长告诉记者,这所小学在这里已经8年了,虽然明知是不符合规定的非法办学,但附近小学不收外地人,所以孩子只能在这里上学。学校被拆当天,花乡教委分流学生到附近3所公办小学的通知才出现在墙上。记者从花乡镇政府以及黄土岗大队了解到,拆除违章建筑是根据市里相关规定实施的,事前也通过乡、村各级单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已通知到违章建筑的房主和小学校长本人。但学生家长表示,校长没有说学校要拆的事,而且现在人也不知去向,他们交纳的每人300多元学费也找不回,而部分老师的工资也被拖欠了。据了解,北京却还有近30万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困难甚至根本无学可上。

那么,现在连中国官方教育主管机构都承认的教育差距扩大趋势的愈演愈烈,也是在全世界都非常独特的景观。还别说什么社会主义,抛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不谈,只看教育现状,中国究竟能够有什么样的口碑?2004年联合国主管教育权利事务的特别官员来华考察,离开时她甩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

看看教育部给出的修理教育广为诟病的状况、减少乃至消除教育差距的办法,倒也是很开心的事。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减少。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吗?要求所有学校刀切般的一边齐整,这种理想主义境界也就是在童话中或睡梦里才可能出现。薄弱学校如何出局?可能是提高办学门槛加强准入资格审查,这在当今设寻租空间无处不在的情势下,又将提升腐败的档次扩大其范围。就近入学取消重点学校,这种措施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类似电脑排位之类的手段都采取过,但是在嚷嚷许久的素质教育最终出口还是千军万马挤在高考这座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的尴尬局面里,一考定终身,学校自然也就要拿升学率来吸引生源攫取财源,究竟是否采用重点学校的名义并不重要,升学率崇拜里对学校遴选的差异,自然也就是不可动摇的时代法则。

让城市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但事实上,在目前城乡差异格局里,让教师心甘情愿到农村上课,这也太想入非非了,大可看作是教育行政官员们闭门造车的无聊之作。更何况,教师像走马灯似的随时更换,对学生又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

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话说了好几十年了,到现在除了更加腐败外,没什么新鲜的。

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做到“一视同仁”,听上去都很仁慈,可就像去年就实施的义务教育“一费制”那样很动人的政策却引发了“一费制腐败”一样,官员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主意注定被商业智慧戏弄得体无完肤。

中央教育研究所那个教授怎么说来着?让私立(民办)学校实现优生优教,这会如何?2004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但就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同时,形形色色的贵族学校的建立,也给义务教育到底是谁的义务作了精彩而苦涩的诠释。

就此而言,教育部那帮子官员憋在办公室里比照着三个代表、保先、和谐社会的精神样板照猫画虎弄出来这么些个意见,充其量也就是糊弄下宣传还差不多,真要是到了真道真枪之际,恐怕什么用也管不了。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