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何必

韩国人领导新抗日战争

韩国人领导新抗日战争

                                     2005年3月26日

何必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大肆歪曲侵华历史引起我无数爱国人士的强烈谴责……(略。)

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侵略定性为“解放亚洲”,此事在亚洲、特别是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而最近,韩国与日本就日本所称竹岛(韩国称“独岛”并实际控制该岛屿)的事件(尤其是日本岛根县议会宣布“竹岛之日”)、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扭曲历史的教科书等问题“凸显日本全面推翻了过去所作的反省和道歉的行为。”而国际注意到这番言论是卢武铉历来对日本的最强硬言论;这些问题所引发的两国关系紧张逐步升级。随着日韩领土争议加剧和日本教科书掩饰日本军国暴行,韩国总统卢武铉23日发表《告国民书》表示,韩国准备好跟日本爆发“外交战”,呼吁国民准备牺牲跟日本的经济交流利益,韩国将“竭尽所能”纠正日本掩饰历史暴行的行为。“或许,我们可能会面临艰巨的外交战争,也许会因此产生经济更趋困窘的忧虑,但对于此一问题,相信我们已具备了足以承担的力量。”《上海青年》报消息,23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长官金永植主持召开泛政府对策班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对应方案》。根据这项方案,韩国政府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和其他国际会议上,提出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的问题。

韩国人的这种民族气节,实在是令人由衷佩服。想起每当日本人就侵略历史轻描淡写甚至颠倒黑白之际,韩国人总是冲在反对的最前沿。记得电视画面里曾经有些血淋淋的镜头,是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韩使馆前排成行举起钢刀自断手指的场面。抛开其中人道主义成分不谈,只是看,中国在日本留学生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只是选择了最高刑两年的在该神社附近标语涂鸦方式,以及新千年到来之际中国民间主张对钓鱼岛主权的行为被暴力制止,就让人感到自愧弗如。如今,又是韩国挺身而出,率先向日本人发难,将日本教科书事件向全世界通报,无论如何,中国只能是个附议者了。

不仅如此,连远在欧洲大陆的意大利也对此事给予了广泛关注。当地新闻评论称,经篡改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令曾被日本占领的国家不寒而栗,对亚洲各国人民来说,就好比是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要否认纳粹的大屠杀行为”。意大利《共和国报》的一篇评论说:“许多日本人梦想使自己的国家成为‘正常’的国家,能得到邻国的承认,并拥有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影响。但是,如果,只靠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的这一梦想就不会实现。”二战后的德意两国在清算和反思这段黑暗历史时,要比日本深刻得多、彻底得多。国内媒体就此评论,意大利舆论此番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关注与批评,反映了意大利对本民族的不光彩历史有着正确的认识,也反衬出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不明智。

中国方面对此事的态度又是如何呢?中新网3月25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当天就日本新教科书问题发表评论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他并要求日本政府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刘建超说,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3月24日,刘建超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关日本石垣市议员将提议制定所谓“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日条例”一事回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且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我在此重申,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

这番充满的外交辞令的老生常谈,对照起韩国从政府到民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态度、甚至为此不惜牺牲经济利益的鉴定立场,真是令作为负责任大国国民的中国人汗颜。

《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亚洲国家抓住今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机会,把日本教科书问题国际化,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日本侵略历史的真相。有关学者认为,在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日益增大的时候,中国希望联合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形成阻止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际舆论,从而为中国最终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制造声势。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发出这种声音,应该看作是中国官方的投石问路。但在党报如此作为之际,其他媒体却谨小慎微,完全比照着最高当局的口径来,生怕越雷池一步触到了高压线而人财两空,这也是迄今为止诸多媒体对此集体失语的根本原因。“尽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清朝朝廷这种国策,在当下并不只是少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中国新华网等官方网站发起的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网上签名活动目前仍在进行,签名的网民已经超过100万。而当笔者想将这种内容在电视上进行述而不作的公示时,却被拿下。

当然,外事无小事,这是中国人早就烂熟于胸的处事原则。其中的殖民心态,很令人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北京大学一名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说,近来日本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努力获得明显进展。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就可以抛开历史包袱变成一个“政治大国”,这是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中国公开以官方名义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将导致中日关系恶化,而中日交恶势必冲击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这也是中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对待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中国官方处于两难的境地。

中国希望有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条件,并为此付出了20多年的时间实施“韬光养晦”的外交以及国家安全策略。凡是碰到外交事务,都被国内各方讳莫如深避犹不及。而也正是这种国际事务中不作为的姿态,在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步步紧逼为所欲为。反过来,也逼仄了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并对中国国内的稳定与发展形成掣肘。我们热衷于说中日关系“政冷经热”,好像日本对华经济投资构成了对日本政治保守势力视而不见的全部理由,这也形成了近来日本在台海局势上公然发出要派兵协防台湾论调的中国因素。

虽然新一届政府对于类似民间保钓行动的默许甚或支持已经较之以往有了改观,但作为政治生态系统里积重难返的殖民色彩却远非毕功一役的,从清朝流传至今的崇洋媚外心理、安于接受比较优势制度安排下的国际分工、以及唯国力论等等货色,都制造了弥漫宽广的荒诞不经。

德国著名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说,“力量的确比财富更加重要。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国家力量是一种动力,新的生产资源可以由此获得开发,因为生产力是树之本,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力量比财富更加重要,因为力量的反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丧失所有的一切,不但使我们既得的财富难以保持,就是我们的生产力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还不仅是这些,甚至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都会落到在力量上胜过我们的那些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有了充分证明,意大利共和国、汉萨同盟、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前车之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版,第46-47页。)而美国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国家当前富强与否不取决于它本身拥有的力量和财富,而主要取决于邻国力量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寡。”(求实出版社《大国的兴衰》第9页)

作为大国,中国要负责任。而这种负责是需要实力支撑、以及对周边国家实力的比较与熟谙。在国际关系领域,没有永久的敌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而这利益是依赖于关系格局的动态平衡,具体说取决于各自实力、以及运用实力的能力的此起彼伏和互相制约,而绝非只是国内那些市场化论者们所谓增长就是硬道理等陈词滥调所误导的坐以待毙性质的唯经济至上。不信,按照这些精英的观点,怎么看韩国人都不应该冒这个头,更不应该把本国经济利益都搭上。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