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根深葉不茂
這幾年政府一直在催谷生育,而年輕一輩卻像打對台似的大談不婚不育,大家左一拳來右一腳往,好不熱烈。我這嗑瓜看眾,不打算為哪一方站台說話,都各有道理嘛。反正自己已經煮了飯,也搓出飯團了,就算現在發現還是一人小火鍋比較養生,也沒法子回去重作。
當初生小孩我沒有半點猶豫,看別人養育孩子也挺容易的。看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娃兒,才一陣子不見就已經會跑了,再一陣子過後又忽爾長高了,像吃了大蘑菇的馬里奧一樣,下次再見面應該都能銜食反哺了。看樣子毫不費力的,我也可以!後來才發現,每對父母其實都在含辛茹苦偷偷努力,背後不知有多麼的艱難。當然,生活沒有不艱難的,家裏多了幾口子,有時更增加多幾倍的艱難,不過幸福快樂來臨的時候,也相對擁有多幾倍的幸福快樂而已。
要一個人下跪,打痛他的腿就可以;而要一個城市倒下,搞垮支撐社會最強而有力的新生代便是。根本不勞動用生化武器或恐怖襲擊。很多城市正面臨少子高齡化的狀況,影響有遠有近、有正面也有負面。減輕糧食危機、環境負擔、資源爭奪等等的好處,大同而理想,但這影響長遠得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會出現;勞動力不足、醫療成本暴漲、拖累政府財政、增加奉養壓力等等的情況,卻是迫在眉睫亟待解決。
過往別人戲稱澳門「窮得只剩下錢」,經歷三年疫情,如今是錢也剩不多了,蒼白貧瘠得可以。經濟雖然不景氣,但樓市物價仍舊不斷騰飛;旅遊城市交通便捷,出門就是路但永遠上不了車,也養不起車;新鮮人往往找不到理想工作,長輩嘮叨找份正職要緊,孩子說「媽,我只想當個車手,至少每天過得自在而面對的都是乾淨食物,不必為著那6656去面對髒糟如馬桶便溺的人事」。想成家生娃,成就人類枝繁葉茂直至千秋的偉大功業,政策環境不支援、心態想法不支援、經濟條件不支援,還能仰仗甚麼呢?
選總統做民調至少能有個結果,這玩意辯到地老天荒也沒有答案。生養不生養,我不打算為哪一方站台,各有各的道理。我們的孩子將來的擔子會比現在所見的更為沉重,他們的勞動成果經濟付出得奉養不僅止於自己的父母,或許這也是此世代的本命,上世紀的我無能為力。此刻,我只想回歸本我位置,在化身伴讀老書僮之前,捉緊暑假的尾巴,偷偷做個一人小火鍋......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