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湜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大包小包都是好包|「布」包治百病

藉參與社區活動的契機,我對自己手上的包包來了一次總檢閱。還好,是在十指能數算的範圍之內,不算很多,否則請出來再送回去,又來一次排山倒海式的收納工程,我可承受不了。

正如對衣飾鞋履沒有佔有慾,自己也沒有囤包的習慣。一來欠缺購買的本錢,二來缺少存放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太害怕轉換用包。是經驗帶來的陰影,因爲每次換包,總會落下東西,而且往往是最需要的東西。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用包風格。讀書時候,喜歡用塑料質地的側掛包,進入職場後,就偏重購買典雅的皮包;如今成家生娃,精緻優雅的袋子就退居幕後位置,取而代之出場的,是分層間格較多、收納空間較大、耐磨又耐髒的、尼龍質地的大型媽媽包及背包。

自己存包不多,當中屬於布質料的就更少了。翻箱倒籠下,終於找到一個不明年代的刺繡拉繩袋,只記得那是別人送的旅行伴手禮。如今這袋子作為置放零碎雜物之用,並長年平放在板櫃裏。巧合之下,我給了它重見光明的機會,竟同時發現,裏面原來放置著數年前我與小兒子「初相見」的證物,驚喜之情,仿如當初。

除它以外,還有另外兩個手挽布袋子,它們是相對較幸運的,能常沐浴於陽光之下的布質包。那是買養護用品和餐具的贈品,其中一個現時是作為早餐便當袋,另一個則是糖果小物袋。因為配有拉鏈,並有繩子索緊開口,所以能較好地固定存放物,諸如零嘴小吃、組合玩具等,袋子翻側了也不至散落一地,於是成了伴隨大人小孩出門的百用袋。


上班的日子,我會偶爾用上一個牛仔帆布包。雖說也是布材質,但比起其他布包,它顯得硬繃而粗糙。因為布料間有夾層,還縫有少許皮革的部分,可能為著更堅韌而耐用一些,所以這個布包並不柔軟,掛在肩上也不很舒適。但與其放著造成浪費,偶爾背背也算是善用其身,就權充作為日常替換的工作包了。其實它亦非一無是處,大容量能負重,也是它的優勢之一。


細數家中布質料的包包,屬於自己的可算是寥寥可數。最多的反倒是兒童布包,要說真正的包包「收藏家」,非我家兩個小孩莫屬。

近一個多星期,姐弟倆都抱恙。因為病毒傳染性高,不得已要隔離照顧。小孩沒上學,寄放在外婆家吃藥休息去。我趁勢整理一下他們的玩具房,發現各種款式、不同觸感、大小各異的包包,有放文具的、有放玩具的、有放錢幣的、有放膏藥的,我把屬於他們的包包軍隊(其中的一小分隊)置放在書桌上,琳琅滿目,尤如精品店的陳列品。


今天學校發還了大女兒親製的(遲來的)母親節禮物,是一個手繪布袋、香囊和心意卡。稚嫩的畫風下,隱約看出相貌詭異、風格不羈的我。女兒在心型卡上表達她喜歡這樣的我,不禁苦笑,我也只能同樣喜歡了。


面對這些包包,就像看見手握著大包小包的寶貝一樣。我忽然念記起大女兒的蹦跳與亂跑、小兒子的黏膩與聒噪,那些討人厭的行徑,一瞬間變得可愛動人。要說包能治百病,此刻尚能療愈我心的,看似就只有靠這些大大小小的寶貝包了。

至於虛擬經濟體系中的「錢包」,我也於去年底開始試著了解,學習開通並連結上馬特市的帳號。因爲包裏儲蓄很少,現時主要用在打賞支持其他文友的創作上。日後,假設「包」面盈餘足夠了,或許能用這虛包中的虛幣,買下真實世界中的真正設計,也說不定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