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ouno
unouno

making sense of your life without eternal love 人生是旷野,请尽情奔跑🏃‍♀️ 私たちの細部に刻まれた物語 この星から文字が消えても終わんない🌟 女权主义探索者/斜杠女青年/人间观察/人生旅客🧳

《怒呛人生》: 生为亚裔,谁又能是真正的赢家

一口气刷完《怒呛人生》,顿感应该是头一回在欧美市场看到这么剑走偏锋,在压抑中爆发,淋漓尽致地展现亚裔,尤其是东亚移民的生存现状的影视作品。如果说《瞬息全宇宙》是着眼于母女关系与女性束缚,黄阿丽更是用她粗狂又真实的演技,借着这部作品遇神杀神,遇佛嘲佛,毫不留情地将亚裔的疯狂宣泄到底。After all, We are all just poor souls cursed as Asians.

父母为你倾尽全力,只为给你提供更好的生活,于是做儿女的,得出人头地,百依百顺,知恩图报,既往不咎,最后大团圆冰释前嫌,和和美美一家人,这种移民亚裔故事我们听过太多次了。这部剧中,一开场就剑拔弩张的一男一女,就是紧绷着的移民二代中年亚裔,像蜂鸟一样搏命扑腾试图在异国新家乡创出自己的天地,永远不敢停歇。又像衔尾蛇一样,即使在异国他乡长大,依然重复着某种亚裔共通的命运。于是那些深埋在日常装作风轻云淡的得过且过,终于在路怒事件中爆发,这种荒诞又悲凉的对抗,挣扎,贯穿全剧,最后在高潮爆发后,徒留一地茫然。而最后在紧紧抱住对方的女主,似乎依然也没找到答案。

还是能感到事情在发生一些变化,以至于终于到了我们作为亚裔也可以堂堂正正反孝的时刻。有没有可能父母的生活那么艰辛,并不是都为了下一代,因为就算没有孩子,作为亚裔,作为移民,也依然需要面对诸多挑战。以及大家都不愿意直视的事实就是,亚裔父母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选项,就是在条件不合适的时候不孕育新的生命。有没有可能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豪赌在下一代身上?当然不行,因为大家都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子嗣,才是亚裔功勋章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孩子最好成龙成凤),而且有了下一代,哪怕你依然是之前那个焦头烂额 举手无措的烂人,在一个吃喝拉撒都无法自理的幼小生命面前,你也可以变得伟岸起来。辛苦吗?当然。但是那种神似造物者的赋能快感,那种面对一个暂时更低阶的智慧生命体的掌控感和绝对支配权,才是人们前赴后继,心照不宣成为父母的原因。

大家喜欢说,成为父母才是成年人的真正象征。但是这种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解药的方式,或许才是东亚式悲剧周而复始死循环的真正原因。因为父母是绝对权威,一切的真理。这种被上位者支配,不断妥协,最后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的循环往复,才是我们如此压抑,无法解脱的真相吧?我们是如此沉醉于权威叙事,又痴迷于各种逆袭给家门添光,但有没有可能,痴迷于家庭叙事,癫狂于鸡娃,才是我们重蹈覆彻的罪魁祸首?父母责怪孩子没有尽力做出成绩,孩子成年后责怪父母毁了自己快乐的可能性,塑造出了翻版的悲剧怪物,这种极致的拉扯与对抗,往往是是贯穿东亚普通人一生的话题。

也许在某个瞬间,当曾经的受害者重新打开潘多拉之盒,选择纠错,想试图成为更好的父母,把成为父母当成过往伤痛岁月的答案的时候,重播键就已经被悄然按下。

我们能否直视生命的本质?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其实我们都没有恒定而确凿的答案,尤其在这个复杂/荒诞/残酷的世代。我们能否直视?有很多的父母,其实自己一辈子也没能够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他们的心智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停止了生长 停止了愈合,或许通过有意无意地成为新一代加害者,他们完成了逻辑自洽,或许认为为人父母犯下的罪孽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没有人能逃脱这种宿命,所以才会出现三代人短暂的其乐融融的温馨家庭场景,才会出现隔代亲这种莫名其妙又理所应当的洗白与和解,因为新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已经出现。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父母,会对拒绝常规婚育选择的子女,进行长年的精神攻击与辱骂,因为如果婚育不是宇宙真理,不是一切人生难题的最终归宿,那他们的愚蠢,狭隘,怯懦,卑劣,岂不是都失去了遮羞布?如果婚育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那他们的委曲求全,谨小慎微,隐忍折磨,不是都变得虚无可笑了起来吗?

比起,“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这种看似温情实则必须和解的告白,大家坦诚地承认,“我们都也是第一次做人,也就是痴长了些许岁月,其实也还是没有足够的答案。”

不是更贴切吗?

看剧后另一个感悟是,在亚裔故事里,鄙视链是一条安全绳,只有紧紧地顺从依附于这条上下都紧绷到极致都在拼死拼活攀登者的捧高踩低的心理准绳,大家好像才找到一丝汪洋中的安全感。白人当然也有,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入门规则,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评价体系更多元,范围也更广。而东亚的排位厮杀,明里暗里的刀光剑影,要更加残忍,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可能侥幸输得体面落得善终。

繁育,后代,精神传承。大概是古今通用的东亚黄金准则。集体意志大于个人选择,对于不适格者毫不留情地抹杀,诋毁,以确保传统得以延续,都是黄色面孔下挥之不去的暗沉底色。

有谁真正快乐吗?除了出家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吗?

就算是快乐,也要拼出个第一名。

谁的快乐更高级?谁的快乐太平庸?

但要是比痛苦呢?我们都是输家。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很羡慕那些热爱中华文化的白人学者,哪怕是普通的中国文化爱好者,这些人没有沉重的历史过往,不需要背负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束缚,而只需要游刃有余地品尝无数卑微而无法发声的千年血肉压榨而出的些许精华,像把玩红酒一样细细地观赏,品尝,无需赎罪,也不需要什么飞黄腾达,总结出什么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当然可能也需要付出无数年华,但是哪怕是只需要感受好玩,像个外星生命一样旁观着,也一样也可以声名鹊起(当然知道很多汉学家都是耗费许多精力付出了努力的,but you know what I mean)

虽然的确痛苦没有比较级,因为如果要比痛苦与折磨,白人的平均值可能很难争得头筹,也难怪剧中一直接受西方白人主流式心理咨询的女主被狠狠吐槽,白人那一套治不好亚裔的精神顽疾。好玩的是,这部剧同时巧妙而生动地展示了中日韩三国之间,明里暗里的互相鄙夷却又最能理解彼此的可悲可笑的宿命。各种博弈与冲突都表现地非常出众。

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在亚裔叙事中,看到身为女性的原罪。女主选择了婚育,但是却作为养家的那一方。因为曾经目睹父亲出轨导致她对两性关系一直抱着微妙的疏离感,她需要家庭作为锚,需要女儿,来补全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拼图。但是看似完美的全职家庭主夫丈夫,看似正能量却无关痛痒的鼓励与支持,只有自己的日裔身份和艺术家身份被冒犯了的时候才会真正挺身而出,并且精神出轨的前提下非常双标地不接受妻子的肉体出轨,都在多个维度上生动地展示了在父权评判系统下,women could never, or should never, have it all. 大家都在苦苦支撑,强颜欢笑罢了,再次扣题,没有人,尤其是女性,可以是真正的赢家。

虽然难免有剧透的嫌疑,这部剧想要展示的,想要剖析的,还有很多没有在这篇影评中谈到,只是趁着观后的情绪还在,记录一笔,有缘再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