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自由

2020年8月10日,蘋果日報被抄家震撼全港,有人認為新聞自由宣告破滅。新聞媒體、記者一直被認為有「第四權」,當第「第四權」沒落、議會崩壞,香港人仲有其他方法監察權貴嗎?新聞自由仲有救嗎?
新聞自由被蠶食並唔係上星期的事,除左今次震撼性的報館抄家、不斷強加「假記者」之名濫發599G告票、想推記者認證制度、拉封鎖線禁止記者採訪、趕走13歲小記者、向記者亂噴胡椒、粗爆對待記者、頭條新聞被中止等等睇得到的事件。其實今時今日極權係唔需要明刀明槍拉人封艇,因為傳統新聞業界已經有好多「看不見」的審查,一種關乎到從業員生存的內在審查,往往殺人於無形,同果D看得見的打壓其實一樣咁可恥同厭惡。咁我地仲可以單純依靠傳統媒體報導真相嗎?
以下節錄自區家麟著作,
1. 扭曲客觀中立。咩野叫客觀同中立?試想像一下,假如同一件事,訪問左20個人,18個人都係持相同立場意見,2個人持相反立埸意見,播出街的時候就播1正1反,咁樣會係客觀中立嗎?係咪起碼都按番比例播多幾個大多數立場的意見,反映主流意見?所有野必然各打50大板,又或者只係列出所有事實,唔會就細節做跟進同深入報導作出批判,睇到的往往只係一堆冷冰冰的資訊,務求唔會令讀者思考同引發公眾討論。咁係咪就等於客觀中立呢?
2. 做記者好似車衣女工一樣。為左應付每日龐大的工作量,好似工廠流水作業的分工,有人負責採訪,有人負責寫犒,有人負責剪片等等眾多工序,將不同收番黎的材料做拼貼,結果出黎的係滿足左產品所需的數量同穩定,但新聞係咪可以好似一件衫咁,一個人畫紙樣,一個人剪布,一個人車埋佢?
新聞係咪一件一式一樣的貨物?記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又係咪可以咁樣拼貼出黎?係仔細的分工之下,記者往往失去自主,因為記者唔係生產線上的管工,只能夠完成屬於自己果一部份的工作,最後件產品係點,其實一早取決左係計劃呢條生產線的管工手上。
3. CCTVB好、有線好、NOW好,除左港台,其實所有新聞機構都係商業機構其中一門事業。商業機構就係搵錢至上,權力亦全權係資本家老闆度。有幾多資本家係唔聽話的?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當機構的權力都係由老闆獨攬,只要控制到管理層,做決定的人係聽聽話話,就可以玩資源、玩人事、玩程序,你唔鍾意係度玩咩?你咪走囉。好可惜的係,當公營的港台,理論上最唔會受以上因素影響的機構都慢慢被一步一步削弱的時候,難保總有一日連肥佬黎都出走香港的話,新聞自由係咪真係有險可守?
咁究竟香港人可以點樣拯救到新聞自由呢?
既然新聞媒體都被唔敢反抗的資本家操控,咁咪唯有香港人自己做班記者的老闆囉?點做?首先緊係唔好睇咁多CCTVB啦,借D易轉睇多31、77、99台的新聞,起碼一件事睇多2,3個報導,養成呢D基本習慣;幫親人用手機睇新聞、除左蘋果app每日1蚊68睇蘋果最方便快捷之外,仲有立場新聞、眾新聞、獨立媒體、端傳媒等等網媒係非常值得支持。
自己做班記者的老闆,即係課金俾仍然有自主的新聞媒體,令佢地有更多更多資源,可以拯救一班有心有力的新聞工作者,不論係專業記者好、公民記者好。除左蘋果、立場,有冇聽過傳真社、端傳媒、眾新聞、獨立媒體等等呀?無就要睇下同課金支持喇。
區家麟的一句︰世界上係無免費午餐。又老套又簡單的一個道理,一分錢一分貨,香港人無野多,係錢多,唔好只係掛住食黃店,一兩餐飯的錢已經可以訂閱/月捐自主媒體了。香港仲有冇真相,你同我都有責任呀!
#學人串社科 2019:觸不到的審查?
Comment…